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外界载荷和构件内部材料特性的共同作用下,机械构件的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往往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内伴随不同的行为特性。为了研究这种阶段性并对这种阶段性进行预测,对曲轴疲劳试验过程中谐振台架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测录,并采用经典时序方法对这一监测信号进行建模,计算了其在各个时间段中的异常度曲线。与曲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时序方法对裂纹扩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天,某农机公司派人来厂,说曲轴(图1)到处都有裂纹,要求退换,合计有7支。这种“裂纹”(图2)在我厂生产球墨铸铁曲轴近20年来从未发生过,在报刊杂志上也未见报导过,农机公司说,是曲轴脱胎后发现的。图2链槽周边腐蚀裂纹1曲轴裂纹特征1.1裂纹的位置和形态曲轴的主轴  相似文献   

3.
谐振式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恒载荷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迅  俞小莉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2):168-171,181
为研究谐振式曲轴弯曲疲劳试验中试件裂纹扩展对谐振系统载荷放大特性的影响,且在此基础上实现试验系统的高精度恒载荷控制,对谐振系统的振动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模态和谐响应有限元分析,通过对计算阻尼系数合理修正,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可以很好地符合试验结果。根据多种裂纹尺寸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建立了试件裂纹尺寸、试件承载水平与系统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为实现恒载荷特性,在试验过程中对加载频率进行调整的必要性,提供了以振动加速度为参考状态变量进行恒载荷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曲轴断裂是拖拉机严重的事故,对柴油机是致命的。本文对曲轴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导致曲轴断裂的主要因素——裂纹的检查方法,及曲轴裂纹的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6102B型柴油机曲轴三维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6102B型柴油机的曲轴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和研究,在计算中充分考虑了主轴承刚度对曲轴振动特性的影响,采用了具有约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该曲轴在1kHz内的固有频率分布情况,并对600Hz以内的振型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计算的合理性,经过6102B型柴油机曲轴振动情况的实际测试,发现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从而为今后曲轴的振动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提供了新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曲轴母材及焊接材料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产生气孔和裂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深三期泵站轴流术式水泵叶片出现的裂纹,采用了有限元法对叶轮进行流体动力分析、结构刚强度与振动模态分析,并结合现场振动与压力脉动试验分析,判断叶片裂纹的成因,提出切割叶片出水边与轮比交点区的角和在叶片背面轮缘增加裙边的处理对策,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用柴油机曲轴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结合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柴油机曲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柔性曲轴的曲轴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主轴承反力和活塞侧向力以及曲轴的扭转振动,并将扭转振动和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曲轴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从曲轴的工作条件可知,曲轴在回转运动中承受着很大的扭矩和弯曲力矩,主轴颈和连杆轴颈在摩擦的条件下进行工作。曲轴工作中除了自然磨损外,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损伤,影响柴油机的正常工作。曲轴常见的缺陷和损伤有裂纹、磨损、擦伤、腐蚀等。一、曲轴裂纹曲轴裂纹多发生在曲柄与轴颈之间过渡的圆角处以及油孔处。前者是径向裂纹,危害极大,容易造成曲轴折断,发生重大毁机事故;后者是轴向裂纹,顺着油孔沿轴向发展。1.故障原因(1)在柴油机运转中,经磨损后轴颈与轴瓦间的间隙过大,由于没有及时调整或修理,致使曲轴受严重冲  相似文献   

10.
曲轴的动力学特性对内燃机噪声、振动以及粗糙刺耳的音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尽可能准确地认识其内在机理。在曲轴模拟分析和测试技术研究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神经网络感知器对有裂纹故障小型轧机万向接轴的各阶振动频率进行线性分类,对照不同的分类线可以准确地诊断小型轧机万向接轴的好坏和裂纹深度。  相似文献   

12.
尹良钦  朱庆敏 《安徽农机》2005,(1):27-27,30
曲轴是发动机的贵重部件之一,它在工作中要承受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活塞连杆组的往复惯性力、旋转离心力以及振动等交变应力,加上曲轴本身的结构复杂和形状特殊,不仅容易产生轴颈磨损、扭转和弯曲变形,还会产生裂纹甚至引起折断事故。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4105柴油机曲轴三维模型,并对曲轴自由模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2 000 Hz内共有9阶模态,其中最低阶模态为曲轴振动的危险区域,在柴油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会引起共振。采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法对4105柴油机曲轴进行了模态试验,获得了0~2 000 Hz频率范围内的曲轴模态参数。模态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曲轴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工作中要承受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活塞连杆组的往复惯性力、旋转离心力以及振动等交变应力,加上曲轴本身的结构复杂、形状特殊,不仅容易产生轴颈磨损、扭转和弯曲变形,还会产生裂纹甚至折断。一、曲轴断裂的诊断方法在机体下部、安装曲轴的部位(即曲轴箱下部),如果能听诊到沉重、粗闷的“嘣嘣”金属敲击声,而且这种响声在负荷改变和转速升高时更加明显,但是在发动机温度变化后以及单缸断油时,异响无明显变化;有时发动机转速并不高,但是机身却振动得很厉害,甚至有摇晃现象,说明曲轴已经产生裂…  相似文献   

15.
曲轴是发动机的贵重部件之一 ,它在工作中要承受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 ,活塞连杆组的往复惯性力、旋转离心力以及振动等交变应力 ,加上曲轴本身的结构复杂和形状特殊 ,不仅容易产生轴颈磨损、扭曲和弯曲变形 ,还会产生裂纹甚至引起折断事故。一、曲轴断裂的诊断方法在机体下部、安装曲轴的部位 ,如果能听诊到沉重的、粗闷的“嘣嘣”金属敲击声 ,而且这种响声在改变负荷和转速升高时更加明显 ,但在发动机温度变化后以及单缸断油时 ,异响无明显变化 ;有时发动机转速并不高 ,但是机身却振动很厉害 ,甚至有摇晃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曲轴已经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6.
油缸未焊接部位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力强度因子K是断裂力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油缸底盖与缸体间的未焊接部位视为内含圆筒形裂纹,在裂纹处采用了“1/4”弯曲奇异单元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由裂纹面上的位移外推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计算了油缸受内压和轴向载荷的K值。此研究为三维裂纹体的进一步分析打下了基础,是油缸优化设计关键的一步。其计算方法也可运用于类似结构的压力容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四缸汽油机曲轴的静态与动态性能,以支持曲轴设计的强度计算,为汽油机的曲轴优化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在用UG软件对曲轴建成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网格划分,设定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静态分析。接着,讨论曲轴的形变特征和应力状态分布,根据云图结果发现曲轴应力最大值位于第三主轴颈与曲柄相连的过渡圆角处。然后,对曲轴前阶自由振动模态进行模态分析并计算,其中的模态频率旨在预测汽油机各部件间动态干扰程度,避开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经过模态分析,发现以下三段对曲轴的正常工作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中频段振动、高频段振动、低频段振动。实际上,低频段振动已经对曲轴工作性能没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与曲轴的振动特性,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与曲轴的模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与曲轴前5阶振型图及固有频率,并对其各阶固有频率对应的临界转速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在支撑间距以及形式的影响下,主要体现出扭曲振动,且第4阶发生了2次扭转变形,呈现对称变化分布.与此同时,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的设计转速为2 200.00 r/min,而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的最低临界转速达到2 848.07 r/min,高于实际转速2 200.00 r/min,从而避免了发生共振的可能.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与曲轴发生共振,通过模态分析得到振型图和动画显示,清晰地展现出大流量自吸离心泵机组轴与曲轴的动态特性,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振动分析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曲轴扭转振动计算时激励力矩和阻尼系数难以确定从而导致计算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采用PAK噪声振动分析软件PAK 5.3、美国EPC260型光电扭转振动传感器等对某国产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情况进行实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扭转减振器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正。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曲轴振动情况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国产发动机安装固有频率为416 Hz及428 Hz的皮带轮时,曲轴扭转振动能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20.
曲轴是发动机的贵重部件之一,它在工作中要承受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活塞连杆组的往复惯性力、旋转离心力以及振动等交变应力,加上曲轴本身的结构复杂和形状特殊,不仅容易产生轴颈磨损、扭转和弯曲变形,还会产生裂纹甚至引起折断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