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特征及中性粒细胞和微血栓在病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家兔全身麻醉,开腹后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造成左肾缺血,40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左肾血液再灌注,维持1.5 h后处死动物,取出左肾,用逆流灌注法收集滞留在微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微血栓并计数;肾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实验组左肾微循环中滞留的中性粒细胞和微血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肾脏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血管团膨大,肾球囊狭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肿胀、水泡变性和坏死。结论:通过人为控制肾动脉血流量模拟肾脏的缺血和再灌注,成功建立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模型;肾微血管中滞留了大量的微血栓和中性粒细胞;肾脏的病变特征主要为肾小管上皮广泛的变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建立急性应激致禽类肝损伤的试验动物模型.对麒麟鸡(卷羽鸡)进行持续高温应激后,检测血清中的肝损伤酶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温应激前期,麒麟鸡血清肝损伤酶AST和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 <0.01),高温应激后期,AS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5),而ALT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持续高温应激期间,CHE的活性一直低于正常水平,高温应激后期,CHE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在高温应激下LDH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应激后期,LDH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 <0.01).高温应激引起麒麟鸡肝细胞出现水泡变性、肝细胞核浓缩现象.结果表明,采用急性热应激可诱导麒麟鸡肝损伤试验模型,试验模型具备肝脏水泡变性和核浓缩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45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损伤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预给药组(缺血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后给药组(再灌注后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6 h和12 h取样。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损伤组AL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肝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上升(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与损伤组相比,预给药组、后给药组ALT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预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后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脂肪蓄积、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初始体重20 g左右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分别投喂精氨酸含量为2.21%(对照组,CL组)、3.58%(低精氨酸组,LA组)和4.46%(高精氨酸组,HA组)的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评价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指标。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索氏抽提法测量肌肉脂肪含量(MFC)和肝脏脂肪含量(LFC),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尼罗罗非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A组的尼罗罗非鱼肝体比、肥满度均显著高于CL组、LA组(P0.05)。30 d时,HA组和LA组的尼罗罗非鱼血清ALT、AST、T-CHO、TG和LFC均显著低于CL组(P0.05),血清HDL含量则显著高于CL组(P0.05),HA组的尼罗罗非鱼肝脏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 ODC)与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 SSA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CL组(P0.05);60 d时,HA组和LA组的尼罗罗非鱼血清ALT、AST、T-CHO、TG、LDL、LFC和MFC显著高于CL组(P0.05),HA组的LDH和ALP含量显著高于CL组(P0.05),而HA组和LA组的血清HDL含量、肝脏ODC与SS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L组(P0.05)。2次采样时各处理组之间血清TBA、肝脏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饲喂30 d时,高精氨酸含量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可减少其肝脏脂肪蓄积、保护肝脏和减少血清脂肪含量,60 d后,可增加其肝脏脂肪蓄积、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和提高血清脂肪含量。多胺代谢途径在精氨酸调节尼罗罗非鱼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新州和襄樊养鸭场的发病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GLU、ALT、AST、TP检测,鸭胚、雏鸭接种试验和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严重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肝细胞索之间有胆小管显著增生。发病雏鸭血清生化指标GLU为5.89±1.71mmol/L,TP含量为8.74±1.88g/L,ALT和AST活性分别为168.19±86.85U/L和101.08±57.58U/L;鸭胚及雏鸭接种试验均未出现死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为6.7μg/kg至8.3μg/kg。检查结果表明:3地鸭场雏鸭均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6.
活血疏肝健脾汤对犬实验性肝损伤血清学和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活血疏肝健脾汤对 CCl4诱导的犬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影响 ,以探讨中药复方防治犬肝纤维化的机制。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和口服 CCl4菜籽油的方法制作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仅给予 CCl4,中药组在给予 CCl4的同时口服中药复方煎剂 ;西药组在给予 CCl4的同时口服秋水仙碱。每周采集血样测定犬血清中 AL B、AST、AL T与羟脯氨酸 ( HYP)含量 ;8周后处死动物 ,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1从试验开始到第 8周结束 ,对照组犬血清中的 AL B降低 ,AL T、AST升高 ,而中药组犬在试验的前 5周 ,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自第 6周开始回升 ,第 7周时升至试验前的水平 ,血清 ALT和 AST活性无明显变化 ;2中药组犬的血清 HYP含量从第 5周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试验结束时其肝脏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 .0 1) ;3对照组犬肝细胞变性、坏死 ,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中药组犬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活血疏肝健脾汤具有减轻 CCl4对肝脏的损伤 ,保护肝细胞的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SW-BSA人工合成抗原与白油制成疫苗免疫家兔,饲喂甘肃棘豆后制备免疫血清,分别进行间接ELISA试验、SW浓度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试验,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家兔的临床中毒症状比攻毒对照组出现时间延迟30d,血清中SW浓度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1d达到较高水平,血清中AST、ALP、LDH、BUN活性比攻毒对照组延缓31d达到较高值,ALT的活性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血清α-甘露糖甙酶活性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8d下降到较低值。攻毒组家兔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以细胞呈现急性中毒性缺血缺氧和空泡变性为特点。结论得出SW-BSA人工合成抗原疫苗对攻毒家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3个高铜试验组分别为:110mg/kg、220mg/kg和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于第12,36,60日龄在各组内随机采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量60日龄各组肝脏和粪便的铜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①血清ALT和AST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异常升高;②110mg/kg和220mg/kg组的肝脏组织中铜含量比对照组有所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而330mg/kg组则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1);110mg/kg,220mg/kg和330mg/kg组的粪便中铜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330mg/kg组的肝脏组织大部分细胞中度变性,其他各组病理变化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蛋氨酸铜浓度达到330mg/kg时,肝脏内的铜蓄积量会迅速增多且对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粪便中的铜含量随着日粮中铜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多,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白藜芦醇(RSV)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试验将4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ZEA组(40 mg/kg)、不同浓度的RSV (50、100或200 mg/kg)与ZEA (40 mg/kg)共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均灌胃给药,试验期12 d。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肝脏样品,计算肝脏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脏NF-κB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小鼠肝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RSV与ZEA共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都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NF-κB蛋白表达增多;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的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NF-κB蛋白表达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系数和肝脏组织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SOD和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AST、ALT和LDH活性,IL-6、TNF-α和IL-1β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组织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及IL-6和IL-1β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50 mg/kg 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组织SOD活性和血清中TNF-α含量分别显著升高(P<0.05)和极显著降低(P<0.01);100和200 mg/kg 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系数和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ZEA对小鼠肝脏有严重的氧化及炎症损伤作用,RSV对ZEA中毒的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尤其以100 mg/kg RSV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喹乙醇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毒理学方法给小鼠灌喂不同剂量喹乙醇,探讨喹乙醇对小鼠肝、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喹乙醇剂量的增加,血液中AST、ALT活性及BUN、Cre含量均升高,CHE活性先升高再下降,血清TP、ALB含量则明显下降。这些变化表明蛋白质合成代谢减慢,分解代谢加强,引起动物生长速度减慢。剖检时肝脏肿大、瘀血,质脆易碎,1/10LD50组和1/5 LD50组肝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高度肿胀、变性、脱落,肾小球囊腔变狭窄。电镜下1/5 LD50组小鼠肝细胞部分细胞质溶解,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受损;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质部分溶解,线粒体嵴有缺损,有液泡,肾小球足细胞部分融合,证实了喹乙醇对肝肾的器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探索盐穗木对家兔血清酶的影响。选取临床健康、体重相近的家兔12只,根据灌喂剂量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只。在对家兔连续灌喂盐穗木醇提取物后,分别于7、14、21和28d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AST、ALT、ALP和LDH的浓度。结果显示,以0.9%生理盐水溶解盐穗木醇提取物,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ST活力均差异显著(P0.05);ALT活力无统计学上差异;ALP、LDH活力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40%乙醇溶解盐穗木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中AST、ALP活力及中剂量组LD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T活力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盐穗木醇提取物灌喂浓度的提高,血清中AST、ALT、ALP和LDH活力呈剂量依赖关系,说明一定剂量的盐穗木醇提取物对家兔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V)4型感染远交群(SD)大鼠的全过程,试验将HEV阳性猪粪便上清液接种33只SD大鼠,动态观察动物感染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KP)、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及血清、粪便中HEV RNA的产生,病理组织学变化及HEV在各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TBIL水平均正常,感染后血清ALT、AST、ALKP水平均同步上升;肝脏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肿胀等变化;脾脏组织出现多核巨噬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稀少等变化;淋巴结无病理变化。感染第5天在肝脏、脾脏、淋巴结细胞核内均检测到HEV病毒抗原。粪便和血清中均能检测到HEV RNA,第28天没有检测到病毒,说明SD大鼠是HEV 4型的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片形吸虫分泌排泄物对小鼠肝脏的影响,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每隔2天注射0.4mg FgESP 200μL,对照组注射PBS 200μL。于首次注射后第10天、4周、7周、14周、18周处死6只小鼠,观察肝脏表观病理变化,制做肝脏HE染色病理切片并测定血清中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ALT、AST、ALP、ALB、GLB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肝脏眼观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从第4周可见白色点状结节,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肝脏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从第2周开始小鼠肝脏出现空泡变性,至第18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伴随轻度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LT、AST活性在整个试验进程中出现显著上升(P0.05),ALP活性在第4周~7周明显升高,之后降低(P0.05),ALB和GLB水平在整个试验进程中分别表现为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P0.05),提示肝细胞可能发生变性、坏死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蛋白合成能力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FgESP)可导致小鼠肝损伤,损伤程度随着FgESP的持续注射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滥用土霉素造成畜禽中毒,本试验以4周龄鸡为试验动物,分3组采用梯度法口服土霉素,最高剂量每只500、1000、2000mg/d,进行1个月试验,研究土霉素对鸡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鸡头颈紧缩向前耷拉,鸡冠和面部极度苍白,卧地不起。剖检发现肝脏肿大,有散在坏死灶和出血。组织切片观察到肝细胞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胞核浓缩、碎裂和消失。血清ALT、AST、LDH、AKP活性增加;TP、ALB降低。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小鼠急性汞中毒后血液、肝脏及肾脏的中毒表现及木犀草素对急性汞中毒小鼠血液指标、肝脏及肾脏的影响。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木犀草素组(灌胃100 mg/kg木犀草素)、氯化汞组(腹腔注射4 mg/kg氯化汞)和氯化汞+木犀草素组(腹腔注射4 mg/kg氯化汞,灌胃100 mg/kg木犀草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水平,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及肝脏组织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肝脏、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汞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 < 0.01),血清CREA、BUN,血液WBC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5),血液RBC、HGB及肝脏组织GSH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明显。与氯化汞组相比,氯化汞+木犀草素组的血清ALT、AST活性,CREA和BUN,血液WBC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血液RBC、HGB及肝脏组织GSH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减轻。小鼠急性汞中毒后,其中毒表现为炎症和贫血的发生及肝脏、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木犀草素可减弱急性汞中毒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临床型、隐性型和健康型荷斯坦奶牛共80头,用于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免疫试验,对治疗前后乳中体细胞数(SCC)、乳清中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使用前后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4.44%和88.24%,有效率均为100%;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76.92%,有效率为93.33%和84.62%;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8.89%和94.1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病率高达45.45%。中药复方灌注剂可以极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中SCC、SA、LDH、ALT、AST水平(P<0.01),提高SI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P<0.01)。试验证实了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修复奶牛受损的乳腺上皮细胞,降低受损细胞产生的酶含量和血乳的渗透性,提高患病奶牛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将雌性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gl组,每组各10只,采取按树鼩每100 g体重连续灌服0.38 m L酒精含量为56%红星二锅头构建酒精性肝炎树鼩模型,对照组和Rgl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Rgl,试验结束时每组树鼩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TNF-α,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期观察人参皂苷Rgl对树鼩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组树鼩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即出现了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表现。给药7 d时,Rg1组树鼩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KP及炎症因子TNF-α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肝病理变化有所减轻,说明人参皂苷Rgl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炎树鼩的肝脏功能和肝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中药按组方称取,先用乙醇溶液浸泡,再加热回流提取其有效成分,浓缩至0.5 g/mL,加入葡糖糖煮沸,降温接种乳酸杆菌和红茶菌,制备中药微生态制剂。选取某奶牛场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中药微生态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用阴道镜检查,并同时颈静脉采血,测定用药前后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清钙、磷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中药微生态制剂的治愈率 86.67%、有效率达93.33%;用药前患牛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ALT、AST和LDH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血清钙和磷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血液中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肝脏及肾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剂量(50 mg/kg)连续3 d腹腔注射玉米霉烯酮(ZEA)后,肝脏出现弥漫性坏死、肝细胞局灶性脂肪变性;肾脏髓质、肾小管淤血,肾小球萎缩,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单剂量(1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ZEA后,血生化结果显示小鼠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功能指标尿素、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ZEA肝脏、肾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能引发肝肾组织退行性变化,造成肝肾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与SD大白鼠体重之比),并取一小块肝脏组织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TC、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指数、第30天胆汁酸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SD大白鼠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说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SD大白鼠3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导致肝脏肿大、脂肪肝及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