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笋变色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  相似文献   

2.
一、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  相似文献   

3.
一、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  相似文献   

4.
一、定植田的选择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芦笋,以沙壤土和轻黏壤土最为适宜。沙壤土和轻壤土不易板结,培土及采收方便,采收的嫩茎洁白,不易弯曲。前作是桑园、果园、林地的地块不宜种植芦笋。因为土壤内残留的树根经过腐烂易滋生紫纹羽菌,若种植芦笋,容易产生根腐病。  相似文献   

5.
芦笋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温度高低、土壤水分多少、土壤酸碱度、施肥种类或数量、土壤板结或管理不当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嫩茎变硬又称木质化,俗称老化。主要指绿芦笋嫩茎因纤维增多而导致的基部变硬或由基部向上逐渐变硬,变硬部位不堪食用。(1)发生原因。老龄植株长出的嫩茎;土壤中氮肥不足;土壤中水分偏少;早春采笋时温度偏低;采笋后期温度偏高;上一年植株遭受过病虫危害;过度采收后长出的嫩茎;白芦笋嫩茎培土过厚等。(2)预防措施。对衰老和病弱植株应及时淘汰并更换新株,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正常生长。遇到高温干旱,可少量灌水降温。…  相似文献   

6.
一、错误做法 芦笋栽植2~3年后产量、质量大幅提高,一是群众盲目加大投入,有的人1次亩施尿素达50千克和未灭菌腐熟的有机粪肥1万千克.造成土壤浓度过大而死秧。二是夏秋养根阶段习惯于让植株放任生长,或与棉花等高秆作物套间作,影响宿根积累营养。3~5月份采收时细笋比例多,产量低。三是定植密度过大、植株过旺,排水不畅、透光不良,一味追求短期高产。殊不知,高密通风不良易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7.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引入我国已有100多年,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经培土收获的嫩茎称白芦笋,芦笋香脆鲜嫩,炒食或加工成罐头,是国际上的畅销食品.芦笋营养丰富,对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而且种一年收十年,经济效益高,很受种植户的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立枯病 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危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如土壤过湿最易发病。  相似文献   

9.
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叫白芦笋,不经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嫩茎条型匀称,粗细适中,质地细腻,纤维少,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口味清爽,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相似文献   

10.
韩庆瑞 《现代种业》2011,(5):56-56,61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芦笋在抽发嫩茎时,不经培土软化受阳光照射形成色泽翠绿的嫩茎称绿芦笋,而经培土软化在土中避光生长的嫩茎色白而明亮称白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白芦笋,口感好,苦涩味小,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采笋习惯为一年一季采笋,即春天采白笋或绿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芦笋生长到9月中旬以后再发出的嫩茎大部分都不能长成有效植株,一般在50~80厘米时就出现萎蔫死亡。主要原因是由于芦笋长到9月份后植株茂盛,通风透光不良,若遇秋旱,则易出现新茎萎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想秋季将这部分绿色嫩茎在  相似文献   

12.
清茬方式与培土厚度对绿芦笋产量和笋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3~6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以3 a生芦笋阿特拉斯(Atlas)为试材,研究了清茬方式和培土厚度对绿芦笋产量和笋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清园后进行刨茬处理的合格笋产量较CK增加9.6%,不合格笋产量增加5.8%,其增产的原因是刨茬促进了嫩茎数的增加。适宜的培土厚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增产的原因是培土使得笋茎变粗、单支重提高。随着培土厚度的增加,散头笋、弯曲笋的比例增加,采笋初日后推,日均采笋量提高。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培土厚度以5~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正>芦笋学名"石刁柏",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享有"蔬菜之王"美称,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一、精选良种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能否选用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  相似文献   

15.
芦笋学名石刁柏,其嫩茎鲜美芳香,味微苦,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具有防癌、抗癌、抑制高血压的作用,对心脏病也有一定疗效。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目前国内外市场畅销不衰。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我们于2003年引进芦笋杂交新品种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不同区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保护地、川水和高寒阴湿地区均可种植,一般产量在12000kg/hm^2以上,产值在60000元/hm^2以上。同时也总结出了配套的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芦笋嫩茎不经培土软化,让其长出地面,经日光照射变成绿色后采收的称绿芦笋.绿芦笋的风味好,营养价值比白芦笋高,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都高于白芦笋,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龙须菜”。经培土软化栽培后采收的嫩茎叫自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不培土的嫩茎是绿芦笋.笋体青绿色,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感清爽质脆。芦笋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国内市场早已启动。实践证明,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我市自1978年引种以来,近几年栽培面积为5.5~6.6公顷,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速生栽培当年单产(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150千克,次年500千克,第3年为2000~3000千克,最高者达4500千  相似文献   

18.
玉米偏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通透栽培技术是一项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来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增强植株光合作用、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新型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在望奎县己经试行推广多年,但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存在田间管理不方便、不能培土壅根、易倒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植物,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富含很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且香脆鲜嫩、口感纯正,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很多菜农对栽培技术和贮藏保鲜技  相似文献   

20.
一、定植田的选择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芦笋,以沙壤土和轻黏壤土最为适宜.沙壤土和轻壤土不易板结,培土及采收方便,采收的嫩茎洁白,不易弯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