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灭幼脲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方法]以25%灭幼脲悬浮剂为供药试剂开展田间试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对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灭幼脲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0.010~0.500和0.004~0.200 mg/L,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7%,其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2.39 d。以25%灭幼脲悬浮剂300、450 g/hm2间隔7 d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初步推荐灭幼脲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2 mg/kg。[结论]根据试验中灭幼脲最高残留量(HR)计算出普通人群灭幼脲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4.7%左右,认为该农药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赵婷婷  朱宇珂  马成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191-193,195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灭幼脲在山药和山药豆中的分析方法,通过一年六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得到灭幼脲在可食部位中的残留量,结合我国膳食结构进行风险评估,评价灭幼脲在山药种植中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0.01~2.00 mg/L,灭幼脲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0.10和1.00 mg/kg的添加水平下,灭幼脲在山药和山药豆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102%和88%~9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3.4%和2.0%~3.1%,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采收间隔期为21、28和35 d时灭幼脲在山药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在山药豆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9~0.24、0.085~0.21、<0.01~0.16 mg/kg,结合灭幼脲登记作物、居民的膳食结构进行评估,风险商值(RQ)为4.92%,表明对一般人群健康的影响在可接受风险水平,试验结果为特色小宗作物山药和山药豆的用药安全性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氟啶脲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苹果中的膳食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苹果中氟啶脲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0.1、0.5、1.0 mg/kg的添加浓度下,该方法检测的添加回收率是82.49 %~108.0%,变异系数是3.33%~10.49%,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使用推荐剂量的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77 d,使用加倍剂量,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60 d,施药7d后,残留量为0.23mg/kg,低于国标所规定的氟啶脲在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量0.5 mg/kg,同时在最终残留加倍剂量下的风险商值小于1,膳食风险小,可以接受.[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氟啶脲在苹果中残留的检测,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按要求剂量施药,在采摘期食用对消费者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的差异,为将灭幼脲用于高海拔地区叶类蔬菜虫害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西藏拉萨市和四川彭州市开展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芹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测定。【结果】灭幼脲在芹菜、生菜、大白菜和小白菜植株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7.0 d (西藏)和11.6 d (四川)、3.0 d (西藏)和4.4 d (四川)、3.4 d (西藏)和6.2 d (四川)、2.0 d (西藏)和2.0 d (四川);其在土壤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1.0 d(西藏)和21.0 d(四川)。灭幼脲在拉萨市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均短于彭州市4种相应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但灭幼脲半衰期的长短在不同海拔地区的4种叶类蔬菜中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小白菜生菜大白菜芹菜。灭幼脲施药量为114 mL(a.i)/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施药7 d后拉萨市和彭州市所有蔬菜中的灭幼脲残留量均符合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中的安全风险较小。【结论】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半衰期在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缩短,蔬菜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与农药的半衰期有密切关联,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为灭幼脲残留的低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在枸杞果实内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枸杞果实内消解较快,在6和12 m g/L浓度下,施药后7 d枸杞果实内的阿维菌素残留分别为0.008和0.010 m g/kg,7 d后均未检出阿维菌素残留,半衰期为1.34~1.50 d,在使用推荐浓度6 m g/L、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施药7 d后,在枸杞果实内未检出阿维菌素,说明阿维菌素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枸杞果实的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酰甲胺磷在桃和梨中的转运与代谢。[方法]选用乙酰甲胺磷施用于油桃、水蜜桃和梨树上,施药方式为果树灌根施药、果实套袋后施药和果实不套袋裸果直接喷雾施药3种。施药后多次采集桃、梨果实样品,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其中的乙酰甲胺磷(ACE)残留量和甲胺磷(MAP)产生量。[结果]裸果处理组中ACE在桃和梨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套袋和灌根处理的果实中ACE转运量的最大值为裸果的1/10左右。2种桃不同施药处理果实中的ACE残留量趋势大致相同,梨果套袋和灌根组果实中的ACE残留量低于桃处理。MAP在桃和梨果实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根据我国水果中MAP的最低残留限量值为0.05 mg/kg,使用乙酰甲胺磷后,梨、桃果实采收安全间隔期分别大于7和20 d。[结论]考虑到MAP高毒性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应该减少ACE在果树上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何进义  徐光余 《农技服务》2008,25(10):86-87
利用不同浓度灭幼脲对榆兰叶甲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mg/L和200mg/L的15%灭幼脲Ⅰ号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对榆兰叶甲越冬成虫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均具有显著的持续抑制效应,且对天敌异色瓢虫安全、无药害。考虑到成本核算,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榆兰叶甲时,选用100mg/L的25%灭幼脲Ⅲ号喷洒为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准确测定草莓中氯吡脲残留的方法,以及氯吡脲在草莓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氯吡脲在0.2~5μg/L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3μg/kg,在不同添加水平下,氯吡脲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8.3%~96.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3.6%~6.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吡脲在草莓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6 d,属易降解性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草莓采收时均有微量氯吡脲检出,建议草莓的采收安全间隔期至少为7 d。  相似文献   

9.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菜薹中丙溴磷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丙溴磷在菜薹中的残留消解及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溴磷在菜薹中半衰期为1.3~4.7 d。40%丙溴磷乳油,按照360 g a.i./hm~2和450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2~3次,施药间隔7 d,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 d采样,菜薹中丙溴磷的残留中值为1.69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所有登记作物中的总膳食摄入风险商(RQ)为0.30。膳食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说明丙溴磷在菜薹中残留不会对国人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大田和盆栽条件下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为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0.01、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86%~6.7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啶虫脒乳油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1.92~2.8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54~5.44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3.26~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4~4.47 d,二者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60、540 g/hm2和有效成分60、90 g/hm2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4 d烟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最高为0.5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最高为0.027 mg/kg,远低于啶虫脒在烟草中的指导性限量(2.5 mg/kg),表明该农药残留风险低,建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我国北方地区大白菜和土壤中进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在大白菜上消解50%所需的时间为13.2~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释稀2500倍,每亩施药10或20g(有效成份),喷药2或3次,距最后1次施药14d时,灭幼脲Ⅲ号在大白菜上的最大残留量为1.07ppm;在土壤中为0.09ppm.  相似文献   

12.
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来晓丹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26-16628,16647
[目的]研究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同时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精甲霜灵与百菌清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黄瓜和土壤中的精甲霜灵与百菌清采用乙腈溶液振荡提取,使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田间试验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在添加量为0.02~2.00 mg/kg时,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4.7%~101.0%,变异系数为2.72%~6.46%;当添加量为0.01~1.00 mg/kg时,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6.9%~95.8%,变异系数为3.36%~4.90%。精甲霜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10-10 g,百菌清为2×10-10 g;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百菌清为0.01 mg/kg。精甲霜灵和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oe-kt;精甲霜灵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8~3.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8~9.8 d;百菌清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2.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7~4.0 d。在黄瓜上施用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施药剂量为推荐用量990 g a.i/hm2和推荐用量的1.5倍1 48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1 d后黄瓜中的精甲霜灵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5 mg/kg,百菌清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MRL值5.0mg/kg。[结论]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施用,1 d后收获的黄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14-116
研究苹果、柑橘和梨中灭幼脲残留吸收与贮藏温度、储存时间的关系。苹果、柑橘和梨经灭幼脲溶液浸泡处理后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储存,然后定期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为87.86%~103.4%,检出限为0.06 ng/m L,定量限为0.2 ng/m L,线性范围为1~500 ng/m L,线性相关系数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7.5%。苹果、柑橘和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对灭幼脲的吸收高于低温,果皮灭幼脲残留水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果肉残留水平随着贮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且果皮的残留水平高于果肉。  相似文献   

14.
异菌脲在大棚青菜上的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氟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GC-uECD测定法,研究了异菌脲在大棚青菜中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500 g/L异菌脲1000倍液在大棚青菜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44 d,1500倍液半衰期为2.24 d,两者半衰期并无显著差异;500 g/L异菌脲悬浮液1000倍液施药1次、2次(施药间隔5 d),施药后5~15d最终残留限量分别为6.03~0.20 mg/kg、7.28~0.35 mg/kg。推荐5 mg/kg为异菌脲的最高残留限量,500 g/L异菌脲在大棚青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5.
精甲霜灵在西红柿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植株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半衰期为1.74d;残留量与精甲霜灵施药量相关,残留浓度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施药4次处理与施药5次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以2倍试验农药厂家在西红柿上的推荐使用剂量(2248g/hm2)作施药处理,施药次数为5次,于最后1次施药2d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74mg/kg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农药厂家推荐精甲霜灵在西红柿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元胡中的嘧霉胺残留量及安全性,确保元胡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嘧霉胺可湿性粉剂在元胡植株和元胡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固净化后以液相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以质谱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嘧霉胺在元胡植株和元胡中的回收率为83.6%~106.6%,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7.69%。施药剂量为3375g/hm2(以制剂量计)时,嘧霉胺在元胡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0~4.9d。施药剂量为2250~3375g/hm2(以制剂量计)时,施药后14d嘧霉胺在元胡鲜样和干样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164 mg/kg,远低于欧盟规定在中草药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3.0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评价了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麻纹蝽平腹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平腹小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0%除虫脲SC、20%灭幼脲SC和8000IU/mg苏云金杆菌SC的影响较小,施药后的叶片对平腹小蜂的致死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高效氯氰菊酯ME、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522.5g/L高氯·毒死蜱EC对平腹小蜂的药害毒力较大,喷药后3d后的校正死亡率仍在70%以上。各药剂叶片残留对平腹小蜂的持效期长短依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ME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22.5g/L高氯·毒死蜱EC2.5%溴氰菊酯SC1.8%阿维菌素EC8000IU/mg苏云金杆菌SC20%灭幼脲SC20%除虫脲SC,对平腹小蜂的安全间隔期依次为15d、10d、7d、7d、3d、1d、1d、1d。生产上建议首选上述2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和Bt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在药剂安全期过后再释放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了噻螨酮在桃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噻螨酮的最低检出量为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在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4%~97.5%,相对标准偏差为3.00%~5.9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噻螨酮在桃中的半衰期为6.8 d,按高浓度药液施药7 d后桃中最高残留量为0.79 mg/kg。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质谱分析法及依据GB 2763-2019判定标准,研究咪鲜胺和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荔枝果实的质量安全。结果表明,咪鲜胺、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3 6 mg/kg和0.016 7 mg/kg;施药后1 d、2 d、3 d、5 d、10 d、 14 d咪鲜胺降解率分别为46.47%、47.65%、65.81%、72.11%、89.74%、96.47%,溴氰菊酯降解率分别为8.38%、37.72%、47.90%、62.87%、78.44%、81.44%。咪鲜胺、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残留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881·e-0.3150t和C=0.0159·e-0.1821t,T1/2分别为2.2 d和3.8 d,T0.99分别为14.6 d和25.3 d。长泰县在荔技挂果中后期,咪鲜胺按推荐剂量及常规施用方法在采摘前21 d及14 d即间隔期7 d连续喷施2次、溴氰菊酯按推荐剂量及常规施用方法在采摘前14 d施药1次,荔枝果实质量安全符合于GB 2763-2019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乙腈溶解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噻虫嗪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在0. 01—0. 5 mg/L范围内,目标化合物和仪器响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E+07x-51 846,R~2=0. 9993,在0. 01 mg/kg、0. 05 mg/kg、0. 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9%—10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定量限为0. 01 mg/kg。通过田间试验,考察了双孢蘑菇中噻虫嗪的残留水平及其消解规律:当施药浓度为0. 075 g a. i. m~2,施药一次时,噻虫嗪在双孢蘑菇中的半衰期为6. 3 d,施药后14 d,降解水平超过80%,在双孢蘑菇中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针对目前双孢蘑菇上噻虫嗪限量标准的空白,推荐噻虫嗪在双孢蘑菇中的MRL值为0. 5 mg/kg,安全间隔期为7 d。根据试验中噻虫嗪的残留中值计算出普通人群噻虫嗪的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 8%左右,认为该农药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