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对云南省沾益县8个乡镇217个饮水点采集水样,检测了26项卫生指标。结果表明:沾益县农村饮用水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氟化物、铁、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其中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尤为显著。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沾益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水质,为农村人口的健康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天津市饮用水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综合生物毒性检测仪分析结果显示天津饮用水水体无毒,同步自动监测数据的评价结果也显示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符合饮用水要求,两者结果一致。氨氮与毒性抑制率呈显著负相关(sig<0.01)。在此期间生物毒性抑制率负值比例非常大,占68.2%,这说明水体营养盐含量较高,富营养化态势较为明显,营养物质的存在为发光细菌的新陈代谢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素,所以出现生物综合毒性测试中毒性抑制率为负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绿色科技》2014,(3):81-81
国家林业局通报2013年开展的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通报显示,2012年度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合格率为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通报显示,2012年度各省(区、市)、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上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完成总面积4525万亩,经核查,合格率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上报面积2185万亩,合格率95.6%,合格面积2117万亩;封山育林上报面积2159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743万亩),合格率83.7%,合格面积1773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469万亩);飞播造林上报面积181万亩,合格率89.9%,合格面积163万亩。  相似文献   

4.
雷竹集约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所有水化指标均表现为雷竹栽培区高于天然林区.总氮、硝氮、氨氮和有机氮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总磷、可溶性碳、COD、BOD5含量则表现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雷竹栽培区水体中总氮含量年均达4.24 mg·L-1,是天然林区水体的3.15倍,硝氮含量为2.01 mg·L-1,是天然林区的5.07倍,氨氮含量为0.07 mg·L-1,比栽培区水体高0.66倍;水体中总磷含量雷竹栽培区平均达0.05 mg·L-1,是天然林区的2.39倍;可溶性碳含量平均达17.78 mg·L-1,比天然林区高出2.87倍.雷竹集约化栽培引起了周边水体氮、磷和可溶性碳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消毒方式、树龄、基本培养基类型和激素组合对初代培养进行最佳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先70%酒精30s(2次)再O.1%HgCl2 10min的消毒方式,消毒效果较好,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分别为6.9%和20.3%;1年生植株适合做接种外植体;Ms培养基为较适宜胡桃楸的培养基,外植体在MS+IBA0.01mg/L+6-BA2.5mg/L上生长最好,其腋芽长为2.27cm。  相似文献   

6.
对4.5 a 生巨桉种源/家系3个试验点共13个种源175个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观测性状在地点、区组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胸径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 <0.01),树高、干形、分枝和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地点间差异不大,冠幅表型变异系数为45%~60%,江西南康的分枝变异系数高达34%,广东连山的分枝变异系数仅15%,总体上广东连山试验点各性状变异系数略低于江西南康和云南景谷,冠幅遗传变异系数>胸径>树高>干形>分枝,景谷点参试性状遗传力>连山点>南康点;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冠幅、生长性状与部分形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筛选1号(昆士兰州 NW Townsille)、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和12号(四川乐山)为优良种源,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21号(昆士兰州 Barron Gorge National Park)、40号(昆士兰州 Koombooloomba)、51号(昆士兰州 Tinaroo)、125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2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3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和144号(昆士兰州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等家系在两个试验点中同时表现优良,但没有家系同时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同意,林业部组织了全国林业系统国有企业原木、锯材产品质量统检。通过对全国九个省(区)的林业系统国有企业原木、锯材产品质量统检,结果表明原木规格平均合格率94.13%,等级平均合格率98.78%,合格批次占88.50%,锯材规格平均合格率87.62%,等级平均合格率98.55%,合格批次占92.86%。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林区雪兔冬季营养状况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雪兔肾脏重量和肾脏中心脂肪指数的研究,初步评价了不同年龄性别组雪兔以及冬季不同月份雪兔体况的差异。雪兔左肾重量大于右肾,不同年龄性别组雪兔间肾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肾重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雪兔肾重和KFI值存在月份间差异,KFI值在不同的年龄性别组间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9.
红锥优树外植体褐化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树无性化推广的重要途径,但外植体诱导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其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文章通过对红锥外植体取材季节、木质化程度、灭菌处理、光照等技术要素以及防褐化剂种类等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取材季节对褐化率无显著影响;外植体木质化程度对褐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 <0.01);采用75%酒精进行外植体灭菌与未采用酒精的外植体相比,褐化率增加15.0个百分点,褐化程度加剧,其中采用2 min 的新吉尔灭(1%)+2.5 min 升汞(0.1%)两者结合进行灭菌效果较好;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及暗培养均未达到抑制褐化的效果;添加防褐化剂 PVP 80 mg·L -1、VC 1.0 g·L -1均能有效抑制褐化,褐化率分别为33.3%、12.2%,且腋芽长势好。  相似文献   

10.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皂化反应、溶剂冷冻和Ⅱ级分子蒸馏分离聚戊烯醇不皂化物,精制银杏叶聚戊烯醇(GP),纯度87.3%。通过建立人脑瘤SF763、人肺腺瘤A549和艾氏腹水瘤Ec移植小鼠模型,GP口服给药,研究GP对人脑瘤SF763裸鼠和艾氏腹水瘤E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观察GP对人肺腺瘤A549裸鼠的抑瘤率。结果表明:生药剂量320mg/kgGP联合2mg/kg阿霉素(ADM),其生命延长率为88%(P〈0.01),GP能明显延长荷人脑瘤SF763裸鼠生命;GP在大于40mg/kg时对人肺腺瘤A549裸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最佳剂量为GP80mg/kg,接种时间11d,抑瘤率为82.2%(P〈0.01);GP对艾氏腹水瘤EC小鼠的生存期呈现负量效关系,GP最佳剂量范围在5-10mg/kg,最高生命延长率为32.77%(P〈0.05)。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氨氮。其线性范围为0~5.0mg/L;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通过分析两环境标准样品,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作了考核,所得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所得结果在94.1%~100.3%之间。  相似文献   

12.
毛金竹叶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昆明种小鼠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毛金竹叶提取物(LE)抗衰老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LE能显著增强小鼠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常压耐缺氧试验,p<0.01)和抗疲劳能力(游泳试验,P<0.01);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迷路法,p<(0.05);对老年小鼠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并且明显抑制了老年小鼠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降低了肝脏脂褐素(LF)的含量等。研究结果提示LE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竹叶可以作为一种抗衰老功能因子的新资源加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笼养丹顶鹤在越冬期对寒冷地区的适应性, 2014年11—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沈阳森林动物园鹤基地的8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进行昼间行为的研究和领域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越冬期雌雄丹顶鹤昼间对采食区、运动场、遮阴棚的利用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丹顶鹤在雪前、雪中和雪后采食行为有极差异显著(P<001),雪前和雪中张望和采食行为差异显著(P<005)。雪中和雪后除张望和采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行为均不显著;雄性丹顶鹤雪前和雪中游走、警戒、休息行为差异显著(P<005),雪中和雪后理羽、游走和张望差异极显著(P<001),雪前和雪后休息行为差异显著(P<005)。笼养雌雄性丹顶鹤在北方高纬度地区越冬期分别采用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然高温胁迫,研究了高温对11个鸡爪槭品种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对不同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和耐热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平均分别为对照的137.39%和139.9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04.06%和258.93%;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8.75%和215.97%。11个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存在差异,D1118和X1119是耐热性最强的2个品种,经过自然高温胁迫没有出现热害症状,其余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热害。不同品种的耐热机制不同,D1118主要是通过提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来提高抗逆性;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极显著(P〈0.01)增加的同时,X1119和F1115通过SOD和POD的协同作用,共同抵抗高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的免疫调节作用。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大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组饲粮添加0.1%沙棘提取物,测定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血液和肝、肾、脾的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添加0.1%沙棘提取物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T淋巴细胞CD4+亚群比例显著提高(P〈0.05),CD8+比例显著降低(P〈0.05),CD+/CD8+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第1、2周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提高(P〈0.05);第1、3、4周IFN-1显著提高(P〈0.05);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试验证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来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1997年度全省50个县(市)34个国营林场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行了检查。①造林面积核实率为98.70%,造林面积合格率为95.8%;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完成计划的106.1%;义务植树、四旁植树完成计划的137.9%;封山育林完成计划的128.6%;②新造林地管护率为96.7%;新造林地抚育率为80.0%;造林档案率为为95.3%,作业设计率为92.3%,造林检查验收率为93.9%;③人工更新、人工造林3年保存率为99.65,合格面积保存率为96.8%;④森林 虫鼠害防治率为89.2%,野生动植物案件查处率为99.0%;森林案案件综合查处率为98.7%;⑤推广沼气为计划的124.3%;节材改灶完成计划的119.3%。此外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进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析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Myrtaceae)伞房属(Corymbia) 4个树种/亚种在广东省乐昌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 a生时,4个树种/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其次是斑皮柠檬桉(Corymbia citriodora ssp. variegata)、柠檬桉(Corymbia citriodora ssp. citriodora)和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67 4、0059 0、0054 1和0034 1 m3;与8 a生时比较,4个树种/亚种在10 a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67%以上,其中斑皮桉的材积增长率高达145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组Ⅰ,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树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2个家系,斑皮柠檬桉5个种源11个家系,共计7个种源13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389%和140%。  相似文献   

19.
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吉首大学校园的棕榈种子和花序的部分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棕榈种子中的灰分(1.43%)和蛋白质(0.48%)含量高于花序,粗淀粉含量达48.3%。花序中的可溶性糖(0.45%)、粗纤维(45.22%)、粗脂肪(3.17%)、有机酸(2.56%)和维生素C (4.52%)含量高于种子。种子和花序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K含量最高,P、M n、Zn、Fe次之,Cu含量最少,种子中的Zn含量低于花序。棕榈种子和花序具有高纤维、高钾和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优点,但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20.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酸枣是改善石灰岩荒山土壤质量最好的树种之一,其次是梧桐和无患子,柏木和刺槐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