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综述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影响,说明放牧强度是影响家畜生产力、草场恢复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同时指出,高寒草地放牧系统受人为或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影响的强度会改变整个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即使是同一块草地,其负载能力和适宜放牧率(强度)也有所波动.因此,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研究应以草场本身的条件和动态特征加以评价,应尽可能选择较多的气候和草场类型,应用动态规划和系统优化模型,对草地的持续生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模拟;建立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放牧强度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草原合理利用维持其群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放牧强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甸草原群落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并比较生产力和α 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分析生产力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放牧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落在中度放牧强度条件下能够维持较高的多样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伴生种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ica)成为次优势种;如果持续过度放牧,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可能被二裂委陵菜和苔草(Carex siderosticta Hance)等杂类草代替,草场退化。  相似文献   

3.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述评了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动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动及草场退化等的影响,指出了合理利用高寒草场的优化放牧策略,只有确定适宜的放牧强度,科学施加放牧干扰,才能保证高寒草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牧民合理放牧、维护草场生态和促进人与草原和谐相处提供理论支撑,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定居网围栏放牧方式下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已出现显著差异;牧户草场放牧强度与草原退化指示种平均重要值占比呈正相关;牧户放牧强度与草场植物群落稳定性呈负相关。说明放牧强度对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当牧户放牧强度超过草场的承载力时可能引起草原稳定性减弱、植物群落物种间结构差异化,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控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是当下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区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低碳经济、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等畜牧业发展理念的倡导和深入,生产绿色食品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核心目标,天然草原由于其原始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依赖天然草原放牧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途径,但牧区天然草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加之长期过度放牧、滥垦滥挖,导致草场退化、产草量下降,放牧家畜普遍存在采食量不足,营养不平衡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其生存、繁殖和生产力的发挥。因此,做好牧区饲草料供应是保障天然草原绿色肉食品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草场地块使用权属性对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一步分析不同契约安排对牧户在转入草场放牧强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牧户在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上的放牧强度有所差异。转入草场后,牧户会降低自有草场的放牧强度,倾向于在转入草场上放养更多的牲畜;不同契约安排对转入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别。签订书面契约和流转来源于亲戚熟人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牧户的放牧强度,而约定流转年限对牧户放牧强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后续草场流转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转入草场使用程度监管、增强流转合同的约束力及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放牧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变化,定量评估放牧、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重要值降低,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重要值提升,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且在重度放牧强度下差异显著,但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10 cm土壤层最高,重度放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通过结构方程得出,对于干旱贫瘠的希拉穆仁草原,放牧造成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土壤物理性质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本研究结果对合理增强放牧草原的碳汇能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梓贞 《中国饲料》2022,1(13):118-122
过度放牧会破坏小叶章草场的生产力、群落特征、营养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造成生态系统紊乱和生产力衰退,更加严重的会导致小叶章草场退化甚至丧失畜牧功能。本文就放牧强度对小叶章及草场综合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利用最佳放牧强度激发小叶章草场生产潜能的途径,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叶章草场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放牧强度|小叶章|草场|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10.
草场不同程度的利用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场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和科学的管理草场,必须了解和掌握草场的基本特征,利用状况和发展规律,对草场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草原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草原植物群落的大多数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耐牧性,合理的放牧能促使牧草的良好生长和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但放牧强度增大,畜牧业生产的过度发展,牲畜头数的不合理增加,加之草场利用时间,频度不合理,必然会使各类型草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因此,分析和研究在不同程度的利用草场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找出退化原因,制定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场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调查报告参考内蒙古农牧学院编制的扎赉特旗草场资源调查报告程序来整理的。是1997年以来对巴彦乌兰草原,塔来花草原和图牧吉草原等地野外调查资料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1.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戴应龙 《当代畜牧》2012,(10):38-39
通过对宁南山区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生产力的测定,平均产草量为鲜草1767kg/hm2,干草883.5kg/hm2,干物质679.6kg/hm2;草场轮牧产草量高于秋季测定的平均产草量;相同放牧强度的四季放牧三区轮牧比四季放牧草场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3.
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是以廉价天然草场牧草为饲料来源的放牧畜牧业的特点。但冷季天然牧草营养价值低,不能满足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特别是生产性能较高的家畜,不仅限制着生产性能的发挥,也影响天然牧草的有效利用,从而导致单位草场畜牧业生产力低下。冷季适当补饲是提高放牧家畜生产性能,增加单位草场畜产品生产量的最重要的途径。在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改良及育种中,为了保证幼年公羊的发育,提  相似文献   

14.
1以草定畜,合理控制放牧强度,将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阿勒泰地区气候变化剧烈,冷暖悬殊较大,草场生产力低,石质化强,生态环境脆弱,加之该地区草原畜牧业是靠天养畜,  相似文献   

15.
我省牧区土地面积22730.7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可利用天然草场10818.5万亩,占全省天然草场面积的一半以上。牲畜饲养量约占全省的22%。探讨和研究这些地区放牧畜牧业的现状及前景,对于提高我省畜牧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一、对我省牧区生产现状的估价牧区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的畜牧业,包涵着两个生产过程:一是牧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二是牲畜将牧草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当前我省牧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南山区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生产力的测定,平均产草量为鲜草1767kg/hm2,干草883.5kg/hm2,干物质679.6kg/hm2;草场轮牧产草量高于秋季测定的平均产草量;不同放牧方式草场产草量的顺序为:四季放牧三区轮牧区>冷季放牧区>四季放牧区;相同放牧强度的四季放牧三区轮牧比四季放牧草场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7.
用盐酸不溶灰分(AIA)作内源指示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系绵羊的牧草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系绵羊对牧草的消化率以草盛期最高,返青期最低;在草盛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牧草消化率降低;放牧草场植物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增加使牧草的消化率提高。这对了解藏系绵羊生产转化效率、营养需要和高寒草甸草场合理的放牧强度,以及实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等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暖季草场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旨在通过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小嵩草(Alpine Kobresia parva(Nees)Wang et Tang ex Y.C.Yang)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Scribn.et Merr.)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植物初级生产力、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依据。结果表明: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线性关系;高寒小嵩草草甸暖季草场最适放牧强度为1.26头/hm2,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的最适放牧强度是7.23头/hm2;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呈减小趋势;当放牧强度分别达到1.07头/hm2,1.08头/hm2和1.22头/hm2时,0~5 cm,5~10 cm,10~20cm土壤速效氮含量依此达到最小;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禾草和莎草的比例下降,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增加,而高寒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的比例降低,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场所,通过放牧采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经济形式。阐明放牧牲畜对草场植被的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就此,本文进行研究探讨。一、基本情况研究地点为安达市先锋牧场红星分场的放牧场。北靠明沈公路,以畜舍为中心向南放牧奶牛540头,采取自由满天星的放牧生产方式。地势平坦,为羊草十杂类草草场,以羊草为优势种。近两年连续发生洪涝灾害,而本年代初则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20.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