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直是动物营养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的研究.在当今蛋白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来开发非常规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以缓解蛋白质资源紧张的矛盾.人们通常选用赖氨酸作为理想蛋白质的参考氨基酸.这是因为,赖氨酸是以谷实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为基础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它不能在组织中合成,只能由饲粮摄入.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可以提高饲粮所含粗蛋白的利用率.而且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合成机体蛋白质,不会产生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次级代谢物.适量的赖氨酸对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瘦肉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养猪生产极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赖氨酸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焦洪超  刘慧  林海 《动物营养学报》2022,(10):6213-6219
通过在低蛋白质饲粮中补充合成氨基酸,是解决当前养殖生产中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和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健全的肠道功能在维持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肠道需要一定水平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肠黏膜的生长以及发挥肠道功能,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于肠道结构、消化吸收及免疫功能等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低蛋白质饲粮对家禽肠道健康、肠道形态及屏障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低蛋白质饲粮及相关技术在肠道功能研究和家禽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技术在于降低氮摄入量和保持氨基酸的平衡供给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因此,以可利用氨基酸指标按理想蛋白质模式给畜禽配合日粮,可以更准确地满足需要,提高蛋白质的转化效率,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减少粪氮的排出.为此,我们进行了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肉鸡饲粮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粮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导致环保压力增大,制约着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低蛋白质精准营养研究将成为畜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低蛋白质饲粮是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产品品质和机体健康的条件下,按照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晶体氨基酸,达到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放的效果。文章就低蛋白质饲粮在鸡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低蛋白质饲粮在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直是动物营养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按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日粮,不仅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能降低氮的排泄量,减少环境污染。肉鸡理想蛋白质中的参比氨基酸是赖氨酸。这是因  相似文献   

6.
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与高效低蛋白日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白质,即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量,动物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时的氨基酸平衡模式。主要的“理想蛋白质”体系有英国Rowett研究所Fuller和Wang的模式、英国ARC模式、美国Ilinois大学Baker和Chung的模式以及美国NRC模式。其中ARC模式是以瘦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平衡为基础,Fuller等以猪最大氮沉积为基础,Baker等以喂化学规定的氨基酸饲粮为基础,而NRC则以文献调研的数据推导为基础(表1、表2)。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  相似文献   

7.
猪鸡理想蛋白质的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配方技术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成果在畜牧生产中的综合应用的具体表现。一个科学的饲料配方,对于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动物的饲养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根据理想蛋白质模式进行日粮配制,是生产高质量、低成本饲料的有效措施之一。1 理想蛋白质模式研究概况以ARC(1981)较全面描述理想蛋白质模式为标志,理想蛋白质的模式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性常规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推动了理想蛋白质研究从理论发展成为一门技术,并在猪禽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肉鸭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提高肉鸭饲粮蛋白在体内的利用与沉积效率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能蛋比和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对于充分发挥肉鸭的生长潜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顾颖慧  杨青 《饲料研究》2022,(17):151-155
大麦具有较高的干物质与蛋白质含量,且价格相对较低,在动物日粮中应用可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但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制约其在畜禽饲粮生产中的应用,而通过物理、化学和酶制剂等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从而促进大麦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文章对比大麦与其他能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差异,总结大麦饲用化处理的主要方式及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大麦在饲料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段智勇 《中国畜牧杂志》2012,48(4):67-68,70
饲料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波动,使得饲料原料的选择和使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非常规原料被使用于动物生产中。如何降低愈加复杂的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当今饲料生产和动物养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对饲用酶、动物种类和日粮特点科学的理解,采用先进的技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可实现利用饲用酶完美的解决动物日粮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动物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