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 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 AbM 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莠去津残留检测的SPR信号增强免疫传感方法。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对自来水中莠去津的检出限为0.89 ng/m L(S/N=3),检测范围为8.62~7.18×10~3ng/m L,检测时间小于20 min;在10~1 000 ng/m L添加水平内,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7.3%。磁性纳米微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SPR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强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水中莠去津残留的检测方法,可为相应的现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琳  赵颖  陈建波  赵莉 《农药学学报》2023,25(2):435-443
为建立蓝莓样品中百菌清残留快速筛查方法,以农药百菌清为目标分析物,系统研究了胶体金标记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GICA)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5 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百菌清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包被原百菌清-BSA (1 mg/mL)和羊抗鼠IgG抗体(0.1 mg/mL)包被于硝酸纤维膜(NC膜),形成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百菌清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蓝莓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双蒸水(dd H2O)稀释后,应用该纸条对蓝莓中百菌清残留肉眼观察检出限(LOD)为0.1 mg/kg (T线完全消线),可实现15 min内蓝莓中百菌清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同时,试纸条对样品中4-羟基百菌清、五氯硝基苯、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检测不存在交叉反应。蓝莓中百菌清添加回收试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测试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地应用于蓝莓中百菌清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有助于现场检...  相似文献   

3.
氰烯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国内外尚无类似产品,其残留免疫检测方法亦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半抗原,制备了该农药的鼠源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纳米金标记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G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c-ELISA)结果表明:在38.72~438.08 ng/mL线性范围内,该单克隆抗体对氰烯菌酯的检测灵敏度即20%抑制浓度(IC20)为38.72 ng/mL,50%抑制浓度(IC50)为108.42 ng/mL,与结构类似物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醚菌酰胺和啶氧菌酯的交叉反应率(CR)<0.01%,表明该抗体对氰烯菌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裸眼观察检出限为50 ng/mL,15 min内可完成检测,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无交叉反应。以添加氰烯菌酯的面粉样本进行方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测试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研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可实现样品中氰烯菌酯残留的快速定性以及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豆进口量的日益增加,大豆携带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大,高效、快速地进行植物病毒检测,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各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植物病毒检测的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进行病毒分离、富集和定位;同时引入上转换荧光(up converting phosphor, UCP)材料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抗干扰性、多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由于需要昂贵、大型的检测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技术日趋完善,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纳米材料与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及电化学法结合,可构建各类纳米传感器,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述4类主要的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构建选择性高、分析范围广、抗干扰、简单便携的纳米传感器仍将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但一些农药因高毒、致癌、致畸、致突变、代谢缓慢,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被我国禁止或限制使用。有机氯类禁限用农药作为其中产量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存在较高的健康或环境风险而备受关注。建立高效便捷的有机氯类禁限用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对确保食品安全、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打破食品进出口技术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法以其快速、简便、灵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本文综述了有机氯类禁限用农药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半抗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总结了抗体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法、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传感器,可对未来有机氯类禁限用农药免疫分析法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用于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以改良的鞣酸法制备颗粒大小适于植物病毒标记的胶体金方法,以及以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鉴定植物病毒的方法,并以此法检测了烟草花叶病毒TMV。  相似文献   

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烟草环斑病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烟草环斑病毒的抗体 ,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检测粗提纯病毒的灵敏度为 1 0 0 0ng/ml,病汁液稀释 1 0 0 0倍后仍可快速检出。对大豆病种子、烟草冻干病叶等不同材料进行检测也有良好的效果 ,1~ 2min即可出现结果。用 9种不同的病毒进行测试 ,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 (Burkholder 1930) Dowson1939]检测试纸条.采用柠檬酸三钠法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标记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多克隆抗体,将金标抗体喷涂在结合垫上,将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抗体和羊抗兔二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制成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检测试纸条.用试纸条检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的结果表明,制备的试纸条特异性好,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细菌等无交叉反应,对黄瓜叶片中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6 cfu/mL,能在5~15 min内快速检测出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适合田间现场快速检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  相似文献   

10.
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5nm粒径的胶体金颗粒,在pH7.6,蛋白用量13μg/mL条件下,制备形成稳定胶体金蛋白复合物;使用微定量喷头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喷好病毒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经过条件优化后制备的南瓜花叶病毒试纸条特异性好,可在10min内检测出结果,且对南瓜花叶病毒阳性材料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稀释104倍。  相似文献   

11.
A simple and 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ICA) to detect Satsuma dwarf virus (SDV) was developed using colloidal gold conjugates of anti-SDV monoclonal antibodies. Of six homogenization buffers tested, 0.1 M citrate buffer (pH 7.0) gave the best results for the ICA. In the ICA, addition of 0.1% thioglycolic acid in the homogenization buffers that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was deleterious to the reaction because of undesirable coagulation of the colloidal gold. ICA using the anti-SDV monoclonal antibodies was 8 times and 16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LISA and ICA using the anti-SDV polyclonal antibody,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is complete in only 15 min. Furthermore, ICA using the anti-SDV monoclonal antibodies could also detect SDV-related viruses.  相似文献   

12.
微球剂 (microspheres) 是指活性成分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辅料 (包括载体)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粒径一般在1~250 μm之间)。天然高分子明胶因具有无毒无害、来源丰富、生物可降解等特点已成为控释剂的理想载体,在生物、医学及农药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论述了以明胶为载体,负载农药 (医药) 后形成微球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喷雾干燥法、乳化-溶剂挥发法、交联法、相分离法(凝聚法)等;同时简述了以明胶与其他高分子材料为复合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以明胶为载体或复合载体所制备的微球剂在农药、医药等领域的研发及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述,对其在农药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是一种新发病毒,严重威胁番茄的安全生产。为了快速、简便地检测该病毒,我们制备了ToBRFV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本研究以ToBRFV粒子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17个抗ToBRFV的单克隆抗体。将不同单抗两两组合分别作为胶体金标记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上的捕获抗体,共获得272个配对组合的胶体金试纸条。通过特异性测定筛选到一组配对抗体制备的试纸条能够在5 min内特异识别ToBRFV,而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辣椒轻斑驳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分析表明,该试纸条可从稀释12 800倍的番茄叶片病汁液中检测到ToBRFV,也可检测到50 ng ToBRFV粒子。本研究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田间大批量样品检测,可用于ToBRFV的精准监测及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单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基本过程,介绍了农药残留分析和检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和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对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凭借其独特?显著的疗效而被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材料, 然而因其种植及加工过程不规范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本文对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提出了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以期加快我国药用植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 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残留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有机磷农药在土壤及水体中的残留污染问题,分子印迹技术在该类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已得到迅速发展。文章就有机磷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的研究背景、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及分类、计算化学在筛选优化虚拟模板及功能单体中的应用,以及有机磷农药残留MIP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综述。MIPs因具有结构可预测、特异识别和应用普遍的特性,可广泛用于光学传感、化学传感、电化学传感、光电传感、质量敏感传感、仿生催化及样品前处理等众多领域。可通过Discovery Studio、HyperChem及Gaussian 3种分子模拟软件对 (虚拟) 模板、功能单体以及二者所形成的加合物进行计算模拟以获得最低能量的优势构象,通过计算加合物的结合能来优化筛选 (虚拟) 模板和功能单体。将计算化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相信在未来几年,有机磷农药残留MIPs有可能在原位显色传感、农产品农药残留高通量筛查及计算机自动化检测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药隐性成分现状、危害、检测技术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隐性成分主要是指农药制剂中人为添加标称有效成分以外的农药。本文综述了农药隐性成分的现状、危害、检测技术和管理措施,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的重大安全隐患和农药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与功能磁性材料净化相结合的一体化协同提取技术,并应用于茶饮料中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析。以磁性材料四氧化三铁-N-丙基乙二胺 (Fe3O4-PSA)为净化吸附剂,采用SPME萃取针富集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农药后直接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进样口解吸附、分析,无需其他样品转移等操作,方法简便、灵敏。本研究系统优化了SPME条件 (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氯化钠用量及pH值),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明了磁性材料用量与SPME条件的交互影响,以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对优化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确证,结果表明:在0.002~0.2 mg/L范围内,19种三唑类农药在茶饮料中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均大于0.99,检出限 (LOD)在0.00012~0.0089 mg/L之间,定量限 (LOQ)均为0.002 mg/L。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正时,回收率在71%~98%之间,RSD不高于16% (n=3)。此方法较常规法简单、操作便捷、可靠,且环境友好,适用于茶饮料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