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大棚辣椒烟粉虱的一个重要农业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在东台市主要集中在大棚茄果类蔬菜上越冬,控制好越冬大棚茄果类蔬菜生长前期的烟粉虱,可以大大降低生长后期烟粉虱的发生基数及其在夏秋棉花等大田作物上的发生量。东台市越冬大棚辣椒种植面积1万hm^2以上,2007年东台市植保植检站在辣椒种植区示范推广一项极其重要的农业措施——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有效地控制了大棚辣椒烟粉虱的发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东台市蔬菜种植面积较大,主要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2005年本市东部乡镇蔬菜生产发生烟粉虱,特别是大棚辣椒发生严重,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甚至毁棚。通过调查,我们摸清了大棚蔬菜烟粉虱发生危害特点,并进行了药剂试验和防治技术研  相似文献   

3.
大棚辣椒烟粉虱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大棚辣椒烟粉虱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与质量。该文介绍了"覆盖防虫网育苗+调整作物布局+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蓖麻套作+黄板诱虫+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释放天敌+推广弥雾机和烟剂"大棚辣椒烟粉虱绿色防控技术。该项技术已在南京多个蔬菜基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冯义 《长江蔬菜》2014,(10):61-62
为研究大棚秋延后辣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不同目数的防虫网与黄板配套应用,以本地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为对照,调查烟粉虱、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情况,并统计大棚辣椒产量。结果表明,应用60目防虫网和黄板的防治效果较使用化学农药的好,能有效防治大棚烟粉虱、蚜虫和病毒病,操作简便,增产明显,值得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分析大棚辣椒秋延后所栽培的辣椒存在的各种病虫害以及相应的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用不同目数防虫网和黄板进行使用,与传统化学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蚜虫,烟粉虱,病毒病等相关病虫害情况,统计大棚辣椒的总产量,结果发现在使用目数为60目防虫网配合黄板之后,相比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来说防治效果要好,能够有效防治大棚中的蚜虫,病毒病以及烟粉虱等,这种绿色防控技术操作比较简便,而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产量,值得蔬菜生产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25%吡蚜·噻虫嗪可湿性粉剂对大棚茄子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该产品防治大棚茄子烟粉虱的田间药效、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向市场提供依据。该产品对大棚蔬菜烟粉虱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50%噻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治大棚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该产品田间药效、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向市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老百姓叫小白虫子.近几年来,烟粉虱在淮安茄果类、瓜类、豆类及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类等蔬菜上危害逐年加重,种群发生量呈急剧上涨的态势,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上重要害虫,严重危害着大棚蔬菜的产量和效益.起初由于烟粉虱的形态特征似温室白粉虱,各地均将其误认为是"白粉虱"大暴发,后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其主流种群"B型烟粉虱".为了有效防治烟粉虱,我们对此虫发生危害特点展开了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9.
蔬菜粉虱俗称小白蛾,属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主要包括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是温室、大棚、露地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蔬菜生产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常常混合发生,因其世代重叠、繁殖累积可导致爆发成灾,引起蔬菜减产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温室大棚与露地蔬菜周年栽培模式使粉虱一  相似文献   

10.
高温闷杀法防治温室烟粉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静  范惠菊 《蔬菜》2003,(10):30-31
近年来,温室和大棚的蔬菜栽培为烟粉虱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寄主和环境条件,同时,由于烟粉虱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增强,其防治已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我校师生于2002年进行了高温闷杀防治烟粉虱试验,探索烟粉虱防治的新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试虫来源 烟粉虱采自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温室栽培的番茄植株。2.试验地点 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室及温室大棚。3.试验设计(1)同一温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对烟粉虱致死率的影响 试验温度设定为45 ℃,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45 %~55 %、90 %~98 %,共设4个小处理,闷杀时间分别设为0.5 h、1.0 h、1.5 h和2.0…  相似文献   

11.
烟粉虱俗称小白蛾,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生的一种虫害,危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众多作物。别看烟粉虱体长不到1mm,但它引起的危害却不容轻视。山东枣庄在烟粉虱的防治防治工作方面,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重点抓住烟粉虱在温室蔬菜上越冬繁殖危害这一环节,实施了温室"五字"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甘蓝上多代饲养的B型烟粉虱分别向菜豆、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研究寄主转换对第1代试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生殖率的影响;比较了寄主转接前后成虫体内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寄主后,各项生物学参数显示菜豆较适宜B型烟粉虱的存活,辣椒和玉米均不利于B型烟粉虱的存活;转接3种寄主后烟粉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最大反应速度()发生了显著差异(p<0.05).文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棚蔬菜烟粉虱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俗称小白虫子,近几年已成为危害蔬菜较重的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几乎所有在园蔬菜均有不同程度危害,以茄子、辣椒、菜豆、黄瓜、萝卜等蔬菜危害最重,特别是棉、菜混种地区发生更重。烟粉虱个体小,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大,世代重叠,扩散蔓延快,防治难度大。近几年烟粉虱在夏秋蔬菜都有发生,重点发生期在8月中旬-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微山湖滨湖地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蔬菜、大豆、花生等作物栽植面积大幅增加,尤其是温室、大棚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加之外地植物材料的大量引进,导致烟粉虱虫源逐年增加,且烟粉虱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化学防治难度较大。自2000年以来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笔者调查,该地区种植的10余种主要经济作物上均有烟粉虱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浙东南沿海地区烟粉虱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州市烟粉虱是21世纪初随种苗调运而传入的,2001年原台州市农科所花卉组从福建购买圣诞花,造成当年10月该所2000m2连栋大棚内烟粉虱大发生,同年临海市农科所从广东引进龙骨菜(食用甘薯叶),也造成800m2连栋大棚内烟粉虱严重危害,并波及露地大田等多种作物,2002年温岭市从杭州购买嫁接西瓜苗而导致烟粉虱的传入,2004年已成为当地西瓜种植业上一种为害严重的虫害.烟粉虱的繁殖能力极强,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危害蔬菜和花卉,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致使植株衰弱矮小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呈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另外烟粉虱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调查表明,目前该虫在我市蔓延正逐年加剧,现已构成对我市大棚蔬菜和花卉生产业具有潜在威胁的一种新的害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棚青椒不同时段不同叶位上烟粉虱虫量构成调查分析,提出了早春苗期摘除下部叶片的农业防治措施;通过对不同时段大棚青椒上烟粉虱各虫态比例构成的调查,提出了3月中旬前只调查平均单叶成虫量,推算单叶混合虫量,对照测报标准,判定其发生量级,减轻测报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因从本省杭州地区引入食叶甘薯作物,将烟粉虱带入我地,次年7—9月暴发成灾,造成本所试验基地内3000多m^2的大棚蔬菜严重受害,至2003年调查,全市各地的蔬菜与园林花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棚栽蔬菜受害特重。我们通过西葫芦接种银叶反应证明,我地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并通过了室内饲养表明:B型烟粉虱在本地共发生11代,以伪蛹在大棚寄主上越冬,世代重叠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大棚番茄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采用黄板诱捕和药剂防治的方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黄板成分以及黄板与啶虫脒配合使用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黄板悬挂在番茄上部(黄板底部与番茄顶部持平),对烟粉虱引诱捕获效果最佳;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最好;啶虫脒和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同时使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或啶虫脒单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东台地区大棚蔬菜烟粉虱发生的新特点,分析了烟粉虱危害减轻的原因,并通过多年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即把好清棚育苗关、移栽控制关、早春扩散关和盛期防治关。  相似文献   

20.
<正>烟粉虱俗称小仔娥,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贸易往来,烟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也是近年来江西新发生的一种虫害,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南瓜、丝瓜、西瓜、一串红等蔬菜、花卉及棉花、烟草等众多作物。1形态特征烟粉虱属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昆虫,雌成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