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舒尊哲  姜秀娟  孟庆艳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36-2936,2948
[目的]分析大白刺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00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对照品在0~35.2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8 47C,r=0.999 6(n=5)。大白刺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的含量分别为:茎0.66%、叶1.24%、花1.43%,平均回收率为97.38%,RSD为2.19%(n=9)。[结论]超声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白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朱华  唐桂兴  张可锋  邹登峰  杜正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59-4559,4561
[目的]建立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864~0.069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0.018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珊珊  马先梅  杨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65-17866
[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平均回收率为99.36%。测得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为10.12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平均回收率为99.36%。测得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为10.12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青刺果总黄酮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素琼  袁定胜  李旭廷  李金良  殷中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80-15582,15585
[目的]建立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黄酮鉴别与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从青刺果油粕中提取总黄酮,通过颜色反应和薄层层析对青刺果黄酮进行理化鉴别,并用Al(NO3)3-NaCO2络合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在15min内稳定。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x)与吸光度值(y)的线性回归方程式:y=-2.571×10-3+13.163x,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8.00%~104.00%,平均为101.16%,RSD=2.15。测得青刺果粗品中总黄酮含量为7.20%~7.30%,平均为7.25%±0.05%,RSD=0.69%;青刺果油粕中总黄酮含量为0.37%~0.38%,平均为0.38%±0.01%,RSD=1.54%;总黄酮得率为5.17%~5.25%,平均为5.20%±0.04%,RSD=0.8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青刺果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完善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定石榴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774%(0.774 mg/g)。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g/ml)、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结论]选用芦丁为对照品应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榴叶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度高、用时短,可用于石榴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线性范围为0~0.6 m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测定飞廉细胞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危晴  兰蓉  辛秀兰  陈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50+7060
[目的]建立金花葵籽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葵籽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5~0.025 m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016%;金花葵籽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0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葵籽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啤酒花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乙醇回流法提取啤酒花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啤酒花总黄酮的含量为42.8 mg/g,平均回收率为99.5%,RSD=2.4%(n=6),与传统法相比,提取率增长了16.3%。[结论]首次运用超声波技术从啤酒花中提取出总黄酮,提取纯度较高,方法简单、易操作,无任何污染,是提取啤酒花中黄酮类物质的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黑果小檗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用超声波提取黑果小檗果实中的总黄酮,然后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方程为A=0.010 74 C+0.009 214(r=0.999 2),表明芦丁在7.5~6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6%;测得黑果小檗果肉、籽粒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8%和1.8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黑果小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涂华  陈碧琼  周锡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38-8739,8781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荔枝壳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600和D101 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荔枝壳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pH、黄酮浓度、上柱液体积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适宜荔枝壳总黄酮的提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 5.0,上柱液浓度4 mg/ml,上柱液体积2.5 BV,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体积2.0 BV。[结论]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荔枝壳总黄酮含量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华  特布沁  包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18+358-318,35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含量,以优选出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液氮-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测得柠条锦鸡儿叶总黄酮含量为3.88%,根皮为0.83%;微波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3.14%,根皮为0.44%;液氮-乙醇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39%,根皮为0.14%。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含量最高,微波提取法次之,液氮-乙醇提取法最低。[结论]研究可为柠条锦鸡儿中黄酮类物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柠条锦鸡儿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广玉兰花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对广玉兰花中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试验,对广玉兰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与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70℃;在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平均含量为4.896%,总黄酮平均纯度为32.925%。广玉兰花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总黄酮浓度的增大而上升,总黄酮清除O2-·及·OH的肥。值分别为0.3810和0.6406mg/ml。广玉兰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Vc,低于抗氧化剂TBHQ;但当总黄酮浓度达到0.7092mg/ml时,其抗氧化效果接近于TBHQ。[结论]广玉兰花总黄酮具有明显体外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4.
竹叶总黄酮微波-超声协同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康全  郑兴文  刘新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16-18517,18520
[目的]优选大叶麻竹竹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运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竹叶总黄酮微波-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竹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4.73%、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5 min、料液比1∶8(g/ml)。[结论]微波-超声法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乙醇用量少、超声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竹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逆境胁迫条件对草珊瑚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虎  周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95-7996
[目的]研究高温、盐、紫外等逆境胁迫及SNP处理对草珊瑚愈伤组织总黄酮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胁迫条件处理愈伤组织,定期取样监测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30℃下总黄酮含量峰值为45.6μg/ml;50、100mmol/L盐胁迫下总黄酮含量峰值分别为62.1和50.4μg/ml;紫外胁迫处理后,总黄酮含量为40.2μg/ml,是对照组的3.94倍;1、5mmol/L SNP处理后总黄酮含量分别达55.1和78.2μg/ml。[结论]在一定胁迫程度下,高温、盐、紫外等逆境及SN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草珊瑚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15±14.95),且籽粒-氨基丁酸二棱品系(8.55±3.73)也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5.96±3.95);大麦籽粒GABA含量与抗性淀粉(-0.21**)和总黄酮含量(0.12**)相关达极显著(P<0.01,n=629)。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基因型差异较大,其中抗性淀粉(1.56±1.22%)的变异系数(78.60%)及变幅(0~9.29%)相对较大,>5%高抗性淀粉种质11份;γ-氨基丁酸(8.00±3.92mg/100g)的变异系数(49.29%)及变幅(0~30.67mg/100g)也相对较大,>15mg/100g的GABA为26份;总黄酮(109.44±25.85mg/100g)的变异系数(23.63%)及变幅(58.44~236.91mg/100g)也相对较小,>176mg/100g黄酮14份。[结论]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和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贵州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确定贵州宽叶缬草兼顾地上部分和药用部位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黔产宽叶缬草适宜采收期。[结果]芦丁在0.010 0~0.080 0 m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1.02%,RSD值为2.01%。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呈动态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份、8月份、6月份、5月份、4月份、3月份,7月份采收的宽叶缬草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7月份为宽叶缬草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藤中儿茶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当归藤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检测波长280nill处测定样品吸光度,计算儿茶素含量。[结果]儿茶素对照品在0.00781~0.04686me/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值为0.09%(n=5)。当归藤样品中儿茶素平均含量为2.8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用于当归藤中儿茶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灰叶胡杨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水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47%、1.576%、2.053%和2.176%;提取效果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微波提取法〉水浴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结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是提取灰叶胡杨花粉总黄酮较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