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也曾误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有的地方称为“僵直症”,在中原地带俗称“撮脚瘟”。它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流诞,呼吸促迫,四肢跛行,后躯僵硬。本病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它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是指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的传染病,俗称“撮脚瘟”。该病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2~3天便可恢复正常,故又叫暂时热或三日热。因其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易给养殖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因患牛常呈现跛行和脚软难行,故《牛经切要》叫“软脚瘟”。去年七月底至八月中旬,我场附近一大批牛发生了流行热,流行猛烈,发病率达95%以上。经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牛流行热327例,获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  相似文献   

4.
动物保健     
牛流行热及其防治江西省宜春市畜牧水产局(336000)刘九生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暂时热,俗称“撮脚瘟”,是由病毒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1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7~10月份,其潜伏期很短,一般为3~7天。该病发病突然,开始...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四肢僵硬,走路跛行,当地群众称“撮腿瘟”或“软脚病”。该病发病率高虽然死亡率低,但因大群发病,应引起养殖户和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叫暂时热、三日热,俗称“撮脚瘟”、“僵硬热”等。该病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播极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学防治。1流行病学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该病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牛,发病率:奶牛>黄牛>水牛,高产奶牛>青壮年牛>犊牛>老牛。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约经3~5年有一次小流行,6~12年有一次大流行。该病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肆虐,昼夜温差较大的夏末和秋季,我省8~10月份…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又名牛暂时热、一日热、三日热、僵硬病,兽医学中又名四蹄困、摄脚瘟或瘸腿痧,20世纪80年代我国统一称为牛流行热。近年来该病有愈演愈烈之势,发病造成牛死亡、淘汰、早产、流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     
<正> 近年我国发生了牛流行热流行,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们对牛流行热诊治的体会,综合如下。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亦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俗称四蹄捆、撮脚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传染病,临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和四肢运动障碍为特征。病程短、预后好。病原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八十年代以前,牛流行热在我国还与家畜流行性感冒混为一谈,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日本在1950年的大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性感冒又名牛流行热,"三日热",简称牛流感,俗称"撮脚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此病传染性很强,常大面积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阴雨连绵,圈舍潮湿的夏末秋初发病较多。笔者曾经参与过2次牛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防治工作,浅谈体会,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暂时热,俗称"撮脚瘟",是由病毒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群众俗称“撮脚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传染病。本病是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播快,流行面广,对养牛业发展有很大危害。本病2-5岁青壮年黄牛易感染,老、幼畜发病率较低。病程2-3天,多数良性经过,死亡率0.5%左右。1临床症状患牛发病突然,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肌肉颤粟、恶寒怕冷、食欲减废,反刍停止,眼角流泪,结膜潮红,口鼻流液,咳喘不止;高热稽留,有的病牛体温高达42℃以上;心跳加快,80次/分以上;呼吸急促,40次/分以上;肺部听诊:肺泡音高亢,支气管呼吸音粗厉,有的伴有捻…  相似文献   

12.
据考证江苏省曾于1955年、1958年、1977年曾流行过类似此病。我们苏州市,据病史资料记载于1955年、1959年、1964年1972年亦发生过类似“牛流行热”,(当时记录为牛流行性感冒。为摸清这次“牛流行热”在苏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0月30日草拟一个有关“牛流行热”的调查提纲,发给全市22个奶牛场(厂)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又称为暂时热或三日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牛流感),农村俗称为撮脚瘟或软脚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呈严重症状,四肢和关节发生障碍,淋巴结肿胀。一、流行病学黄牛、乳牛最易感,水牛很少发病。牛的品种、性别和年龄似与易感性关系不大,但妊娠期牛以及青年牛较易感染。在夏秋之交(8—10月),蚊蝇盛行,气候骤变,潮湿闷热,在此季节,劳役过度,营养不良,牛舍卫生不良等,均为致病因素。传染途径为直接或间接接触,家畜密度与传染速度有密切关系。疫病发生后传播很…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一般称暂时热,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由于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四肢僵硬,走路跛行,不少人称为撮腿瘟或软脚病。该病在不少地区都有发生,因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三日热”或“撮角热”,因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浅谈一下牛流行热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与牛感冒症状相似,俗称“牛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2~3日即可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发病,少数病牛会死亡或瘫痪而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Bovum),又名牛流行热,简称牛流感,俗称"撮脚瘟",是牛(乳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高热,消化道和呼吸道呈严重的卡他性炎,四肢和关节障碍,病程短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黄牛发病可达到95%,常成良性经过,轻者2~3 d内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此病主要流行于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在我国列为三类动物疫病。笔者对牛流行热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奶牛流行热林朝星,苏谋来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牛流行热亦称“三日热”,“暂时热”,“僵硬病”,也曾名“牛流行性感冒”;本省1972年以来已流行过5次至今未能有效控制。1995年10月,该病又在我省流行传播经济损失巨大,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9.
茨城病     
本病在1949~1953年牛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时,曾称为“牛咽喉头麻痹”或“异型流行性感冒”(简称异型流感)等。当初认为本病的病原与牛流行热相同,但是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是由一种弹状病毒所致的急性、非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中兽医学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是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此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牛流行热多发生于多雨高温季节,病程一般为3天左右,患过此病的牛可获得免疫力。临床特征是高温、僵硬及跛行。笔者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牛流行热,获得良效,现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