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7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棉花磷肥施用效果及磷肥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棉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磷比对照增加产量83~746kg/hm2,平均增加327kg/hm2,平均增产率为11.6%;施磷纯利润平均为1695元/hm2,产投比平均为7.54;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8.52kg/kg(P2O5)和4.73kg/kg(P2O5)。根据线性加平台模型确定,湖北省棉花磷肥最佳用量平均为P2O534.4kg/hm2。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子棉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最高产量用量后,如果再继续增施氮肥反而会引起子棉产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17个大田试验的氮肥用量与子棉产量后求得,目前栽培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子棉产量约为3000千克/公顷)条件下,湖北省棉花生产的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纯氮114.0千克/公顷,其用量可以为棉花生产的氮肥经济供应提供参考。然而,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县(市、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70组田间肥效试验,以阐明湖北省小麦施磷效益及磷肥利用率现状。结果表明,小麦施磷增产效果显著,与不施磷对照处理相比,施磷后小麦平均增产1449千克/公顷,增产率为27.0%;  相似文献   

4.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千克/公顷;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千克/公顷;农民模式:施氮量210千克/公顷)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施肥量对甘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谷县谢家湾乡李家沟村山旱地进行甘草的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山区甘草的干产量以施用氮肥150千克/公顷,磷肥80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为6750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45.2%,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莲藕磷肥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理论产量基本相等的条件下,采用线性+平台模型得到的莲藕临界施磷量(68.8~106.9千克/公顷)大大低于用二次型模型得到的莲藕最佳经济施磷量(P2O5117.6~144.0千克/公顷),根据湖北莲藕生产和施肥现状以及藕田土壤磷素肥力水平,提出湖北莲藕磷肥(P2O5)合理用量为75.0~120.0千克/公顷,平均为  相似文献   

7.
沿海地区高产大麦磷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沿海地区土壤富磷的情况下,磷肥不同用量和不同使用时期对啤酒大麦港啤1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提高产量,但施磷过多,产量不再增加,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下降;磷肥一次性基施比分两次施用效果好;基施五氧化二磷120—180kg/hm^2可以增加产量,改善群体质量,提高大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增加施磷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8年选择秦州区代表性土种进行了春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田间试验(即3414)。结果表明,在春玉米品种奥玉3118上氮肥的增产效果居首位,平均增产31.0%,磷肥的增产幅度次之,平均增产13.6%。钾肥的增产效果较明显,平均增产8.9%。磷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浅山干旱区3个试验点的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全部为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据此提出了春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最佳施氮(N)量为144.75千克/公顷~256.65千克/公顷,最佳施磷(P2O5)量48.9千克/公顷~91.65千克/公顷,最佳施钾(K2O)量11.7千克/公顷~80.1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9.
在陇东旱地土壤上,由于农民对磷肥的肥效认识较晚,大面积推广施用磷肥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因而土壤有效磷水平低,施磷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我们在平凉地区黑(?)上,黄绵土上进行的100多个试验统计,当土壤有效磷小于6毫克/千克时冬小麦无磷区产量/施磷区量×100的比值小于7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氮素用量及IFC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生物性状等的效应,明晰了淮北生态区条件下高产玉米需肥特性以及IFC的增效节氮增产的作用,认为施用纯氮294千克/公顷,并配合底施IFC15千克/公顷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蕾期管理 1.稳施蕾肥 蕾期追肥要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对肥力高、长势旺盛的棉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而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对长势平稳的棉田,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肥和磷肥相结合,在盛蕾前后每667米^2施入腐熟饼肥20~30千克、磷肥20~30千克、硫铵7~8千克,混合后施用。  相似文献   

12.
雷海 《农村科技》2007,(5):30-30
新疆现有耕地353万公顷,化肥施用总量250多万吨,其中氮肥151万吨、磷肥87万吨、钾肥12万吨,平均667米^2施化肥47千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千克左右。根据新疆土肥系统多年的肥料试验、土壤长期定位监测和生产实践中的定点抽样调查,化肥利用率一般氮肥30%-40%、磷肥15%-20%、钾肥40%-50%。据以上利用率取平均数氮35%、磷17.5%、钾45%测算,新疆2005年约有98.15万吨氮肥、71.77万吨磷肥和6.6万吨钾肥被浪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化肥利用率,对改善整个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3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生态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耐旱性好,耐水肥性强,出苗快,苗期生长稳健,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强。1997年引入新疆,2001年引进博州;2001、2002年和2003年在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三年的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11.5千克/公顷、2319千克/公顷和2418千克/公顷,分别比新陆早12号增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幺铺缜玉来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幺铺镇玉米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每亩施用量为12.67-18.64千克,磷肥每亩施用量为2.68-3.40千克,钾肥每亩施用量为6.35-6.90千克,氮:磷:钾平均为1:0.21:0.45,且对于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要对施肥方案的氮磷肥进行适当调整,下等肥力的土壤要多施氮少施磷,对于上等肥力地土壤要少施氮多施磷。  相似文献   

16.
轮台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种植情况轮台县2009~2011年全面深入开展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11年全县耕地面积33867公顷,种植冬小麦面积7800公顷,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和新冬21号。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120公顷,配方肥施用面积1533公顷。二、冬小麦配方施肥情况2009~2010年有机肥总用量为8.12万吨,平均每667米2使用量700千克,化肥总用量(折纯)为0.638万吨,其中:667米2氮肥均用量为15.89千克,磷肥用量为8.28千克,钾肥用量为2千克。  相似文献   

17.
我县四乡红光村二队,种植甜菜地0.3公顷,施用稀土磷肥进行对比试验。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米~2施有机肥2吨、磷酸二铵25千克。本试验设两个处理:①667米~2施稀土磷肥50千克。②667米~2施磷酸二铵25千克。  相似文献   

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根据土壤的分析测试结果,结合棉花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各种肥料效应,合理准确地提出各种肥料施肥量,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近几年新湖农场推广棉花、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力度逐年加大,单产逐年提高,从1999年到2004年,推广面积由7962公顷增加到2万公顷,在棉花施肥比例调整上由1999年氮、磷比1:0.5~0.6,2004年调整到1:0.1~0.5,施肥上由1999年的140千克/667米~2标准肥调整为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原来667米~2二铵的平均用量在20-25千克,目前根据实测情况,平均为10~15千克/667米~2,全场共节省磷肥(二铵)3000吨,节约成本8550万元;节省氮肥(尿素)3000吨,节约成本5400万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促进农  相似文献   

19.
兰君 《新农村》2001,(7):25-25
近年来,美国在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等地推行了超窄行棉花种植新技术。结果表明,超窄行棉花平均每公顷的皮棉产量为849千克,而常规行距棉花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70千克。超窄行距的比常规行距的每公顷增产79千克,增产率超过10%。1.超窄行棉的种植密度超窄行棉的行株距为25厘米和19厘米,每公顷7.5~22.5万株.超窄行棉的密度为常规棉的2~4倍。而单位面积的铃数则随着单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获得高产。2.超窄行棉的害虫和杂草控制生产超窄行棉,主要采用条式播种机播种,由于密度大,难以沟施农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闻喜县小麦又喜获丰收,总产创历史新高。全县42857.9公顷小麦总产136979吨,比去年增产69501吨,增幅103%,比历史最高年126000吨(1997年)增加10979吨,增幅8.7%。平均单产213.1千克/亩,比去年增加108.1千克.增幅1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