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胡萝卜是我国重要的根茎类蔬菜,种植面积大且产量高,为适应大面积播种的需求,胡萝卜机械化播种势在必行。为此,归纳了胡萝卜种子特性及种植农艺,分析了国内外胡萝卜机械播种技术,研究了适合胡萝卜播种的排种器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播种装备现状,提出了胡萝卜播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旨在为研制适合我国农艺要求的胡萝卜播种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精密排种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耕作方式的进步,我国的精密播种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精密排种器是精密播种机上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和播种质量。认识当前精密排种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于开发和研制符合农艺技术要求的精密播种机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对我国精密排种器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了精密排种器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精密排种器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是用机械完成花生生产农艺过程的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种、铺膜、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摘果和脱壳等机械化技术。在这些作业环节中核心内容是播种和收获环节,下面重点谈谈目前花生的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一、花生播种机械化技术(一)花生播种机械花生播种机械包括人畜力和机械牵引两大类。主要工作部件基本相同,包括种子箱、排种器、开沟器、覆土器和机架等。目前排种器主要分为组合外槽轮式和气吸式垂直圆盘式两种;常见的开沟器为  相似文献   

4.
董艳  杨坚 《农机化研究》2006,(12):76-77
排种器是播种机械的核心,是决定播种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设计排种器时,首先要对其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找出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因素,并作为后续设计的理论依据。为此,介绍了电磁振动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为电磁振动排种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包衣、播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振动—离心式包衣排种器,通过试验测定找出排种器主要部件的最佳设计参数。包衣排种器能够在种子播种作业时,一次完成种子包衣、播种作业,省去了包衣、烘干等过程。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器各项性能均能达到包衣、播种要求,并且能满足高速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播种动力消耗,提高播种质量,适应杂交水稻精量育秧播种农艺要求,设计一种气吸双层滚筒式排种器。阐述该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关键部件结构及参数设计,通过对排种过程的种子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播种质量与滚筒转速以及吸孔负压的关系。选取合格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振动频率、滚筒转速以及滚筒负压参数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51.8 Hz、滚筒转速为8 r/min及滚筒负压参数3.4 kW时,平均合格率为93.21%,平均重播率为3.97%,该排种器能够满足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7.
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杂交蒜尺寸差异大而导致排种过程中单粒合格指数低及漏播指数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以杂交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杂交蒜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农艺种植要求,构建了扰种齿曲面方程,确定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取种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基于EDEM软件对排种...  相似文献   

8.
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主要针对平均直径小于3mm的作物种子,是播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小颗粒作物种植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包括多种谷物、蔬菜、花卉种子等,种植面积占所有作物种植面积的22%。由于小颗粒种子具有颗粒小、质量轻、且外部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对排种器的研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本文综合介绍了排种器的种类、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国内外小颗粒播种机械研究现状,总结当前小颗粒种子排种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北方玉米播种垄作区内一些使用人工半自动化播种器材普遍存在的漏播、种子破损及重复播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安装在脚踏式玉米播种机上的踩踏气吸式微型玉米排种器。该排种器主要由支撑底座、踏板、活塞缸、排种嘴、种箱、吸种管及导种管组成,通过人工踩踏产生空气压力,并在气压、重力及震动的作用下实现玉米精量排种。田间试验表明:踩踏气吸式微型玉米排种器在播种频率为60~70次/min时,播种合格率为91.82%~92.17%,重播率为3.22%~3.45%,漏播率为4.61%~4.73%,均满足国家标准中对精密播种机的播种要求及玉米种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机械精密播种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节约成本、增加效率的适用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穴播是实现精密播种的主要技术,其中穴播器是实现穴播技术的关键部件.穴播机械也逐渐成为播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穴播机主要由排种器和穴播器两个核心部件组成.排种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播种需要均匀取种并排到穴播器当中;穴播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种子植入到成穴的土壤中。为了提高播种质量,首先,提高排种器排种精度;其次,缩短落种距离。因此,本文研究设计了小型穴播器。  相似文献   

11.
直播水稻是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它改革了常规栽培的育秧、拔秧、运秧和插秧等繁重工作,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为此,提出了水稻种绳直播技术,对水稻种绳捻制机的卷绳机构进行了种绳运动线速度分析和种绳单位长度捻劲个数分析,为今后样机的优化改进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层交叉导种板和播种盘结构的新型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通过种箱内各交叉导种板角度的变化,分析了种子在振动作用下的流动特性、筛分板和V形振动播种盘的结构;实现了振动流动式播种器的播种。整个播种过程中种子未受到任何机械力作用,突破了传统水稻播种器采用强制排种机构来分离种子的思路,减少了种子在分离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播种器容易伤芽、没有除杂环节、整机操作劳动强度大等不足之处,研制了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介绍了该流水线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设计的播种器由勺式槽轮将种子从种箱中播出,落于筛分板上,经振动筛分、除杂后进入到与其安装为一体的V形槽板上,沿V形槽板有序排队,最后经出口播出.设计的双层秧盘供送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供送装置实现了依次定位输送秧盘.整个流水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播种精度好、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气吸式超级水稻毯状苗盘育秧播种流水线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超级稻超稀植栽培对育秧播种要求严格的特点,设计了气吸式超级稻毯状苗盘育秧播种流水线.通过吸种板整盘吸种和弹性浮动导种栅格导向对靶投种组合,解决了超级稻育秧播种量小、种子在秧盘上的均匀分布及落种准确定位的问题,为插秧机的精量取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的育苗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机插秧的质量,对水稻培育壮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盘锦地区常用的水稻手扶式插秧机为例,对育苗播种量进行计算,结合实践经验,总结适宜盘锦地区水稻育苗的播种量以及播种作业原则。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Pro/E(三维建模软件)、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各自的特点,并以水稻直播机的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三种软件联合运用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电磁振动式水稻芽种播种机播种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室内物理试验,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排种盘振动速度、挡种板开口高度、播种机行走速度和隔振橡胶垫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与播种量、播种合格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挡种板开口高度小于7mm时有堵种现象;播种量与播种合格率随播种机行走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排种盘振动速度增大而增大;隔振橡胶垫刚度在1378.3N/mm左右时,播种量较大,播种合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出于节省农业生产的时间和人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日本研究了水稻不耕起旱直播和耕起旱直播以及湛水条播、湛水点播和湛水撒播技术,并研制了20多种直播机。本文全面阐述了日本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研究历程及水稻直播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对我国专用水稻排种器和直播机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成都平原的特点,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要则,研究设计了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解决了灌区内小麦播种行距小、播种机开沟器易堵塞等问题.田间试验表明,播种平均深度为3.57mm,平均宽度为5.51cm,平均行距为20.2cm.该机能在水稻留茬或秸秆全部还田的地上进行播种作业,一次进地可完成破茬或开沟、播种等作业,而且作业时土壤扰动小,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秧盘播种机是水稻工厂化育苗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对育秧质量、插秧效果有较大影响。介绍水稻高速精量秧盘播种机的结构,分析影响播种性能的因素。播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播种性能可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