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改变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这一问题,采取了禁牧围封的措施,通过禁牧围封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对科尔沁草原中植被、土壤的破坏程度。笔者以科尔沁地区的过度放牧区域为实验对象,采取禁牧围封措施,分析13年后该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固碳潜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按照《巴彦淖尔市围封禁牧暂行规定》,杭锦后旗实行了全面禁牧。在禁牧过程中,严格按照“一鞭子吆进,一锁子锁死”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措施,确保了围封禁牧工作禁得住、禁得死。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了承德市区周围阳坡、半阳坡瘠薄山地植被现状的基础上,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标出发,文章对山体植被退化、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在恢复山体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阳坡、半阳坡的生境条件,从恢复生态植被的设计原则,被损毁的边坡治理模式,山体坡面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境内绿洲连绵800公里的梭梭林和贺兰山53万亩次生林,构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态植被系统,是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脆弱的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近些年来,全盟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成功地实施了飞播灌草,禁牧围封.增加植被.  相似文献   

5.
多伦县生态建设及其成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多伦县实施了退耕还林、飞播造林、沙障固沙及围封禁牧等生态建设措施。针对这些措施进行的调查分析表明,这些措施在多伦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将各项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植被恢复更快,治理成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放牧与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和围封恢复对地上植被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为围封6年>围封2年>自由放牧;0~1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也显示相同趋势,为围封6年(2 17gkg)>围封2年(1 79gkg)>自由放牧(1 72gkg),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恢复时间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 05)。在风蚀较严重的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养分及其周围环境有极严重的负面影响,采取封育措施后,草地植被恢复、输入土壤的凋落物增加,植被盖度提高使土壤免遭风蚀,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围封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及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伦县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围封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及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论围封与否,各土壤养分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围封地的有机质、pH值、全氮含量大于未围封地;而全磷、全钾含量则小于未围封地.同时,围封初期对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的影响明显;但随着围封期的延长,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生物量的增加幅度开始下降.而围封对草地的植物种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彰武地区放牧和围封8年的沙质草地进行研究,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对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比放牧总植物数提高了61%,同时植物种类也较多。围封区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比放牧区提高了542%、106%、和37%。说明围封提高了草原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阿尔乡沙地围封前后植被特征因子和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得出:围封对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沙丘顶部影响最大;围封后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的指示植物逐渐衰退,而固定沙地的指示植物逐渐增多;围封可显著提高0~10 cm土壤养分含量,但对11~30 cm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召开实施围封禁牧工作会议之后,各旗县区政府按照会议要求和安排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基本实现了围封禁牧、牲畜舍饲圈养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境内天然樟子松林内风蚀区,采用雨季直播杨柴生物复合沙障固沙,2年后植被取得良好恢复,并促进了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风蚀坑内杨柴高度达到46.3 cm,植被盖度为27%;平缓流动沙地杨柴高度达到62.7 cm,植被盖度为37%。另外,在风蚀坑内,不论是杨柴还是天然草本植物,都是坡中部的密度最大,长势最好;风蚀坑阳坡植被恢复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12.
基于ViewGIS下的太阳直接辐射模拟计算模型,计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全境太阳直接辐射值,以定点实测数据为基准,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池县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南少北多的特征;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随坡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随坡向的递减规律是: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盐池县林业生态建设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规律,中北部缓坡丘陵区结合封育禁牧恢复草场生产力和维持草场生物多样性;在南部黄土高原区,充分利用太阳直接辐射大、白昼温差大的特点,在阳坡、半阳坡发展节水型经济林,在阴坡、和半阴坡,培养生态林和薪炭林,逐步改善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在不同坡向具体的生长状况,以木兰围场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其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华北落叶松胸径总生长量整体高于阳坡,其中在15~25 a最为明显,最大差值为0.8 cm。(2)阴坡与阳坡的华北落叶松胸径平均生长量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是阴坡华北落叶松胸径平均生长量明显高于阳坡,10~30 a最为明显,最大差值为0.06 cm。(3)阴坡华北落叶松树高总生长量整体高于阳坡,25~35 a最为明显,最大差值为1.3 cm。(4)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树高平均生长量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是阴坡华北落叶松树高平均生长量明显高于阳坡,10~35 a最为明显,最大差值为0.07 cm。  相似文献   

14.
利用Sloboda多形指数曲线方程拟合了晋西方山县和吉县刺槐人工林的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用于试验区人工林收获预估和立地质量评价。将试验区坡向、坡位和部分地形按照优势木的高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阳坡下部、阳坡凹地、阴坡中部、阳坡中部、半阴坡上部、阳坡上部、半阳坡中部、阴坡上部、峁顶、阳沟坡、半阳坡上部。  相似文献   

15.
崩岗是发生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因此崩岗发生的风险评估是崩岗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西溪流域为研究区,筛选崩岗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信息量模型构建崩岗风险评估体系,并评估研究区的崩岗风险。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可作为评估崩岗发生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因子的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近,坡度15°~35°的阳坡,海拔100~500 m,相对高差>50 m,土壤类型为红壤、赤红壤,植被覆盖度0~20%或40%~80%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未利用地的区域易发生崩岗;以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8个筛选因子构建信息量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精度结果良好。信息量模型对崩岗发生风险评估结果良好,可应用于小流域尺度范围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冻土冻融监测,分析评估青海云杉林、灌丛、阳坡草地3种典型植被类型冻土冻融厚度和速率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冻土深度上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冻土深度下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阳坡草地冻土。(2)冻土冻结期,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慢;冻土消融期,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慢。(3)青海云杉林冻土过程最长,其次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过程时间最短。建议培育青海云杉与灌丛增强祁连山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不同分布区域及密度紫茎泽兰对桉树林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阴坡样地的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高于阳坡样地,且阳、阴坡样地中未入侵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高于其它3个区;(2)在不同入侵程度的同一土层下阳、阴坡样地全氮、扮解氮含量在表层土I层或I~Ⅱ层均表现为:低密度区〉中密度区〉高密度区〉未入侵区;(3)在Ⅲ~V层(土层30cm)左右阳、阴坡样地的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高密度区〉低密度区,其余土层低密度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最高;(4)随着土层的加深3个区与未入侵区全氮和水解氮含量相比是有所不同的,且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干热河谷阴坡和阳坡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对比法,分析了干热河谷阴坡和阳坡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旱季干旱指数大、持续时间长是干旱河谷土壤水分严重亏损及植被恢复困难的直接原因;旱季阳坡水面蒸发总量较阴坡高18.04%;地表30cm土层的水分变化最剧烈,变异系数超过0.6,该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和阴坡差异不明显;但随土层厚度的增加,两者差异逐渐增大,至60 cm土层达3.84%;在70 cm土层内,阳坡无水分调节层,而阴坡水分调节层厚度达30 c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宁市山地刺槐人工林立地条件、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等调查,结果表明,在类似北宁生态条件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地,适宜于培养小径级刺槐人工林;造林地要选择在阳坡、半阳坡、山中下腹土层较厚的地块;造林前需要整地;这些地区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进造林地植被变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20.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