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生态土地分类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土地分类是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进展与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而发展到世界规模的。生态土地分类的基本原理是,把土地视为一个景观,而景观无论在其各种属性之间,也无论在其各种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生态土地分类的基本特点是对地域空间实体的区分,随着类等级由上向下,所划分的与一定比例尺相联系的土地单元在地域上越来越小。当前各国的生态土地分类的级别体系有向统一化和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在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流域的个例研究,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包括三级,即土地系统、土地组合和土地类型,并分别对每一级给出相应的定义、评定标准和命名原则。在该流域的范围内,划分了8个土地系统,对于每一个系统分别划分了若干个土地组合和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区域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地区东灵山、松山、雾灵山等13个保护区的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植被类型多样性进行调查,其中松山保护区的物种数最多,有787种;喇叭沟门保护区群系类型最多,有26个。不同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系数很高,大部分在0.6以上,群系类型的相似系数较低,大部分在0.5以下,说明不同保护区之间的群系类型存在一些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与相似性系数分析的结果一致。根据相似性分析和聚类结果把北京地区划分为4个物种、植被类型相对较为一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城市之肾",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生态修复净化环境等功能。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对环境改善、合理利用土地以及保护湿地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利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前后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白鹭湾湿地公园2012土地类型划分情况为:植被、耕地/半裸地、人造物/裸地占比分别为42%,33%,25%;2015年土地分类占比分别为42%,20%,22%,同时增加了16%的水体,湿地公园耕地、植被、水体等面积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湿地公园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城市湿地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是中国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植物多样性及主要群系组成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 ,研究了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与主要植物群系类 型 。结果表明:钟祥市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共计调查到维管束植物 139科 357属 510种;可被分为 2个植被型组 3个植 被型 10个群系 。湿地公园内主要分布 10种植物群系 ,分别为:菱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菰群系、喜旱莲子草群系、美人 蕉群系、香蒲群系、金鸡菊群系、意大利 214杨群系、狗尾草群系 。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外来入侵种凤眼蓝和喜旱莲子草 。该 研究结果可为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航片调绘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使航片调绘内容详略适度,精度要求合理.一、航片调绘内容的详略程度,直接取决于对调查地区土地分类的详略程度.确定土地分类的详略又必须以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客观可能为依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全国《规程》已明确规定: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其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登记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全国土地统一分为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要求农区以村、农林牧渔场以分场,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现状图的比例尺,农区为1:1万~1:2.5万,林区和牧区为1:2.5~1:5万.说明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驱动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局部或区域的个例研究,可以详细地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了渭北高原地区南部的礼泉县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0、2015年三期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运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办法,重点对引起礼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浮山县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了统筹安排浮山县的用地情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浮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该县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状况,并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依法管理,在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导致该县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深远。参照前人提出的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表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计算出研究区2005~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ESV。结果表明:莲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林地占主要部分,达到75%以上,其次是水域。研究区总VESV由2005年的45.73×107元减少到2013年的44.81×107元,林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对开展"综合土地整理"项目的五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华村和立马村的单位面积ESV较高,说明两村生态效益较高,土地利用规划更加合理;桐木村的单位面积ESV最小,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增加林地面积,保护耕地,减少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研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RS与GIS的支持,通过影像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运用GIS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模型,研究浠水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换特征。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计算浠水县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改进了传统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发现各用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达到根据经济发展要求来适当调整各类用地结构比例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研究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路线调查与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及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植物多样性较高,区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21科343属494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4科7属9种,被子植物107科324属475种。湿地公园范围内分布的主要植物群系有9种分别为樟树群系、马尾松群系、杉木群系、白茅群系、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群系、凤眼莲群系、茶菱+黄花狸藻群系、莲群系和微齿眼子菜+黑藻群系。分析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物种较丰富,但植物群落类型较少,且有外来入侵植物群落存在,因此需要对植物演替进行适度人工干预,来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9、1999和2010年三期宝清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GIS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分析宝清县自1989年以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宝清县近20 a间优势景观为耕地、林草地和湿地,三者斑块总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从剧烈到减缓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斑块数量增加,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和异质性减少,引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的降低。为防止人地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湿地、林草地等景观类型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Concerns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have led to the adoption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as the paradigm for federal land management. This approach will identify desired future conditions as the goal for manage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objectives for a given landscape. Some management efforts attempt to identify desired future conditions based on existing successional stages as defined by a classification of overstory vegetation types. Such an approach ignores most of the underlying ec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landscape, and is inadequate for identifying past disturbance regimes and future successional pathways. An assessment of desired future conditions based on a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essential to overcome these inadequacies. The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ses an appropriate ecological land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ither ecological land types or habitat types, included in a broader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t also uses a vegetation map of existing overstory vegetation. These two maps are overlaid to generate polygons of ecological units that can then be used to create an ecosystem diversity matrix. Each polygon (stand) can be evaluated as to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relative to its possible placement within the ecosystem diversity matrix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historical ranges of variability. The overall ecosystem diversity matrix can then b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uccessional stages within each habitat type or ecological land type. The goal should be to maintain at least adequate ec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all successional stages within each habitat type that occurred historically, based on past disturbance regimes. Adequate ecological representation is defined as sufficient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inherent ecosystems to maintain viable populations of all endemic species dependent on these ecosystems. This approach can maintain and enhan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but also maintain flexibility in land manage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13.
张盼盼 《绿色科技》2020,(6):43-45,49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运用的工程手段,包括农村居民点复垦、土地平整工程、道路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给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带来的景观效应,提出了以上工程手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旨在阐明农村土地整治与区域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农村土地整治技术需求和工程适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根据廊坊城市的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和绿化现状对廊坊城市绿地从公园体系、绿地廊道、和楔形绿地3个方面进行了绿地生态规划,使廊坊城市形成“三楔三环十带十园”的绿地布局形态,为廊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典型的植物群落,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100多个公园绿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植物园、延中绿地等14个公园绿地进行群落探析。    相似文献   

16.
典型退耕还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1、2006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1999年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典型退耕区沐川县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区耕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成逐年下降趋势,林地面积中变化最大的是竹林,且变化时期主要在1999—2001年。1999—2001年间,在西南部高丘河谷平坝区,斑块的多样性增大,破碎度增加;在海拔较高的区域,破碎度变小。人为干扰是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重要因素,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地方政策的引导,低海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已有旅游用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目的、依据、原则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用地分类的具体方案:采用2个层次,旅游用地单独为一级类别,二级6大类17小类,与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相衔接,便于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为旅游用地的评价、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旅游用地走上法制化、体系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于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上还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说法。因此,本文在明确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廊道的分类体系,这将对我国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探讨在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绿色空间体系规划、划定严格的空间保护建设等级和严格分类管理,对于国土资源统筹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北京市二道绿隔平原区为研究区域,首先提出适用于二道绿隔地区的绿色空间定义;其次从基质完形、廊道构建和斑块保护3方面构建完整的绿色空间体系;最后综合提出绿色空间体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现有理论基础上,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运用对指导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