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主要茶树品种基因组DNA多态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结合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研究了中国、韩国和日本茶树品种资源共 4 6个样品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19个有效随机引物对 4 6个样品共扩增出 2 0 0条RAPD带 ,平均每个引物 10 5条带 ,每个品种 4 4条带。在得到的 2 0 0条谱带中 ,多态性带达到 84 3 %。中国和韩国茶树品种DNA多态性分别为 86 2 %和 78 2 %。 4 6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79~ 0 65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4 6个供试品种可分成 4个类群 ;韩国茶树品种和日本的薮  相似文献   

2.
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RAPD引物和15个AFLP引物分析了明恢63与珍汕97A之间1209个位点的杂合性。结果表明,57个RAPD引物能扩增出3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6.9条,多态性带12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2.74%;15个AFLP引物共扩增出815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4.33条,多态性带28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5.46%。1209个位点显示汕优63的杂合性为34.57%。  相似文献   

3.
墨兰"达摩"芽变叶艺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10个墨兰叶艺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59条DNA带,其中137条(86.2%)为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9.3条。10个叶艺品种之间的Dice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8-0.813,平均相似系数为0.706。RAPD扩增结果的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墨兰叶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还与品种来源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晚绿”进行亲子关系分析。所用 10 8条随机引物中的 93条引物对日本静冈和枕畸两地取样的 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 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 1- 8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 3 5条。其中 19条引物扩增出“晚绿”与其母本“数北”不同的RAPD分子标记 30个。从中选择 6条引物对 8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鉴定表明 ,其中 4个RAPD分子标记显示出“晚绿”品种特异性 ,说明包括“静在 16”在内的 4个供试品种都不是“晚绿”的真正父本。本文还证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具有遗传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斌  尹逸  周英  邓佩卿  杨宏伟 《茶叶科学》2003,23(2):146-15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进行DNA分子标记研究。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38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单株扩增出109.55条带,片段大小分布在0.15 kb~3.70 kb之间。在扩增出的315条不同分子量的DNA谱带中,21条是单态的,294条是多态的,多态性高达93.33%,其中云南大叶种多态性谱带达286条,多态性为90.79%,南昆山毛叶茶多态性谱带有265条,多态性为84.13%。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绘制出南昆山毛叶茶与云南大叶种DNA之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  相似文献   

6.
川渝地区重要野生大茶树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ISSR技术对四川、重庆等地12份重要的野生大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46条DNA带,其中139条为多态性带,占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21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供试品种的基因(H)和shannon信息系数分别为0.20和0.34。对12株野生大茶树进行UPGMA聚类分析,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37~0.71,平均为0.5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将其12个品种划分为3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秋大豆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秋大豆预选核心种质进行了RAPD分析。用10个Operon公司生产的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在146份材料中扩增出69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数4.4,其中25个位点无多态性,占总数的36%,多态性位点数44条,占总数的64%。利用SPSS 10.0版本软件对146份材料RAPD标记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遗传距离为0.703-0.959,根据STATISTICA软件系统的UPGMA方法聚类分析,在Linkage距离为2.8处分类,形成3个类群。三个类群平均生育日数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同工酶及RAPD标记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0份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有12条,酶谱类型有21种,聚类结果基本上能够区分不同生态区的材料。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高,10个引物扩增出58条谱带,29条具有多态性,聚类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8个类群,揭示了其亲缘关系,同时,还反映出品种或品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 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8,(5):40-40
用12个ISSR引物和18个TRAP引物组合分别对11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ISSR引物共产生6l条带,多态性带占83.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31-0.707。TRAP引物共产生69条带,多态性带占79.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0.755。基于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RAP聚类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和树型特点,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