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尾叶桉家系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选自国内2个优良种源群体不同林分的44个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进行生长性状,形质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抗风能力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性遗传力大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遗传相关及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云南省澄江县14年生桉树实生种子园保留的育种群体4个区组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4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其余3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是负数。提出以纤维长度和树高作为蓝桉、直干桉的主要选择性状,并提出了选择方法和标准。蓝桉的选择指数方程为I1=Fr+9.9146H;直干桉的为I2=Fr+0.9809H。为下一步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BLUP模型对不同林龄尾叶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遗传值评估,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林龄家系遗传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随着林龄的增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上均呈现先缓慢增大、后逐步变小的趋势。早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尾叶桉家系选择可从第3年开始。根据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性状权重,利用秩次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4.
史密斯桉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5年在富民县建立的史密斯桉家系试验包括了史密斯桉的7个种源、88家系,3.4年生时的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各主要生长性状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蓄积量最高的家系是18681种源的22号家系(26.9801m^3/hm^2),其蓄积量约是最差种源18676的6号家系(5.0025m^3/hm^2)的5倍多。同时也对家系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各性状遗传力较高,家系蓄积量的遗传力为:0.8684,单株遗传力为:0.9863。初步评选出了适合在滇中地区生长的20个史密斯桉优良家系,蓄积量实际增益为32.69%-65.66%。  相似文献   

5.
1995年在富民县建立的史密斯桉家系试验包括了史密斯桉的 7个种源、 88个家系 ,3 4年生时的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各主要生长性状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蓄积量最高的家系是 186 81种源的 2 2号家系(2 6 980 1m3 /hm2 ) ,其蓄积量约是最差种源 186 76的 6号家系 (5 0 0 2 5m3 /hm2 )的 5倍多。同时也对家系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系各性状遗传力较高 ,家系蓄积量的遗传力为 :0 86 84 ,单株遗传力为 :0 986 3。初步评选出了适合在滇中地区生长的 2 0个史密斯桉优良家系 ,蓄积量实际增益为 32 6 9%~ 6 5 6 6 %。  相似文献   

6.
以8年生赤桉种源试验林的141个家系为材料,进行3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并根据各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具有同样的规律:胸径遗传力〉树高遗传力〉单株材积遗传力。由遗传相关系数来看,以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赤桉优树选择比其他性状更具指导意义。以表现水平法和T检验,2个不同参照标准,选择出103、106、108号等13个优良家系,其中前3名家系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达0.1120m3、0.0944m3和0.0936m3。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家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5个尾叶桉家系5年来的试验结果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除活枝下高外,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冠幅、干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系各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比较稳定;单株材积、干形是家系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9.
对巨桉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等的遗传分析表明 ,巨桉家系间在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生长差异 ,各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胸径是构成巨桉单株材积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BLUP模型对一年生赤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抗风遗传值评估和筛选。结果表明:一年生赤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地径、冠幅、风害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家系的家系遗传力之间差异不明显。单株遗传力差异不明显。根据BLUP分析获得赤桉家系评估,利用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1.
对尾叶桉36个家系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相互间表型及遗传相关紧密,但与形质性状相关不显著,而形质性状相互间表型相关紧密。3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11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604m^3,是最差子代No.12号的2.68倍,是群体均值的1.52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并估算了家系子代各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12.
对代表全分布区的29个地理种源包含147个家系的18年生巨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以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879 7,树高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296 2;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943 4,胸径家系单株遗传力为0.662 9;材积家系遗传力为0.950 9,材积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747 2。通过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并结合早期纤维密度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平均家系材积遗传增益67.9%;在家系选择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172.2%,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将来可以用作营建巨桉实生种子园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4.
巨桉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巨桉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等的遗传分析表明,巨桉家系间在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生长差异,各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胸径是构成巨桉单株材积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巨桉家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在广西南宁的巨桉家系试验林(46个家系)连续3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巨桉家系间在树高、胸径以及单株材积等性状上有较显著或显著的生长差异;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程度遗传控制,家系生长较稳定;用逐步聚类法对46个巨桉家系进行了分类与选择,初步选择出9405、9409、9410等13个家系为优良家,占参试家系总数的28.26%.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家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个尾叶桉家系试验5年来的结果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除活枝下高外,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冠幅、干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系各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比较稳定;单株材积、干形是家系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7.
对雷州半岛粗皮桉种子园8年生粗皮桉的11个种源、58个家系立木的生长应变及生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种源水平上,生长应变和树高差异均不显著,胸径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2)在家系水平上,生长应变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胸径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树高差异不显著.(3)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35和0.134,受较低强度的遗传控制;生长应变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95和0.533,受较高强度遗传控制.(4)生长应变和胸径之间无论在遗传上还是表型上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2 5个尾叶桉家系 5年来的试验结果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间 ,除活枝下高外 ,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冠幅、干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家系各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比较稳定 ;单株材积、干形是家系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9.
对3年生尾叶桉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三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UP方法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桉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 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从2个对照良种与建园家系的比较结果看,在SSObs种子园中,材积生长量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8个和39个,分别占建园家系总数的84.4%和86.7%;干形指标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0个和35个,占建园家系总数的66.7%和77.8%,表明建园的绝大多数家系其遗传品质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对尾叶桉39个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历年观测数据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间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紧密,分枝与各生长性状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33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8 17 m3,是最差子代No.36号的179.53%,是群体均值的127.40%.共有31个家系子代生长表现优于两个对照.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