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明绿豆开花后荚粒生长发育规律及籽粒灌浆和物质积累特性,以‘西绿1号’和‘安绿7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开花后绿豆荚色、粒色、荚长、荚宽、荚体积、籽粒体积、荚粒数、荚壳鲜重、荚壳干重、百荚鲜重、百荚干重、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等性状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绿豆荚果发育过程中荚壳和籽粒干物质分配以及籽粒灌浆速率变化,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籽粒形成过程中,荚色从深绿色转为绿色再转为黑色,粒色从透亮青绿色到嫩绿色再到深绿色;荚长和荚宽为先增长后基本保持平稳的趋势,荚体积和籽粒体积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长后下降再趋于平缓;籽粒含水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荚壳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降低,籽粒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增大,籽粒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15d左右达到峰值,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豆百粒干重与百荚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籽粒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体积、荚壳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荚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干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生长活跃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绿豆育种中应选育大荚品种,栽培中注重花后15d前后的肥水供应,以保证籽粒灌浆饱满,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因灌浆期籽粒率充实速率大小和持续期长短而引起品种间千粒重的差异问题,作者连续两年对春小麦不同品种籽粒灌浆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明营养生长与籽粒发育间的数量关系,提出用充实指数计量小麦品种的灌浆能力用饱指数度量的平衡程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用Richards方程分析它们灌浆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充实度好的武育梗3号的强、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表现为强、弱势粒灌浆接近同步;籽粒充实度差的两优培九、汕优63的强、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组合),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蔗糖含量高于强势粒,表明同化产物供应量不是限制籽粒充实的主要因子,充实度差可能与其本身的库活性或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4~2005年对辽宁省近年选育的3个杂交组合和4个常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品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籽粒的灌浆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精米率与实灌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粒率与充实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粒宽与最大速率、平均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起始势、相对起始势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粳稻品种中,精米率与中期灌浆天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粒长与前期的灌浆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后期的灌浆天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粒宽与中期、后期的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后期的灌浆天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籽粒充实度明显不同的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籽粒充实度的品种其灌浆特性明显不同。籽粒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其起始生长势在强、弱势粒之间相差小,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度相差也小,表现为强、弱势粒灌浆接近同步,而籽粒充实差的则刚好与此相反。由此说明,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弱势粒灌浆启动期滞后与灌浆速率小。同时也发现常规品种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研究还表明,同化产物供应量不是限制籽粒充实的主要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籽粒本身生理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赤霉素和脱落酸与水稻籽粒灌浆有密切的关系,强弱势籽粒内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动态与其灌浆强度动态基本一致,对籽粒灌浆起促进作用.于抽穗期喷施脱落酸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从而提高其产量,对其强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无显著影响.于水稻抽穗期喷施赤霉素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用Richards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T测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籽粒灌浆参数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灌浆各阶段不同灌浆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灌浆时间来看,灌浆持续时间T1和T3变异系数较大,Tmax.R、T、D和T2则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看,Rmax.R、R、R2变异系数小,比较稳定;R1和R3的变异系数较大,易受环境影响.渐增期灌浆速率R1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灌浆活跃期D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参数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灌浆活跃生长期>最大灌浆速率Rmax.R>缓增期灌浆速率R3>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持续天数T2>快增期灌浆速率R2,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比较了玉米授粉后相关的几个田间灌浆性状(鲜穗重、穗粗、穗轴重、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籽粒含水量、籽粒深度、灌浆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进行收获时推测籽粒含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授粉天数的长短来进行推测;若授粉天数没有记载,还可以用穗粗的多少进行推断。灌浆速度与授粉后天数无显著关系,但与其它性状均为显著关系,说明在需要进行选择灌浆速度特性的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性状,优先考虑相关系数比较大的几个性状,如正相关的百粒鲜重、穗粗、鲜穗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小麦灌浆和抗倒伏性能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灌浆过程和茎秆抗倒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质量呈"S"型曲线增长,经Logistic方程模拟,灌浆特性的参数存在差异。粒质量主要由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渐增期持续时间决定,与灌浆持续时间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关系不显著。渐增期增长有利于扩大库容,利于粒质量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和倒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倒伏指数可反映其抗倒伏性强弱。西农121的倒伏指数最小为0.507,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差异显著。倒伏指数与基部第2节关系密切,基部第2节机械强度越大、壁越厚、充实度越高,倒伏指数就越小,茎秆抗倒性就越强;适当降低株高可以降低植株的重心高度,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综合分析说明,西农121、农大1108籽粒灌浆速度较快,粒质量较高,产量表现好,抗倒伏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0-21
通过分析比较玉米授粉后相关的几个田间灌浆性状(鲜穗重、穗粗、穗轴重、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籽粒含水量、籽粒深度、灌浆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收获期的推测可以通过授粉天数的长短来进行推测,同时如果没有记载到授粉天数还可以用穗粗的多少进行推断;灌浆速度与授粉后天数无显著影响,但与其他性状均为显著关系,说明在需要进行灌浆速度特性的品种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性状。优先考虑相关系数比较大的几个性状,如正相关的百粒鲜重、穗粗、鲜穗重。  相似文献   

11.
干旱条件下绵阳26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田干旱情况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以绵阳26及其姊妹系共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用相关、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干旱条件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的平均灌浆时间相对缩短;籽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形成作用明显,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灌浆持续期对千粒重可通过间接作用产生影响。[结论]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可通过不同的策略达到较高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黑小麦对水分逆境胁迫的响应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黑小麦‘山农紫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灌溉和雨养两个处理,对黑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黑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速率峰值、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降低。雨养处理提高了黑小麦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降低了干物质积累总量,减少了了籽粒中来自开花后干物质的比例。雨养处理主要降低了黑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降低。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显著。与灌溉处理相比,雨养条件下黑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指数、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分别提高了13.68%、18.83%、14.02%、34.10%、68.57%和120.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吸水量与灌溉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干旱胁迫通过降低黑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但可以改善黑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3.
灌浆期干旱条件下不同衰老类型小麦生理和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以灌浆期大田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降为0的时间为标准,将11个品种分为不同的衰老类型,比较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分析不同灌浆参数与小麦粒重的关系及小麦的灌浆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为0的时间较非抗衰老小麦推迟7~15 d,但千粒重却较非抗衰老小麦降低10 g左右 干旱条件下子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影响显著,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冬播春性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看出在雨养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对春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率较高,在春小麦抗旱育种中应当注重对这些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15.
灌浆期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和人工气候箱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高温与干旱胁迫对两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豫麦34号(强筋)和豫麦50号(弱筋)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抑制了子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子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不同时段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有差异,豫麦34号和豫麦50号分别以前期和中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后期相对小.豫麦34号以中期干旱胁迫粒重降幅最大,而豫麦50号在前期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后期干旱使两品种的粒重略有增加.高温和干旱对小麦子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水、温互作效应.研究还表明,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的降低及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的缩短是最终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雯  刘翠荣  周玉梅  周皓  谢辉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2):2238-2246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光环境指标与间作冬小麦产量构成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下冬小麦产量的预估、高光效树形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指标、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和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分析产量指标与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扁桃负载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南疆地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与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PAR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千粒重和单穗粒重与灌浆期日平均光照强度、及400~1 400 μmol/(m2·s)PAR持续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负载量与树冠体积、树冠投影面积和平均冠幅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冠高与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光照指标显著相关,冠幅对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和远冠区2个区域光照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灌浆期400~1 400 μmol/(m2·s) PAR的持续时长和冠幅可以作为新疆南疆地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预估、评级及高光效树形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以灌浆盛期最强,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差异不大。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与品种的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作为筛选小麦抗旱、高产品种的指标,其测定时期以挑旗期和灌浆盛期为宜。  相似文献   

18.
持续干旱对大田小麦光合作用及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9个小麦组合在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对千粒重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小麦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Pn),用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因素在干旱胁迫下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来看,在干旱的前阶段,叶绿素下降很快,而到中后期,下降很慢,说明小麦对干旱有一个适应机制。Pn在干旱胁迫前期中期均呈下降趋势,在后期部分品系还出现一定幅度地升高。在影响Pn的光合参数中,Pn与叶肉导度强烈相关,其次是蒸腾速率和水分有效利用效率。在对两年的千粒重影响因素分析中,干旱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有效光合叶面积及干旱中期的光合作用对千粒重起重要作用。[结论]大田小麦对持续干旱具有一定的适应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进行干旱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6个审定杂交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6个玉米杂交种花期抗高温、干旱的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均延长了玉米雌雄间隔期,降低了比叶重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玉米果穗穗粒数明显减少,百粒质量及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且干旱+高温复合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高于单一胁迫。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且玉米品种的抗高温能力与抗干旱能力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不同玉米品种各性状耐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的系数和隶属函数值分析,浚单20、郑单958、郑单538花期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迪卡653中等,农华101、先玉335最弱。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代表品种碧蚂1号、济南2号、泰山1号、冀麦26、冀麦38和济麦22,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千粒重和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千粒重随品种的更替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其中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增加是当前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千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2)与灌溉条件相比,在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籽粒千粒重、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当前品种济麦22的下降幅度高于以前品种,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在未来的小麦育种中,应更多地选育速增期天数多和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并提高其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