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对长沙地区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菜粉蝶盘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菜粉蝶盘绒茧蜂寄生的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寄生率范围为18.48%~27.89%。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为29.4℃下13.5d至20.3℃下16.2d。菜粉蝶盘绒茧蜂喜寄生菜青虫2龄和3龄幼虫,很少寄生1、4、5龄幼虫。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寿命明显长于未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2.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 (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在于前翅翅痣及后翅后肘室形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突形状、齿数、阳茎基侧突形状等.为此,将北京菜粉蝶幼虫育出的盘绒茧蜂定名为拟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sp.(nr.rubecula Marshall)).  相似文献   

3.
报道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 ,即武夷绒茧蜂 Apanteles wuyi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室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c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1新种,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绒茧蜂属Apanteles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是茧蜂科数量最多的三个属(Bracon.Opius和Apantele s)之一。它寄生鳞翅目幼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就湖南未报道过的9种绒茧蜂作一介绍,其中灯蛾绒茧蜂Apanteles jayanagarensis Bhatnagar、刺蛾绒茧蜂A·parasacRohwer和柳天蛾绒茧蜂A.planus Watanabe为我国新纪录。现将9种绒茧蜂形态详细描述于  相似文献   

6.
介绍2种繁殖菜蛾绒茧蜂 Apanteles plutellae 的方法.以灯管繁蜂优于大棚繁蜂,其寄生率比大棚繁蜂高1倍多:田间3次放蜂,以第1次效果较好,寄生率达44%,与自然寄生率相同;在8℃下贮藏蜂茧的时间以15d 左右较适合,羽化率达86%.  相似文献   

7.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8.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据L.O.Warron(1967)统计,在北美、欧洲、亚洲,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共有175种。在北美由于受到天敌的控制,因而美国白蛾不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害虫。在亚洲,美国白蛾于1958年传入朝鲜半岛,据日本和朝鲜报道,适应它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才6种(寄生蝇3种、姬蜂1种、小蜂2种)。苏联1978年报道已发现寄生性天敌30余种,其中某些种类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0%,基本上可以控制美国白蛾的传播和流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有相似的情况,如一种绒茧蜂(Apanteles sp.)对白蛾幼虫的寄生率一般年份30-40%,个别年份高达70~80%。在国内1985年报道,辽宁丹东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有9种(寄生蝇3种、姬蜂4种、绒茧蜂1种、赤眼蜂1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防治菜粉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菜粉蝶天敌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赤眼蜂是防治甘兰菜粉蝶的最佳蜂种,人工繁殖后释放75万头/hm^2,卵寄生率平均高达86.2%,比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对照(未放峰)分别高83.2%,85.1%和85.7%,放蜂田不再施药,各种自然天敌得到保护,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导柑桔木蛾有寄生蜂35种,其中初寄生蜂27种,重寄生蜂8种。考查结果表明,以寄生低龄幼虫的绒茧蜂类最重要,最高寄生率达68.2%,最低寄生率为0.8%,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4.4%。越冬代蛹寄生率为7.3%。初步调查表明,不除草桔园的,寄生蜂群落较除草桔园有三个特点:寄生蜂数量多、种类丰富;施用农药后寄生蜂数量恢复快;柑桔木蛾幼虫和蛹寄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4.
CO2气调对两种储粮害虫致死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成虫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 fusum)卵、幼虫、蛹及成虫对35%CO_2、11%O_2,35%CO_2、21%O_2,75%CO_2、11%O_2及75%CO_2、21%O_2 4种气调环境都很敏感,但35%CO_2对杂拟谷盗成虫致死率不高。杂拟谷盗卵、幼虫、蛹及成虫对高CO_2(75%)气调环境的敏感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  相似文献   

15.
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主要寄生天敌桔潜蚺姬小蜂Elacherries sp.隶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营单寄生,外寄生。在福州地区,年发生14~17代,温度28℃左右,卵、幼虫、蛹的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1.25天、3.54天、6.03天及3.61天,全世代约13.83天,成虫寿命平均1.92天,用20%蜜水饲养能延长至24.86天。雌蜂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每雌平均产卵7粒,两性生殖的平均14.5粒。上午8时至10时为成蜂羽化高峰时刻。桔潜蛾姬小蜂在福州地区6月始见,8月形成全年高峰,主要寄生桔潜蛾二、三龄幼虫,寄生率月平均最高达54.38%,全年平均达40.08%。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毛虫天敌复合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1-1994年的调查,落叶松毛虫的天敌共25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昆虫15种;捕食性天敌1种;捕食性蜘蛛3种;捕食性鸟类2种;病原微生物4种。其中主要以卵期和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为主,1991年落叶松毛虫卵期和幼虫-蛹期的自然寄生率分别为84.14%和47.14%;1993-1994年落叶松毛虫卵期和幼虫-蛹期的自然寄生率分别为47.05%和12.96%。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黑刺粉虱在川西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为其绿色防控打下基础,通过7年田间调查,系统研究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卵、各龄幼虫(共3龄)、蛹和成虫的田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主要分布于茶棚中下层,约占虫口总数的90%,其中约70%的虫口分布于茶棚下部;川西茶区黑刺粉虱1年发生3~4代,主要以2~3龄幼虫越冬,越冬存活率约20%;黑刺粉虱在叶层厚且郁闭的茶园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明确了从埃及引进的广赤眼蜂在35℃条件下只有3.33%~4.32%的个体能够正常羽化出蜂;在15~32℃的温区内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对广赤眼蜂的羽化出蜂具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在45%以上时羽化出蜂率均在80%以上,在33%~45%之间羽化出蜂率可达50%左右,产卵雌蜂比率达90%,单雌平均产卵量在34.67以上,在23%时羽化出蜂率只有27.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林间套笼观察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黄枯叶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绿黄枯叶蛾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5代,每代发育历期平均为57.64 d,卵、老熟幼虫及蛹均可越冬;12月开始出现越冬卵、幼虫和蛹。[结论]为绿黄枯叶蛾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蓝夜蛾发生特点及赤眼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研究,明确了太原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期为5~6月,第二代为害期为7~8月,第三代为害期为9~10月。室内用4种赤眼蜂对甘蓝夜蛾卵进行了抑制孵化试验,寄生率分别为:螟黄赤眼蜂97.68%,广赤眼蜂92.91%,玉米螟赤眼蜂80.90%,松毛虫赤眼蜂53.51%。甘蓝田、苤蓝田释放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防治甘蓝夜蛾,5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68.76%,广赤眼蜂寄生率56.25%;9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92.82%,广赤眼蜂寄生率88.16%。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蓝田、苤蓝田均未发现有赤眼蜂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