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浇灌与非浇灌2种处理下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有一定差异,株高、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密切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数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十个现代陆地棉品种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十个现代陆地棉品种八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较产量性状更为复杂,在现代品种中产量因素和品质性状间除细度外,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不显著的正相关。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显示细度是现代品种产量和品质同时改良的限制因子。文中提出今后陆地棉优质育种应以断裂长度为目标性状,产量的提高不应过分强调高衣分,而应注重于单株铃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晋南冬小麦品种的变迁与再高产品种选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南冬小麦品种自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其产量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性状显变化。其中单产、总产、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提高325.77%、264.99%、62.00%、31.54%,株高和成穗数分别降低30.26%和18.69%,经济系数提高了24.00个百分点。根据40a冬小麦品种变迁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选育再高产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疆气候的特殊性及冬小麦的生育规律,我们做了对不同品种(系)冬小麦的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出叶速度和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出叶速度明显高于中、晚熟品种的出叶速度;冬小麦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以及出叶速度对产量都呈负相关关系。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对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41份冬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穗部性状间、产量构成因素与植株性状间、穗部性状与植株性状间均呈显著相关,说明通过穗部性状、植株性状间接选择产量性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化学测定法”对当地4个玉米栽品种进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遗传不但表现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而且还表现在植株体各项生理指标上,其产量,产量性状与生理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1是庄浪县农技中心于1979年以辐系5作母本,洛夫林13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平凉地区区试析合平均产量3325.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4号增产8.58%,居10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该品种成株期对条锈免疫,抗寒,抗旱,抗倒伏,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六盘山以西的宁夏隆德,泾源,西吉县,以及我省陇东地区的庄浪,静宁县,天水地区的秦安,张家川县等高寒阴湿区,干旱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1998-2000年连续三年中,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塔里木农垦大学进行了高产冬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6(1)-3-1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而84251在产量上有较强优势。因而建立本区在发展种植小麦的结构调整,将上述品种在相应的生态区域内加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近20年审定的15个铁粳系列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试验分析。已审定水稻品种分中早熟和中熟2个生态类型,品种审定年均数量稳中有升,育种方法主要是常规杂交。产量表现为中熟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中早熟组平均产量。产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进步,但距全国近期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水稻产量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株高与生物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每667m2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性状协调发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了二十个冬小麦品种(系)(大粒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五个性状中穗粒数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而其四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对小区产量的直接和总通径系数都为最大。本文还讨论了大粒型小麦群体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小麦的粒重优势,协调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主栽玉米品种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讨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玉米品种都具有800-1000kg/667m^2的生产能力与水平,正大12号、沈单16号、掖单19号及登海3号若辅以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则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主栽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4400~4760株/667m^2之间。千粒重和穗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穗粒数则与产量的关系不太紧密。因此,千粒重和穗粒重的高低是宁夏高产玉米引进、种植评价、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的不同的播种密度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播种密度 5 1.4 3万穴 /hm2、6~ 9粒 /穴的条件下 ,冬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较高 ,水分利用效率达到 9.70 kg/(mm·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秋田小町和96-16为对照,对引进和选育的新疆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Z7产量最高,比秋田小町(CK1)增产20.53%,比96-16(CK2)增产14.52%。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表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若干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高低与其产量构成性状有关,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与其组成因素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把各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部分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明确各农艺性状在单株种子产量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冬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对宁夏种植和自育的60个杂交种(组合)的9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较大;穗粗、百粒质量、穗长、穗行数和穗位高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质量>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穗长>穗位高>株高>茎粗>秃尖长,确定百粒质量是影响宁夏玉米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和穗行数.宁夏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百粒质量高、行粒数多和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要求适宜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16.
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陇东干旱环境下冬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应用近红外仪和种子图像分析系统,对参加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东冬小麦区域试验的陇东地区育成的13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各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度、面积、长宽比、圆度、宽度和厚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0.96,明显大于产量遗传力(0.75)。品质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容重、蛋白质含量、黑胚度、色变度,各性状存在显著地点间和品种间差异。长粒型的大粒冬小麦品种明显具有低容重、高千粒重和高产优势,宽厚粒的大粒冬小麦品种产量、千粒重和容重都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旱地冬小麦优质丰产育种。  相似文献   

17.
以从福建引进的苦瓜新品种如玉33,如玉39,新翠为参试品种,以国峰为对照,开展引种试验研究,比较其果实基本特征、果实性状、产量等表现。结果表明,3个品种表现优良,均适宜在宁夏种植,尤其以新翠表现最为突出,今后可在宁夏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应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半干旱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的冬小麦新品种.[方法]对宁夏南部山区选育的7个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和抗逆性鉴定.[结果]参试冬小麦品种的成熟期均比对照早1~4d.其中,Z0231-3和06AWS006的穗粒数较对照增加8.5 ~11.8粒,且增产12.2% ~ 33.2%.Z0231-3和06AWS006产量与中引6号(CK)存在显著差异.[结论]Z0231-3和06AWS006可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区域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着至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早稻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湖北省目前生产上主栽的8个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与产量有关的8个性状的遗传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遗传率以千粒重、株高和抽穗期较高,单蔸穗数和结实率较低,遗传变异系数以每穗颖花数和单穗重较大株高和穗长较小千粒重,株高,抽穗期,穗长与单蔸产量呈呈较高的正相关,三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千粒重最大,单蔸穗数次之,每穗颖花数最小,根据现有品种的穗粒结构,对育种目标提出了比推广品种增产8%以上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