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东是粮食、畜牧、林果、水产、蔬菜生产大省。也是农业机械化大省,"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试验鉴定)站不断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提升新机具鉴定能力,为山东省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一、围绕全程机械化,强化试验研究"十三五"期间,在花生、棉花、马铃薯、甘薯、蔬菜、大蒜、大葱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经济作物生产大省,在全省基本实现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为加快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日前,山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并就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扶持政策与推进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3.
菏泽市地处黄河中下游,耕地面积1200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蒜、山药、牡丹、芦笋,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1%.当前制约经济作物机械化率的瓶颈主要是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花生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与本省东部地区相比,菏泽市花生生产机械化程...  相似文献   

4.
甘蔗是扶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蔗糖业是该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此,如何利用机械化生产来提高甘蔗产量,把蔗糖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并为之努力的研究课题。1实施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甘蔗产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扶绥县地处南亚热带,光、热、水同季,适合甘蔗生长。但传统的甘蔗生产长期依赖于人畜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经营规模小。为提高甘蔗生产的效益,10多年来,我县积极推广先进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大大促进了全县甘蔗生产的发展。一是实施机械化开垦,连片种植,逐步扩大甘蔗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甘薯种植及其生产机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甘薯生产大国,但其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发展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甘薯的形态特征、生产种植概况、品种类型、种植农艺等角度系统阐述了种植农艺技术现状,介绍国内外甘薯生产机械化现状,并对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工业原料和新能源作物,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甘薯种植农艺以裸苗移栽为主,对移栽姿态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甘薯移栽机械化水平相对于主粮作物相对较低,生产中大多通过人工栽插完成移栽作业,人工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已成为阻碍我国甘薯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为此,对国外和国内在甘薯机械化移栽领域开展的技术研究和已有生产装备的作业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在甘薯机械化移栽相关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我国甘薯移栽技术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甘薯移栽技术装备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甘薯移栽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4UC—1型甘薯收获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收获是甘薯机械化中至关重要的最后环节,缺少适应甘薯种植模式的收获机械是当今国内甘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UC━1型甘薯收获机的研制,不论从解放生产力,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加快甘薯机械化进程来讲,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UC━1型甘薯收获机的研究设计理念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济南市甘薯种植几乎全部依靠人工完成,仅插秧环节一亩地就需2个人工,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随着人工费飙升,甘薯生产成本逐年升高,济南市甘薯种植面积呈现不增反降的不良态势。除此之外,人工栽秧其深度及斜度也难以达到农艺技术要求,产量往往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快甘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创新甘薯生产模式,以农机引领农艺生产,是促进济南市甘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试验内容1.主要内容1)在移栽、杀秧、收获三个环节开展人工、  相似文献   

9.
韭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调味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范围广、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好,但其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亟需实现机械化生产。结合韭菜栽培模式,分析施肥整地、开沟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处理等环节,明确韭菜生产状态及用工情况。基于机械化生产现状,论述韭菜播种及收获环节存在的问题,归纳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技术特征,指出规范种植模式、改变生产观念、增加技术投入和提升机械化水平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棉花的生产上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节多,用工多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覆膜穴播技术可以一次完成膜床刮平、施肥、喷药、覆膜、覆土、打孔播种、镇压作业,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棉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大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市场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作为大蒜的最大生产国,大蒜生产机械化尤其重要。山东成武县:大蒜农机农艺"无缝嫁接"大蒜是山东成武县第一大经济作物,每年种植规模都在40万亩(1亩≈0.067 hm~2)以上。但是,由于大蒜适宜收获期短,人工作业强度大、效率低、用工多,严重影响了蒜农种蒜积极性,制约了大蒜  相似文献   

12.
甘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滞后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的主要瓶颈,而耕种收主要作业环节农机农艺配套难则是影响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机制、基础、机具”相结合,提出了“单行起垄单垄收获”、“双行起垄单垄收获”、“两行起垄两垄收获”、“三行起垄两垄收获”、“宽垄单行起垄双行栽插收获”、“大垄双行起垄收获”等六种作业模式,以期为实现甘薯全程机械化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十大农机化技术包括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牧业机械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和农用航空机械化技术。 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十大农机化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简述了主要作物马铃薯、花生、大蒜、生姜的生产机械化程度和装备现状;针对山东省的经济特点,提出了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进程的设想和建议,为开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国4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主要创汇农产品之一,其市场价格高于水稻、小麦、大豆和油菜等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多年来,花生的机械化收获一直是制约我国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6.
正菏泽市地处黄河中下游,耕地面积8×105hm2,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蒜、山药、牡丹、芦笋,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1%。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低。当前制约经济作物机械化率提高的瓶颈主要是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花生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与本省的东部地区相比,菏泽市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截至2020年底,全市花生播种机保有量3200台,花生收获机185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82台。2020年,花生联合收获面积仅为1.3×103hm2。为进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以来,孝南区农机局围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深入推进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突破粮食作物薄弱环节、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问题,促进了全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业机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围绕机械化插播,深入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水稻机械化插播一直以来是孝南区农机作业的短板之一,区农机局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手段,补齐水稻机械化插播短板。一是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发动宣传车、发放技术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甘薯生产收获机械化制因思索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目前国内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却较为落后,尤其是收获技术,已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策因素、研发平台、甘薯生理、土壤类型、种植农艺、生产企业等角度分析影响甘薯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制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卢龙县是河北省甘薯生产大县,甘薯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卢龙县委、县政府围绕甘薯深加工做文章,提出6条措施: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充分肯定甘薯机械化深加工在建设甘薯基地县中的作用,提出把甘薯机械化深加工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甘薯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研究团队概述了我国甘薯种植生产机械的研发现状以及几类主要的机械化设备,分析了甘薯种植主要环节应用到的育苗剪苗机械、耕整起垄机械、移栽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甘薯种植生产机械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智能化技术实现种植生产的降本提效,以精细化管理实现种植生产的规范模式,以高效化理念实现种植生产的绿色科学,以多功能拓展突破种植生产的技术困境。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并且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