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旱坡地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旱坡地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2.
西北黄土丘陵区旱坡地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旱坡地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旱坡地集雨坑种植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4.
旱坡地马铃薯集雨坑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坡地集雨坑种植技术改变了耕作层的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1 青海省马铃薯种植情况 马铃薯是青海的特色优势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全省适宜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我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冷凉,土壤富含钾,生产的马铃薯以薯大、均匀、耐贮藏、口感好、淀粉含量高而获得国内市场的好评,尤其是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因退化慢、增产幅度大而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旱地垄上微沟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会宁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垄上微沟集雨增墒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9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单株结薯数最大值为14个,单株鲜薯重最大值为2 728 g,其中单株商品薯数为11个,单株商品薯鲜重为2 548 g。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1 285-52 230株/hm^2为宜;以生产种子繁种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4 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大磏镇由于自然资源独特,气候、土壤对马铃种薯的种植有益,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是当地主要农业作物。该文对该地区马铃种薯扩繁及大田优质薯种植两方面进行介绍,主要从加强地块与种薯选择,科学配比肥料,种薯播前、播种以及播后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着手,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土壤疏松,耕地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气候冷凉,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年种植面积达90多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种植基地。但在生产过程中,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品质下降,产量低。因此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建设是必要的和紧迫的,而微型薯的栽培和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区微型薯栽培的关键技术,克服了生产中遇到的出苗不齐,易感病,产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技术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除草、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效。作者通过试验秸秆还田与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耦合对马铃薯生产影响来评估秸秆还田纳入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马铃薯种植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土壤、种植气温、种薯选择与处理、培育壮苗、花叶管理、科学施肥、适期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农民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但仍有部分农民还没有掌握该项实用新技术。为此,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选地倒茬、整地施肥、种薯准备、选膜铺膜、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会宁县黑膜垄上微沟集雨增墒马铃薯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选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降水量、海拔、气候(无霜期及≥10℃有效积温)、坡度7个评价因子,对天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天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生态适宜性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最适宜种植区域、马铃薯种薯繁育适宜种植区域和马铃薯种薯繁育不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赤峰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该文对赤峰市的马铃薯种植条件进行分析,论述了机械化种植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品种选择、选地、施肥、种薯处理、肥料选择、田间管理等赤峰市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进行逐一介绍,希望给马铃薯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马铃薯发展迅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现针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如下:一、整地、施肥1.整地。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  相似文献   

16.
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能够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旱作马铃薯栽培方面,将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引入其中,包括品种选择、配方施肥、切刀消毒、药剂拌种、合理密植与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能够对土壤的微环境加以改善,使得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且商品薯率也会明显增加,使得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得以提升。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技术优化与种植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沟垄节水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保证了地中茎良好的通气环境,加剧了昼夜温差的变化,减少了地面径流,使土壤更充分的接纳降水。通过"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集雨高效利用农业配套技术研究、筛选、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马铃薯节水栽培技术,供生产上使用。一、品种选择选用脱毒微型薯一级原种,可比自留种薯增产30%以上。二、选地整地选择三年未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茄子、辣椒、西红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桐庐县大宗春播蔬粮兼用作物。由于其收获期大多在6月份,此时销售价格较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桐庐县局部地区开展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清明前后就开始收获。售价成倍提高,效益大增。但该种植方式,播种、收获马铃薯费工较大,且很容易造成马铃薯破损,商品性较差,如遇冷冬年份,造成冻害,收获期延迟,效益受到影响。鉴于此,我们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取得了成功。该方法主要表现为简便易行,省工省力,变传统种薯为放薯,变挖薯为拣薯,且薯块不破损,色泽鲜嫩,商品性好,稻草覆盖保温性能好,促进马铃薯年前生长,提早上市,产量不低于常规种植法。商品价值高。且通过稻草秸秆腐烂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育了土壤肥力,有利于后茬作物增产,经过两年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前,马铃薯种植采用一种排种勺式马铃薯播种机,这种播种机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但由于种薯块大小、形状不一,增加了马铃薯播种机的机械化种植难度,播种作业时经常发生种薯块在种箱下部堵塞、架空现象等。充种率低、补种难和漏播等问题一直是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