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产量与各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分析吉林省水稻生育期内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充分利用水稻种植区的气候资源,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研究不同再生水水源灌溉水稻对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对节约水肥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年以嘉优中科13-1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间歇灌溉(W1)、薄露灌溉(W2)、浅层灌溉(W3)3种灌溉模式及一级水(R1)、二级水(R2)、河道清水(R3)3种灌溉水源处理共9组试验,分析相同灌溉模式下不同灌溉水源对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株高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水稻株高分别高6.7%和8.6%、6.7%和4.3%、7.1%和2.2%.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水稻干物质总质量分别高0.7%和28.7%、23.6%和13.3%、47.1%和35.1%.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产量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产量分别高6.2%和27.4%、16.0%和13.7%、26.7%和2.5%.说明再生水水源灌溉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7,(2):44-48
本文针对中东部水稻种植区气候特点,总结了多年试验成果,从水稻品种选择、育苗方式、壮秧标准、插秧规格及苗、本田管理情况和目标产量等方面制定了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水稻抗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不同增氧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水稻深优958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自制增氧装置增加灌溉水中的氧容量,研究增氧灌溉对杂交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增氧灌溉处理水稻的根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根粗和根尖数均具有明显优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增氧处理的根系干物质积累不断增加,且明显优于CK处理,但是根冠比整体呈降低趋势;同时,所有增氧处理水稻的根系TTC还原强度均明显强于CK处理,说明增氧灌溉处理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5.
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信息化处理系统使用面向空间、对象与用户的基本设计理念,具有系统网络化、结构层次化、智能一体化、开放可视化等各种特征。此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大幅度的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而连云港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种植区,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此地区的水稻产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适量的水源是水稻得以正常生长的基础保障和关键所在,可是受气候环境、栽培条件以及灌溉设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山区水稻要么面临育秧和栽秧难题,要么因不合理的灌溉方法影响水稻生长质量和产量,可见创新其栽培技术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山区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作了探析,希望对顺利实现目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信阳水稻种植区 ,不具有灌溉条件的稻区面积较大 ,水稻生产季节信阳旱情发生频繁 ,干旱年份不能灌溉的稻田水稻产量低甚而绝收 ,在这些稻区发展旱稻 ,可保证干旱年份信阳稻谷产量增收。为此 ,特介绍旱稻品种一般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间歇灌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和间歇灌溉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最节水、灌水次数及田间排水量最少,且可明显减少病虫危害和增加水稻单产;由此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稻田渗漏量及适当减少蒸发量的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可适合我国南方大部分水稻作物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高产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农户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热情离涨。水田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农户对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有了很大的认识,但对通过合理的水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产量节省灌溉成本认识不足。熟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可见,合理的灌溉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点,提出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田灌溉技术二三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节水灌溉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灌溉方式不同将影响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浅水灌溉、湿润灌溉与常规灌溉 (对照 )在产量和千粒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差异 ;雨养灌溉与常规灌溉差异显著。灌水量与灌溉生长效率呈负相关 ;水稻的灌水高峰是水稻幼穗发育期 ,各月份的灌水量以 7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庆安县进行田间试验,控制水稻不同生长期田面水层与土壤水分指标,对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下限控制水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重的生长存在正效应,灌水过多或下限过低均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分蘖期前中后低的调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不合理施肥现象,采用控灌、湿润灌、间歇灌、浅晒浅灌4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5个施肥水平组合,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施肥量上限值为360 kg.hm-2;经济效益最大施肥量上限值为320 kg.hm-2。目前水稻耕作水平条件下氮、磷、钾施肥比例关系宜采用2 1 1.5,施肥量控制在320 kg.hm-2以下。由于我国现有的钾肥供应能力不足和土壤全钾背景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建议在水稻生产中可采取比例降低施肥总量或适当降低钾肥用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方便地分析水稻田水量平衡关系及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负荷,本文采用基于降雨-水位原位观测方法(方法一)和基于降雨-水位的灌溉、产流识别方法(方法二)对太湖流域直播试验水稻田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和径流污染负荷计算。通过水稻田水位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水稻田生长季总蒸散发和渗漏损失为1 087.2 mm。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方法一、方法二计算的水量亏损值分别为18.1、81.8 mm,分别占入流总量的1.4%和6.0%,方法一在试验点水稻田水量平衡分析中更准确。应用方法一计算得到水稻田灌溉水量为866.9 mm,入流总量为1 330.6 mm,径流总量为303.2 mm。两种方法计算的灌溉水量相近,方法二可用于灌溉水量的对比分析。水稻田径流污染负荷计算中,应用方法一计算得到TN、TP输出系数为9.18、0.45 kg·hm~(-2),在合理的范围内。应用方法一进行水稻田水量平衡分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井灌水稻池内水温分布规律与灌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灌水稻池内温度分布特征是靠近进水口处形成一低温区 ;灌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降温过程 ,停止灌水后水温迅速上升 ;采用单排单灌、间歇灌水、并且更换进水口的灌水方法 ,有利于降低因灌水造成池口附近低温区的不利影响 ;护胎水的管理以日间补水为宜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丘陵冷浸田荸荠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方丘陵冷浸田的自然生态条件,结合荸荠生长习性,提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培育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氨挥发排放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尾水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田田面水NO_3~--N浓度和田面水pH,并显著提高了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不施氮肥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可使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35%;正常施氮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增加了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总量,但由于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因此单位产量氨挥发排放量有所降低。由此可见,秸秆还田稻田利用生活污水尾水灌溉,不仅可消纳净化生活污水、替代部分氮肥,还可增加水稻产量、降低单位产量稻田氨挥发排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钻石T黑麦草产量和品质对浇灌的响应,摸清钻石T黑麦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育特性。[方法]采用旱地、稻田浇水、灌水和室内测试分析的方法对其产量和品质进行试验。[结果]钻石T产草量对水分很敏感,其中,稻田浇水对产草量影响最大,其产草量最高,为70 285.13 kg/hm2,其次稻田灌水处理(产草量68 951.13 kg/hm2),与其他4个处理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旱地浇水处理影响最小,产草量仅54 152.06 kg/hm2;干鲜比以稻田对照最高,为0.158 3,其次稻田浇水为0.137 5,而稻田灌水对干鲜比影响最小,产草量仅0.091 9。在浇灌条件下,钻石T黑麦草无氮浸出物和钙含量降低,降幅为1.27%~5.06%,含水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全磷含量提高,其中粗灰分提高达12.37%,其余大多提高不明显,增幅为0.8%~6.52%。[结论]钻石T黑麦草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受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含水量影响较大,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稻田不浇水或适量浇水、旱地则以灌水有利于钻石T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在少雨缺水的冬季和地区,生产中无论稻田还是旱地种植钻石T黑麦草,都应重视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Cd、Pb、Cr、As、Hg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单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合地统计信息绘图技术、条件推理树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县稻田土壤Cd、Pb、Cr、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9、49.9、79.2、19.8、0.244 mg·kg-1。综合污染指数大于3的重污染点位数占14.2%,轻污染及以上点位数占74.9%,说明该区域稻田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84.9,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为65.97%。结合空间差值研究发现高Cd分布区主要位于该县工业基地周边,结合条件推理树模型建立,发现该稻田中重金属Cd的来源主要与企业距离有关,此外,单位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距离工矿企业距离、反映投入品添加量的粮食均对Cd的污染具有贡献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Cd、Pb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及交通运输有关,As、Hg污染主要与居民活动、生活及工业废弃物堆放及污灌有关,Cr主要与自然活动有关。湖南省该县重金属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是该农田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Cd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毒死蜱在红壤性水稻田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野外喷施试验与动态观测,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水-水稻系统中毒死蜱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呈酸性的红壤性水稻土中易于淋失迁移至深层土壤(可达50 cm);白昼的高温导致表层土壤孔隙水中毒死蜱及其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浓度显著上升,而降雨事件促进两者向深层土壤迁移;水稻收获时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较高,且其剖面分布较为均匀;间歇淹水处理可使收获时水稻籽粒和茎秆中的毒死蜱残留量降低为持续淹水处理水稻相应部位的0.69倍和0.84倍。研究显示,红壤性水稻土壤中毒死蜱的淋溶作用较强,不同的灌溉方式对收获期水稻中毒死蜱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