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基因型甜菜夜蛾相对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相同条件下 ,构建了甜菜夜蛾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种群 (R)、敏感种群(S)、正交 F1代 (RS)、反交 F1代 (SR)和对照种群 (CK)的生命表 ,研究了各种群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和成虫发育历期和蛹重等主要生物学特性。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基因型甜菜夜蛾在生活力和繁殖力上与其它基因型比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性 ,杂合子的大部分生物学特性与敏感基因型比较差异不显著。在经过一个完整世代后 ,R、S、RS、SR和 CK种群的净增殖率(R0 )分别为 117.8、624.7、589.1、642 .3、218.8。以敏感种群为参比 ,S、RS、SR、R和 CK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 1、0 .934、1.028、0.188和 0 .368。与敏感品系 S相比 ,SR和 RS品系的相对适合度无变化 ,抗高效氯氟氰菊酯种群适合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25℃条件下通过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抗性品系(R)的发育历期、孵化率、幼螨存活率、有效产卵量等诸多指标与敏感品系(S)相比均存在一定的不利性。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敏感品系的0.53倍,存在适合度缺陷。  相似文献   

3.
朱砂叶螨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选育及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研究朱砂叶螨抗性适合度,在抗性选育基础上实验室组建了朱砂叶螨相对敏感品系、抗阿维菌素品系在豇豆和棉花上的生命表(26℃),比较了相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在两种寄主上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种群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连续汰选42代,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乳油制剂)产生约8.7倍抗性;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在棉花上若螨期缩短0.55天、世代历期延长0.88天,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在豇豆上卵期缩短1.71天,若螨期延长0.41天,世代历期缩短2.06天,平均产卵量减少84.29粒/雌.抗性品系在棉花和豇豆上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9和0.58,表明该螨产生抗药性后,存在适合度缺陷.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Ac毒蛋白抗性的稳定性及其适合度变化,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Cry1Ac抗性品系棉铃虫转到正常饲料饲养后的抗性衰退及再次筛选后抗性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了敏感、抗性和抗性衰退后各品系间的适合度差异。在失去选择压的情况下,高抗品系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迅速衰退,经过4代后抗性水平由最初的3626.67倍下降到1436.67倍;到第12代时抗性水平已低于10倍,随后品系保持较稳定的低抗水平;当重新进行抗性再筛选时,其抗性水平可快速恢复,抗性倍数快速回升,5代后恢复到1123.33倍。与敏感品系相比,高抗棉铃虫品系的适合度明显降低,相对适合度仅为0.33,但转到正常饲料连续饲养14代后,棉铃虫适合度明显上升,相对适合度为0.87,主要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磊  杨叶  王萌  贺瑞  陈绵才 《农药学学报》2017,19(3):298-306
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相对渗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65.56%,且以高抗菌株为主(8个中抗菌株,51个高抗菌株);该病菌对芒果危害甚大,其中具强致病力的菌株达65株,占72.22%。高抗菌株的菌丝生长优于敏感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抗性菌株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敏感菌株的相对渗率高于抗性菌株,表明敏感菌株细胞膜的透性较高,胞内电解质渗出较多。研究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菌株适合度高于敏感菌株,易形成优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抗性品系分别两两杂交)以及1个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并计算了相对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A、B和D 3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为1.0)低,分别为0.60、0.77和0.53;6个杂交F1代A♀+B♂、A♂+B♀、A♀+D♂、A♂+D♀、B♂+D♀和B♀+D♂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67、0.53、0.67、0.74、0.73和0.80,也比敏感品系的低,但和抗性品系的适合度相近或高于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螺螨酯混合品系(R)和敏感品系(S)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情况,比较种群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相比,抗性品系各螨态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抗性品系的净生殖率(R0=12.765 9)远低于敏感品系(R0=42.420 3),相对适合度为敏感品系的0.300 9倍,存在适合度缺陷;其他生命表参数无种群差异。  相似文献   

8.
武汉地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回复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与小菜蛾敏感品系相比,武汉市张家湾小菜蛾田间种群的F1、F4和F7,代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362.79、30.78和10.91倍,抗性回复显著。用浸叶法测定Bt、抑太保和杀虫双制剂对两个小菜蛾种群的毒力,证明小菜蛾对这3类药剂与溴氰菊酯间无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小菜蛾抗药性治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用浸叶法累代筛选,建立了抗氯虫苯甲酰胺的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种群,通过系统观察法研究了敏感及抗性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小菜蛾以每代30%~ 50%的淘汰率筛选10 代后,其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达9.09 倍;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的单雌产卵量下降、雄成虫寿命缩短、幼虫历期延长、幼虫存活率下降、化蛹率降低、蛹重下降、羽化率降低,从而 导致抗性种群的净增殖率下降、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内禀增长率下降、相对适合度变小。表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在用药初期发展较为缓慢,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降低,抗性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和敏感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药性与适合度的关系,为该螨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14 h条件下通过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R)和敏感种群(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参数,用净增殖率(R0)来确定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结果] 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若螨期和全世代较敏感种群分别延长0.92 d和0.82 d;雌螨存活时间较敏感种群缩短3 d;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敏感种群的0.76倍,存在适合度缺陷。[结论] 在生产上应注意对螺螨酯的合理使用,以延缓其抗性进程,实现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1.
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估测(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成一个抗病性持久度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可以由品种的小种抗性谱(以各小种寄生适合度fj示)推知其种种条件下的抗病性持久度表现。DRES可用于不同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比较和其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温室内用5个指标(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WD、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子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测定了10个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结果表明,Amigo最不适于麦二叉蚜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Batis抗性较好,其他品种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进行室内抗性筛选,饲养15代,汰选13代,平均成活率为35.12%,获得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抗性指数为90.27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7代(F0~F6),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332;不连续筛选后6代(F7~F14,8代中有2代未筛选),现实遗传力为0.0203。整个13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2206。假设遗传力为室内筛选估算值的一半、死亡率为50%~90%,预计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抗性增长10倍,需要约22.8~10.3代。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吉林省151株西瓜蔓枯病菌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吡唑醚菌酯对西瓜蔓枯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并监测375株西瓜蔓枯病菌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的151株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敏感基线为1.800 μg/mL;吡唑醚菌酯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80.000 μg/mL。抗性水平监测结果显示,375株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频率为0。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抗性突变菌株T-LH3-1和T-XZC5-1在连续转接培养8代后的EC50分别为16.139 μg/mL和31.782 μg/mL,抗性倍数分别为15和51,均为中抗水平,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抗性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抗性突变体生物适合度与其亲本菌株差异不显著。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醚菌酯之间存在正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异菌脲、多菌灵和肟菌酯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可以交替使用以达到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我国山西、山东、河北和云南省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以及田间病菌群体的适合度,本研究采用Taqman-MGB技术检测了2020年-2021年采自上述4省份292株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采用叶盘法测定了田间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合度。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区的平均烯酰吗啉抗性频率及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0%和74.7%,其中山东省蓬莱区最高(91.2%和96.3%),河北省廊坊市(73.8%和85.0%)和云南省宾川县(75.0%和82.6%)次之,山西省清徐县(16.7%和34.7%)最低。适合度分析发现,田间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但二者的复合适合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4省份霜霉病菌群体均对烯酰吗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田间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明显适合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利用棉蚜抗性种群的适合度代价,指导田间棉蚜种群抗药性治理,笔者采用浸渍法测定并明确了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差异,并组建了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期明确河北省抗性棉蚜种群的适合度变化。结果表明,邯郸棉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RI=80.5)、氰戊菊酯(RI=28.6)和阿维菌素(RI=108.7)的抗性明显高于保定和沧州地区棉蚜种群。从各地区棉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来看,邯郸棉蚜种群净繁殖率(37.9±2.51)和相对适合度(0.78)明显低于室内敏感种群,而保定和沧州棉蚜均与敏感种群没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已有棉蚜抗性种群适合度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河北省邯郸棉蚜种群适合度下降可能与其对丁硫克百威或阿维菌素的高抗性有关。因而,针对邯郸棉蚜种群抗药性治理,应暂停使用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轮换使用抗性风险较低的吡虫啉、噻虫胺等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苏北稻区三化螟蚁螟毒力测定结果比较,表明杀虫单(沙蚕毒素农药)的休用期与三化螟蚁螟毒力呈负相关。休用期1、2、3年和3年以上的地区,对三化螟蚁螟的LC50分别为57.22、27.17、15.48、4.70 mg/L,与广东始兴的相对敏感种群比较,杀虫单休用期3年抗性倍数为3.38~4.37倍,休用期3年以上地区的螟虫种群对杀虫单的敏感程度基本与广东敏感种群接近。因此在三化螟蚁螟对杀虫单产生抗性的地区,应实施科学休用期限,倡导两种或几种不同作用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不同抗性种群的田间适合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东省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对抑霉唑的敏感性及抑霉唑与常规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葡萄白腐病菌对抑霉唑等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分析抑霉唑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毒力的相关性,判断抑霉唑与各药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69株葡萄白腐病菌菌株对抑霉唑的EC50在0.13~55.53 μg/mL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27.15倍;其频数分布图呈多峰曲线,第一主峰内EC50平均值为6.34 μg/mL,可作为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抑霉唑的敏感基线。与敏感基线相比,田间已出现抑霉唑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8.70%,未检测到中、高抗菌株。选择3个抗性菌株连续继代培养10代后,其对抑霉唑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说明其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抑霉唑EC50对数值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的EC50对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0.143、-0.089、-0.268和0.159,说明抑霉唑与戊唑醇存在一定的交互抗性,但与其他4种药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表明抑霉唑可用于胶东地区田间葡萄白腐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细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以山西寿阳褐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采集5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0P0M0,N2P1M1,N4P2M2,N3P2M3和N0P0M6)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褐土中细菌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不同处理土壤共同抗性基因亚型有256个,土壤特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亚型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N3P2M3处理中达到最高。土壤中丰度较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有大环内酯类、多药类、万古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抗性基因亚型为MacB、BcrA、MexW、MexF和pbp1a。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细菌群落及ARGs的组成和变异,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受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污染物,农业生产中施用畜禽粪污时应充分腐熟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