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麦多元微肥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多元微肥含有锌、硼、锰、钼、铜等微量元素,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倒能力,提高成穗率相干粒重。1989年以来,我站每年推广小麦多元微肥拌种、叶面喷洒3~4万亩,一般增产10%左右。该肥分1号、2号两种,含有效成分分别为24.8%和32.8%。1号肥作拌种用,每亩用量50克,先用1公斤水溶化,均匀拌麦种10公斤,晾干后即可播种。2号肥作叶面喷洒用,每亩用量100  相似文献   

2.
1、施用增产菌 增产菌是一种新型植物保健益菌剂.在西瓜上施用,可使出苗期提前,出苗率提高,秧苗壮、病害轻,一般早熟3-5天,增产10-15%,增糖1-2度.施用方:(1)拌种用固体菌剂1份,拌种子10份;液体制苗剂,每亩用20ml.(2)叶面喷施,每亩用液体菌剂10-15ml,兑水40-50kg,在西瓜5-6叶期喷洒.  相似文献   

3.
小麦施多元微肥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微肥是由锌、铜、铁、钼、锰、硼等元素组成的化学肥料,可用于小麦拌种和叶面喷洒。拌种时每亩用50克,即用温水1公斤将50克多元微肥溶化,拌麦种10公斤。叶面喷洒每亩用100克,将多元微肥用温水溶化后兑水50公斤,在小麦苗期、花期、结实期喷洒叶面。据1988年正阳县农技站在吕河乡丘店村试验结果,经拌种加喷洒处理的小麦,比亩施尿素16.65公斤、过磷酸钙34.7公斤的对照田,每亩增产22.8—27.8公斤,亩净增收11.40—13.9元(以每公斤小麦0.5元计算),每亩施用多元微肥的成本1.50元。小麦施多元微肥,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性质稳定,保管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缺肥缺水、生长差的麦田施用,增产效果也显著。还可用于多种大田作物,如:蔬菜、果树等,具有广泛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8—1989年度进行试验。小麦用根际联合固氮菌和增产菌分别进行拌种,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拌固氮菌的效果为最佳。用固氮菌和增产菌同时进行拌种,则表现出明显的负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988年全省玉米施用增产菌联合试验方面的资料,结果表明:恩施、南漳、丹江口、湖北农学院、保康、巴东、应山7个点,用增产菌拌种的增产8.6%至-3.2%;喷雾的增产5.87%至-0.48%,经变量分析,别均达不到显著水平。阳新、宜恩、长阳三个点用增产菌拌种和喷雾处理的,分别增产9.3—19.83%和5.7—15.28%。恩施、南漳、保康、丹江口、农学院5点用增产菌拌种十喷雾处理,增产8.7%至减产3.5%,增减产达不到显著水平;阳新、长阳、巴东、应山、宜恩5点增产13.4—23.29%,达显著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探索小麦生产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我们自1984年以来,研究了黄腐酸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取得了稳定而明显的增产效果。一、材料与方法 1984年麦播期间,在鹤壁市郊区选择了代表不同土壤类型、产量水平的地块进行了多点小区对比试验。小区面积为0.05亩,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黄腐酸(从巩县风化煤中提取)的拌入量为每公斤麦种4克。拌种方法是:先将药物溶解于种子重量10%  相似文献   

7.
<正>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部筛选出来的一种植物保健益素。为了明确增产菌对旱粮作物的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1988年我们在本所对谷子、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应用北京农大植保系生产的广谱性增产菌,在谷子、玉米、小麦上做了菌粉拌种(3%)、菌液拌种(2%)、拔节后叶面喷施10—50毫升/亩及菌粉拌种后再叶面喷雾等处理,小区面积0.01亩。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相等的情况下,早稻施用紫云英绿肥,667m2增产93kg,增产率为16.5%,绿肥用根瘤菌拌种与未用根瘤菌拌种相比,667m2增产69kg,增产率为12.5%。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萧县郑腰庄公社农科站进行了小麦施用矮壮素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供试品种为"丰产三号",用矮壮素处理的亩产820斤,比未处理的增产15.5%.处理方法:一是用0.5%浓度的矮壮素拌种.每斤稀释药液拌麦种15斤,拌和均匀,用麻袋复盖闷种10个小时,然后晾干播种;二是,在小麦拔节前后喷两次0.15%浓度的矮壮素.  相似文献   

10.
非豆科作物施用固氮菌肥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固氮菌肥对小麦、玉米的肥效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每kg麦种拌固氮菌肥40g,每h施用固氮菌肥2250kg,小麦分别比对照增产453.50、763.65kgh;玉米用固氮菌浸种、拌种、基肥,分别增产442.41、667.50、959.40kgh,增产顺序是基肥>拌种>浸种。每h施用30kg固氮菌肥,可节约硝酸铵375kg。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紫云英根瘤菌肥料的代用品,我们经过多年试用紫云英盛花期表土拌种取得了与根瘤菌肥料接种同样的增产作用,一般能增产30%左右。拌种用泥应选择盛花期植株生长较好的地块,挖取表土二寸左右阴干,在当年秋播时按每亩量20斤与种子掺和下田,有利齐苗壮苗,并能较多较早地形成有效根瘤和地表根瘤,提高固氮能力。花草泥虽用量多,但由于来源广,根瘤活性好,还能安全施用过磷酸钙,能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效果,特别对新区种植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增产菌、植物激素和光合肥的应用 1.增产菌:辣椒每亩次用增产菌100克,兑水65~75公斤喷施,能促进辣椒早分枝、多分枝,植物开花结果量显著增加,一般可增产33.2%~41.2%;每亩次用15~30毫升的增产菌原液加水5公斤喷雾,韭菜、芹菜、黄瓜每7天喷1次,连喷3~5次,可分别增产41.4%、31.4%和14.9%。 2.植物激素:使用作物防病促长剂“204”叶面喷施,能使豆角、瓜类蔬菜增产约20%;用速效复合液肥“高产灵”喷施蔬菜增产率在30%以上;使用1.4%复硝钠水剂丰产素喷施蔬菜增产15%~60%。 3.光合肥:光合肥即亚硫酸氢钠(NaHSO_3)用于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6,(2):26-26
大豆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是一项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大豆生长期中的自身固氮能力,供给充足的氮素,供大豆生产所需。大豆根瘤菌有液体、固体两种剂型。固体型根瘤菌采用拌种或土施方式应用。液体型根瘤菌采用浸种方式使用。也可以在种子包衣时加入大豆根瘤菌剂,但是要注意包衣剂和根瘤菌剂之间应相互匹配,不能因种衣剂药效抑制根瘤菌的活性。增产增效情况:根据大田示范结果,大豆应用根瘤菌,可以使大豆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粗脂肪含量提高1%~2%,每亩净收入增加40~50元。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大豆…  相似文献   

15.
阿斯匹林处理法:取5—6克阿斯匹林,研成细末放入1斤水溶解后,均匀喷存15—20斤麦种上,然后堆闷2—3小时,即可播种。用阿斯匹林处理麦种,每亩能增产12—17%。盐水浸泡法:据印度《食物与农业》报道,麦种浸泡在2.5%氯化钾水溶液24小时后播种,可增产20.2%。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禾果利WP可作为小麦拌种药剂,用量5-6g/10kg麦种,其防治效果与20%三唑酮乳油无显著差异,产量和对照也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廷进行小麦拌种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密廷在小麦拌种中的最佳浓度为1 333倍液,增产幅度可达24.5%,其次为2 000倍液、1 000倍液,拌种后均可促进小麦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曹云海 《甘肃农业》2005,(11):93-94
本文研究了固氯菌肥对小麦、玉米的肥效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每kg麦种拌固氯菌肥40g.每hm^2施用固氯菌肥22.50kg,小麦分别比对照增产453.50、763.65kg/hm^2;玉米用固氮菌浸种、拌种、基肥.分别增产442.41、667.50、959.40kg/hm^2,增产顺序是基肥〉拌种〉浸种。每hm^2施用30kg固氯菌肥.可节约硝酸接375kg。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显著和掘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每10㎏麦种用6%立克秀FS5ml、15%福·克·酮FS200ml、50%硅丰环WS2g、12.5%禾果利WP5g、2.5%适乐时FS10ml及立克秀5ml、6ml、7ml拌种处理,对小麦纹枯病、散黑穗病等主要种传、土传病害都有显著防效,安全性好。在病害一般发生田块,采用上述药剂及用量拌种即可控制中、后期病害,增产效果明显。以立克秀7ml及福·克·酮、适乐时等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微肥对农作物具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农药残留等作用,使用方法一般有喷施、拌种、基施3种方式.喷施以300~600倍液为好,拌种则以1%为好.从增产效果比较,喷施优于拌种和基施.谷物在拔节期喷施,棉花、花生、大豆在初花期喷施,水果类作物在幼果期喷施,每亩用稀释液50千克左右,增产幅度可达10%~15%;拌种的增产效果一般为5%~10%;而基施的可达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