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种植构成中的栽培技术要点(一)严格选择姜种、处理姜种1.严格选择姜种对姜种的合理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着生姜的出苗率及能否实现高产目标,更决定着生姜价位和农户的经济效益,是生姜高产的基础工作。在进行姜种选择阶段,要选择外形肥大、饱满并且有光泽的无病害姜块留种,选种的时期应定在光照不会过强的晴天。2.对姜种进行困晒在选好留种姜块后,要将姜块用清水将表面的泥土冲净,在冲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勿将姜块表皮损伤,对姜块进  相似文献   

2.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  相似文献   

3.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  相似文献   

4.
植物全息定域选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指从植株体的特定部位选留“种子”的方法,运用生物全息律和植物遗传势理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作物选种技术。实行全息定域选种,既可防止品种的自然退化,又可持续稳定地提高作物产量。 因作物的不同部位,其遗传势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与整株植物成  相似文献   

5.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下介绍几种农作物的强遗传势部位,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作物全息定域选种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6.
罗雄坝子是罗平县的种姜区,为了更好的指导好农户科学种植小黄姜,摸清最佳种植节令、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播种量等生产因子,2015进行了生姜播种量因子区试试验。通过不同姜种大小(4处理4重复)区试对比,得出姜种大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指出当前生产中姜种普遍掰得过小,对苗齐苗壮影响较大,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建议生产中姜种用量每亩不低于250 kg,即每塘姜块重量不低于30 g为宜。  相似文献   

7.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8.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及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玉米中部优势作物。按照生物全息律,其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些部位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小麦、玉米产量,根据全息胚不同部位存在着遗传势差异,选择对某一特定性状遗传势强的部位作种,在后代的总体性状中该性状有突出表现的理论,用小麦、玉米作材料进行了定域选种试验。结果表明,果穗中部是产量性状强遗传势部位,选取果穗这一部位籽粒作种,比选用其它部位籽粒或整穗种子作种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美、日、韩4国大豆品种作亲本,组配成中×美、美×中、中×日、中×韩、中×中等21个杂交组合,通过对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F2百粒重、主茎分枝数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度较大;(2)不同组合的一些农艺性状表现明显的超亲优势,其中百粒重和分枝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3)F2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等性状GS和RGS较大,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 2 0 0 2年试种 3.3hm2 黄姜的基础上 ,于2 0 0 3年在江苏仪征沿江圩区连片用塑料大棚覆盖种植黄姜 13.3hm2 ,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平均产量15 0 2kg/ 6 6 7m2 ,高产田块达 2 890kg/ 6 6 7m2 。种植基地设在仪征市原种场内 ,位于北纬 32°16′,东经 119°13′ ,基地土质为中壤 ,土质种类为沙底棕淤泥土 ,含有机质 2 .38%、全氮 0 .171%、速效磷 7.9mg/kg、速效钾 12 3mg/kg ,pH值 7.6 5 ,耕层厚度 16cm ,土壤容重 1.31g/cm3,孔隙度 4 8.86 %。1 黄姜塑料大棚栽培的生育特性1.1 催芽阶段生姜以姜块进行无性繁殖 ,通常收获的生姜单株姜块重…  相似文献   

12.
生姜,是特种经济作物,近年来,市场需求呈增加趋势。但目前,生姜栽培品种多属地方品种,长年种植和不正确的留种方法,导致种性退化,影响了姜的产量和质量。冬初是生姜采挖季节,要注意选留好姜种,以复壮种性。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良单株留种较好的地方品种有湖北的来凤姜、山东的莱芜  相似文献   

13.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1. 玉米。中部优势作物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全息胚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作物全息胚定域选种技术是作物选种技术新突破。该项技术对作物选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据对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甘薯、棉花等试验,一般增产幅度都达10%以上。定位选种技术是指种子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位置效应一即遗传势不同;再根据不同的选种标准,将选种的标准与种子着生位置联系起来,选取强遗传势位置上的高活力种子作种的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生姜的产量构成为:单株姜块重量×每亩株数。其中每亩株数在阆中市一般为4500株左右,变动幅度较小。而单株产量变化较大,因为姜苗只要温度条件适宜,就会不断发生分枝、不断结姜球,我市曾出现过单株姜块重量超过3.5kg的纪录,从而说明单株姜块重量是决定每亩生姜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密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掘单株姜苗的产量潜力,才是提高生姜产量的关键。提高生姜单株产量,首先在于姜苗要早出苗,早分枝,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姜俗称台湾水姜 ,属于疏苗型黄姜 ,它以姜块肥大、含水量高、质地细腻、辣味适中 ,易于加工为特色 ,深受加工企业的欢迎。在栽培上与传统的密苗型黄姜有所差别。 2 0 0 1 - 2 0 0 2年在福建南少林寺所在地林山村发展台湾大姜 2 0 0 0多亩初见成效 ,一般亩产达 1 5 0 0kg以上 ,最高亩产达 41 0 3kg ,单株最大姜块达 4 6kg。1 适期播种 ,培育壮芽该村地处山区 ,4月中旬以后 ,地温稳定在1 6℃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前 2 0 - 30天进行晒姜、选种和催芽。首先将姜种放于阳光下摊开晾晒 1 - 2天 ,傍晚移入室内 ,晒种后置于室内 2 -3天 ,姜堆…  相似文献   

18.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方法。此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性能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   玉米:是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所结的籽粒作种,比用顶部的籽粒作种增产 35 4%。   高粱:是顶部优势作物。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发育好,生活力强,对结实丰产性具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全穗 1/3的上部籽粒作种,比用中部籽粒作种增产 6 4%~ 10 8%,比用全…  相似文献   

19.
乙烯利浸种对不同品种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乙烯利(EPT)浸种处理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品种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及宜春风亭山姜,研究了乙烯利浸种对生姜发芽、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使用乙烯利150~500mg/L浸种莱芜大姜和莱芜小姜及150~250mg/L浸种宜春风亭山姜,都能提高生姜的出苗率,使植株增高,分枝数、叶片数增多,根茎产量提高;但不同生姜品种增产的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均以250mg/L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了31.7%、25.2%、39.0%。  相似文献   

20.
生物全息律是张颖清首次发现,它揭示了不同的生物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排布规律,即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和分布规律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全息定域选种法是生物全息律在农作物选种上的应用,根据种子在植株上的不同位置拟选择最强遗传势的种子繁衍后代,获得增产并防止品种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