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陷穴是干热河谷常见潜蚀地貌的类型之一,对侵蚀沟发育及工程建设均具有重要影响。为刻画干热河谷区陷穴的形态特征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文中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在建立陷穴形态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陷穴的平面及剖面形态特征,同时综合分析了土层性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对陷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典型陷穴平面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平面面积相对较小,但其形态复杂程度差异较大。2)陷穴主要以侧蚀为主,下蚀为辅,且剖面形态大都为U型,其中长轴剖面以上倾型为主,短轴剖面以右倾型为主。3)地层的层间差异,土壤的强崩性以及强分散性相似,为干热河谷以及黄土高原上陷穴的下伏的潜蚀管道提供了条件,使得两地陷穴的发育过程相似,从而导致平面形态相似;而影响两地陷穴发育的节理裂隙的主要类型不同,使得其发育规模有所差异;此外,干热河谷的地形和气候通过改变水动力条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陷穴剖面形态的变化。文中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干热河谷陷穴的形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为陷穴治理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典型流域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河段近30 a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论表明:自西向东3个流域空间格局分别为河道穿越流沙区、河道穿越流沙区与沙丘斑块镶嵌河道二者兼有、沙丘斑块镶嵌河道3种格局;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河道穿越流沙区的格局为上中游河段不稳定型、中下游平衡型、尾闾段的稳定型三种类型;沙丘斑块镶嵌河道的空间格局均以支流入河口的动荡型以及主河道"短命沙丘"变化比较突出。气候因素影响风水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河岸风沙地貌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花岗岩石林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尽的阐述。研究区的花岗岩石林从形态上可分为石柱、石锥、石蛋、蘑菇石、石排5种类型。根据形态特征的分析,该石林是由晚古生代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经重力崩塌、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形成发育受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地区的最突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即沟谷系统的发育最为典型。沟谷既是流水侵蚀的产物,又是黄土丘陵沟壑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通道。流域的地貌发育正是流域内地面物质的被侵蚀和搬运过程中的产物。沟谷系统的增大,进一步增大了侵蚀的潜在条件。侵蚀类型中,沟蚀既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同时对面蚀、重力侵蚀等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沟谷系统发育的研究在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发育之现状最为典型的无定河流域的调查为例,试图  相似文献   

5.
木豆在干热河谷退化山地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augh)引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观测其物候特征、生长适应性、抗旱适应性、抗光热适应性等植物学指标,以了解其对干热退化山地的整体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木豆能适应干热河谷的退化山地生长环境,其生长势优于原产地,表现出明显的速生性;木豆的抗光热能力较强,能适应于热河谷的不同光照及高温环境,但温度高于37℃,则光合作用停止;木豆的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通过不同的生理适应性度过旱季,完成其生长周期.木豆适应于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利用价值较大,是干热河谷退化山地治理与开发的优选灌木.  相似文献   

6.
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性质、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表现为从城市向农村过度 ,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农村土地利用类型过度 ,特定的地形地貌持征和区位条件使其土地利用具有复杂的演变模式和较快的演变速度 ,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利用 RS与 GIS技术 ,在对西固区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空间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及其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第四纪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自第三纪早期即具雏形,后经数次明显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奠定了该盆地的地貌格局。在外营力的持续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类型。本文按沉积——地貌表现划分,将盆地内分为四个大地质地貌单元,共十五个小区。自盆地形成以来,其环境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整个青藏高原的上升速度及幅度,而盆地内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宏观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形成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特征及农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深刻认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农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岭太白山冰缘地貌特征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野外实地考察,明确海拔3000m以上发育有:石海、石河与石流坡、石冰川与地下暗河、倒石堆与岩屑堆、冰缘岩柱与石堡、雪蚀洼地及石环等典型冰缘地貌,并发现发育有冰缘黄土层存在.从各冰缘砾石组构看,砾石粒径大小不一,堆积混杂无序,砾石AB面倾向东南方向,除石冰川外,砾石AB面倾角值远大于坡面坡度,说明堆积不稳定.通过山体发育环境因素分析,发现因构造、岩性、坡向与山体高度的冰缘地貌存在差异,表现为冻融风化作用下的砾石组合地貌广泛发育,其中山体南坡石海、石冰川与地下暗河、倒石堆与岩屑堆大量典型发育,北坡冰缘岩柱与石堡、石河与石流坡发育典型,同时这也为形成山地灾害提供了条件基础,建议应人为加强干预,尽早制定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首先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气候,地貌,水文等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评述,进而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格局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扰作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与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相适应,处于准稳定变化状态,而在人为对流域水文情势扰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间接地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格局,其作用的强度,持久性和生态系统的格局变化程度过错大于大于自然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引额调水工程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内部单元格局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坡柳是云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具有极高的抗干热和耐贫瘠的特点,不同河谷水热条件的差异是否对其抗旱能力和旱生结构产生影响值得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运用隶属函数法,对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和澜沧江河谷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3个河谷坡柳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存在差异,下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指标表现为元江河谷抗旱能力最强,体现了温度对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指标表现为金沙江河谷抗旱能力最强,体现了干旱程度对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合解剖结构,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各居群坡柳的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澜沧江河谷,这与三个河谷的干燥度基本一致.分析发现干热河谷坡柳的旱生结构与西北地区典型旱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中游灰杨种群的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塔里木河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0.5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研究灰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灰杨种群幼苗、幼树极度缺乏,中、大龄个体较多,其径级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壶形,属衰退型种群,其生存发展前景堪忧。灰杨种群空间格局符合聚集分布,随发育进程其空间格局由随机向聚集型转变,大树阶段聚集强度逐渐减弱。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吉兰泰地区第四纪湖泊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吉兰泰盐湖区是内蒙古干旱区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本文在分析吉兰泰地区第四纪以来对称性空间地貌结构和特征以及沉积相的基础上,指出吉兰泰湖泊的演化,经历了从古大湖—古大湖分解—形成新内陆湖的持续收缩过程。通过与青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高原湖泊演化的对比研究。证明吉兰泰湖泊的发育明显受到新构造运动和宏观气候因素的综合控制。现代人为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5.
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东西走向呈带状横于黄河南岸,"十大孔兑"由北向南贯穿沙漠汇入黄河,形成风水交互的水沙格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古籍、遥感影像等资料,梳理并探讨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演变历史及形成原因。研究认为库布齐沙漠发育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古沙漠阶段和现代沙漠阶段,现代沙漠发育于全新世,末次冰消期气温回暖,使得古沙漠固定并消亡,古沙漠主要源自于地质作用和气候波动,而现代沙漠则是人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十大孔兑"发育在更新世早-中期,全面形成于更新世晚期,主要受到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开始发育并切割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同时研究指出,"流水占主导"的风水交互模式是现代库布齐沙漠水沙格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文中研究探讨了金沙江干热河谷8个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与蒸腾作用在河谷上段鹤庆县和中段元谋县的空间差异及干季转向干热季时的时序差异。结果表明:河谷上段与中段的地理变化对供试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具有明显影响,但树种不同,影响程度具有明显区别;随河谷上段及中段的地理变化,供试树种Pn在3月干季发生的升降变化与5月干热季一致,具有一定的季节稳定性。在由3月干季转向5月干热季过程中,随着干热胁迫的持续与加深,绝大部分供试树种Pn、Tr在河谷上段与中段间的差异愈趋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18.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监测植物叶水势和光合作用,探讨了干热河谷3个主要植被恢复树种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时空变化规律的灌溉效应。结果表明:灌溉能有效地提高供试树种在3月干季和5月干热季时的叶水势,能显著减轻或解除木豆、大叶相思和印楝在干季或干热季节所受到的光合抑制,发现灌溉效应在干热季节更为显著。灌溉有利于干热河谷逆境条件下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9.
复合地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比单一地貌和复合地貌下农田土壤有机质(SOM)变异特征,分析复合地貌区农田SOM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SOM含量为3~34.23 g·kg~(-1),平均值为18.23 g·kg~(-1),变异系数为25.73%,呈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貌类型农田SOM变异系数表现为中海拔丘陵低海拔丘陵中海拔台地中海拔平原低海拔平原低海拔台地; SOM含量空间变异具有明显趋势性特征,各个方向存在各向异性,南北方向的空间变异性大于东西方向;研究区农田SOM含量具有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但各单一地貌类型下农田SOM含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区SOM含量块金值为41%,受结构因子影响更大。研究区农田SOM主要受经度、纬度、降水、温度、海拔等因子综合作用,其中纬度和海拔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其他因子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研究表明,复合地貌区农田SOM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受地形、海拔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绿洲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自然及社会人文要素,借助于遥感等技术手段,应用地理相关分析法,环境本底法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新疆典型绿洲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新疆绿洲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融合的高效性,景观模式的明显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特征,新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是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文条件决定着新疆绿洲的景观格局和规模,地貌条件决定着绿洲的宏观部位,人文活动决定着绿洲的演化方向,建立新疆绿洲的防护保障体系,实行绿洲的综合监控与管理,加强绿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维持绿洲的生态安全和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