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7,(2):172-177
为了探讨污水与镉(Cd)复合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实验室水培技术、紫外分光光度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复合胁迫致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各自空白对照相比,单一和复合胁迫在Cd~(2+)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株高和根长没有影响;在Cd~(2+)质量浓度为10~50 mg/L时,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对株高和根长则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与各自空白对照相比,2个系列Cd~(2+)均能诱导玉米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 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且随着Cd~(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双阶段性:低浓度增加缓慢,高浓度增加迅速;与Cd单一胁迫相比,复合胁迫4种酶活性的变化,在Cd~(2+)为0~10 mg/L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Cd~(2+)为10~50 mg/L时,均为复合胁迫显著高于单一胁迫(P0.05)。单一和复合胁迫均会导致玉米幼苗Cd积累,且Cd~(2+)质量浓度相同时,复合胁迫高于单一胁迫;在2个系列中,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增大,玉米幼苗Cd含量上升亦呈现双阶段性,Cd~(2+)为0~10 mg/L时增加迅速,为10~50 mg/L时增加缓慢。污水在Cd~(2+)质量浓度较低时可以缓解重金属Cd对玉米幼苗的危害,Cd~(2+)质量浓度较高时,则加剧对玉米幼苗的危害;Cd~(2+)为5~10 mg/L是污水与Cd复合胁迫诱导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敏感点,污水与高浓度Cd~(2+)复合胁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镉胁迫对菠菜和油菜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金属镉对蔬菜早期生长的影响,以菠菜和油菜2种不同蔬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Cd~(2+)浓度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油菜在Cd~(2+)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菠菜种子在Cd~(2+)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略高于对照组,在Cd~(2+)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浓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不同蔬菜种子对镉胁迫反应不一致,油菜具有更强的抗镉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柠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d~(2+)、Cu~(2+)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其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Cd~(2+)或Cu~(2+)胁迫条件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低浓度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甚至有促进作用,当Cd~(2+)浓度为10 mg/L或Cu~(2+)浓度为25 mg/L时柠条种子的萌发较快,发芽率相对较高;高浓度时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Cd~(2+)的抑制作用要高于Cu~(2+)。  相似文献   

4.
镉锌胁迫对小麦和2种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为CK,测定重金属锌、镉单一胁迫对小麦、地肤和稗草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种植物对重金属锌、镉的耐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对2种重金属离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随着Cd~(2+)和Zn~(2+)浓度的增加,除Zn~(2+)浓度50 mg/L下活力指数高于CK外,3种植物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Cd~(2+)浓度的增加,小麦和稗草幼苗的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呈下降趋势,地肤在25 mg/L、50 mg/L的Cd~(2+)浓度处理下幼苗相对根长显著高于CK;在50,100,200和400 mg/L的Zn~(2+)处理下,稗草幼苗的相对根长显著高于CK,在50和100 mg/L的Zn~(2+)处理下稗草幼苗的相对芽长显著高于CK,在50 mg/L的Zn~(2+)处理下小麦和地肤幼苗的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均显著高于CK。耐Cd~(2+)的强弱顺序为地肤小麦稗草,耐Zn~(2+)的强弱顺序为稗草地肤小麦。在萌发期2种杂草对Cd~(2+)和Zn~(2+)有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藻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不同质量浓度Zn~(2+)和Cd~(2+)的富集能力以及对其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Zn~(2+)、Cd~(2+)均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而且Zn~(2+)的富集量明显高于Cd~(2+)。当Zn~(2+)质量浓度为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快,当Zn~(2+)质量浓度超过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即Z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作用。Cd~(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 05 mg/L的Cd~(2+)作用96 h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d~(2+)质量浓度越高,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Zn~(2+)、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 20 mg/L和0. 15 mg/L时,连续培养24 h后,铜绿微囊藻的酯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当Zn~(2+)、Cd~(2+)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 20 mg/L和0. 25 mg/L时,与对照相比,藻细胞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降低。在Zn~(2+)、Cd~(2+)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芽盒滤纸发芽法,分别设置不同浓度Cd~(2+)(0、15、30、60、120 mg/L)、Pb~(2+)(0、100、200、500、1 000 mg/L)及Cd~(2+)与Pb~(2+)的复合溶液处理2个小麦品种,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根系生长等指标,以研究不同浓度Cd~(2+)、Pb~(2+)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Cd~(2+)、Pb~(2+)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根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单一低浓度的Cd~(2+)、Pb~(2+)处理与空白对照之间多数无显著性差异;Cd~(2+)和Pb~(2+)复合胁迫的强度要高于单一Cd~(2+)和Pb~(2+)的处理;淮麦33对不同浓度Cd~(2+)和Pb~(2+)及其复合胁迫的耐性高于烟农19。  相似文献   

7.
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研究Cd~(2+)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0.1~2.0 mg/L)Cd~(2+)处理抑制海菜花种子的萌发,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海菜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整体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当Cd~(2+)处理浓度较高时,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Cd~(2+)胁迫明显降低海菜花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着Cd~(2+)浓度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持续降低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Cd~(2+)胁迫浓度增大,其对海菜花的毒害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腐殖酸钠(HA-Na)对镉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溶液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HA-Na溶液对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Cd~(2+)胁迫使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及芽长均降低。低浓度的HA-Na提高了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芽长,部分缓解了Cd~(2+)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0μmol/L HA-Na溶液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但随着HA-Na浓度的增大,其对Cd~(2+)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HA-Na浓度达200μmol/L时,会明显加剧Cd~(2+)胁迫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治理和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榴对镉、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石榴在不同浓度梯度的镉(Cd)、铅(Pb)、锌(Zn)复合污染土壤下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运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对石榴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致表现为铅+锌镉+锌,镉+铅镉+铅+锌;石榴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好,对铅和锌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石榴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其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受到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梯度下(Cd~(2+)浓度为50 mg/L,Pb~(2+)浓度为1 500 mg/L,Zn~(2+)浓度为1 500 mg/L)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镉铅锌;重金属污染对石榴从叶转运重金属到茎再到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石榴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中生长旺盛,对镉、铅、锌吸收、富集及转运能力较好,可作为镉、铅和锌复合污染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0.
采集湖南某铅锌尾矿周边土壤,通过浓度梯度筛选得到1株耐镉菌株,菌株编号为KYN。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判断为贪铜菌(Cupriavidus sp.)。对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察、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Cd~(2+)浓度为250 mg/L条件下,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250 mg/L Cd~(2+)浓度≤700 mg/L条件下,菌株迟缓期均延长,但稳定期OD值与Cd~(2+)浓度为250 mg/L时相当;菌株对Cd~(2+)最高耐受浓度为700 mg/L。菌株对Pb~(2+)和Zn~(2+)均具有耐性,Pb~(2+)浓度和Zn~(2+)浓度大于500 mg/L时菌株生长受到抑制。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菌株对镉去除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在Cd~(2+)浓度为200 mg/L时达19.106 mg/g。可见,该菌有较好的耐镉能力和镉处理能力,为镉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株镉耐受性较强的弯孢属真菌C12进行分类鉴定,评估其对重金属镉的耐受能力,并初步分析和探讨其相关的镉耐性机制,为揭示真菌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及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C12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固体和液体2种培养方法研究不同Cd~(2+)质量浓度(0,20,40,80,160,320mg/L)下菌株C12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Cd~(2+)质量浓度下菌株C12培养液中pH值和有机酸含量以及菌丝内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菌株C12被鉴定为津田弯孢(Curvularia tsudae);该菌在Cd~(2+)质量浓度高达320mg/L时仍有菌丝生长,菌丝体干质量在固体培养时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Cd~(2+)质量浓度为20mg/L时达到最大(P0.05),而液体培养时却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P0.05);培养液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较高,琥珀酸仅在高Cd~(2+)质量浓度(80~320mg/L)时才会产生,未检测到草酸和酒石酸;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琥珀酸质量浓度以及菌丝内的GSH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60mg/L时达到最大(P0.05),而培养液的pH值并无显著变化(P0.05),但均显著低于不加镉的对照(P0.05);菌丝内的MDA含量则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再降低后又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津田弯孢C12具有较高的镉耐受性,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和镉耐受性明显优于固体培养,GSH和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大量积累可能是其减轻镉毒害、提高镉耐受性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镉对果蝇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拟果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40、80 mg/L)Cd~(2+)在果蝇体内的积累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在果蝇体内的积累量与培养基中Cd~(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镉胁迫下果蝇的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延长,化蛹量和羽化量显著减少,幼虫和成虫质量显著降低,雌雄果蝇体内的脂肪含量随Cd~(2+)质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较低质量浓度Cd~(2+)(5、10 mg/L)胁迫对果蝇的性别比没有显著影响,较高质量浓度Cd~(2+)(20、40、80 mg/L)胁迫时果蝇性别比显著升高。说明镉对果蝇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果蝇有潜力成为环境镉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在水温为21~23℃、盐度为32.1、p H为8.2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Zn~(2+)、Cu~(2+)、Cd~(2+)对湿质量为(73.28±6.11)g的成体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偏顶蛤死亡率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蛤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Pb~(2+)372.392、223.357、129.122 mg/L,Zn~(2+)292.415、113.501、62.230 mg/L,Cu~(2+)3.373、1.189、0.506 mg/L,Cd~(2+)106.170、47.973、24.949 mg/L;Pb~(2+)、Zn~(2+)、Cu~(2+)、Cd~(2+)对偏顶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91、0.622、0.005、0.250 mg/L。研究表明,单一金属对偏顶蛤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Cd~(2+)Zn~(2+)Pb~(2+),其中Cu~(2+)对偏顶蛤属于高毒性,而偏顶蛤对Pb~(2+)、Cd~(2+)均具有极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抗重金属污染的园林花卉品种,以三色堇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铅(Pb~(2+))和镉(Cd~(2+))复合胁迫对三色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色堇对Pb~(2+)和Cd~(2+)复合胁迫有一定的耐性,Pb~(2+)、Cd~(2+)复合胁迫下,三色堇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在复合胁迫浓度为(50+2)mg·L~(-1)和(100+4)mg·L~(-1)有略微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在复合胁迫浓度(50+2)mg·L~(-1)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随着Pb~(2+)和Cd~(2+)复合胁迫的增加,三色堇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越来越明显。Pb~(2+)、Cd~(2+)复合胁迫对三色堇的根长和胚芽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5.
从攀枝花矿区淤泥样品中通过逐级提高Cd~(2+)浓度进行驯化,获得1株高耐镉菌株PFYN01,经16S rDNA PCR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最大耐Cd~(2+)浓度为3 900 mg/L。研究初始Cd~(2+)浓度、pH值、菌量对菌株吸附Cd~(2+)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叶里红外光谱(FTIR)探究菌株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FYN01在初始Cd~(2+)浓度为75 mg/L、菌量为1.0 g/L、pH值为5.0时,对Cd~(2+)的吸附率达到34.98%;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974 mg/g。对比分析Cd~(2+)吸附前后的细胞形态和红外光谱变化,证实了"细胞成分羟基(O—H)、酰胺基(N—H)、烃基(C—H)、羧基■、羰基(—COOH)参与了Cd~(2+)与PFYN01的相互作用"的结论。PFYN01是一株对Cd~(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细菌菌株,对其吸附Cd~(2+)影响因素及吸附机制研究的结果将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种植印度芥菜的盆栽土壤(ρ[Cs~+]为10 mmol·kg-1)中筛选出淡紫拟青霉(A10),通过测试分析A10溶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类似物及其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的影响,研究A10的植物促生特性及其发酵液在印度芥菜蓄积Cs~+过程中的作用,为植物-微生物互作在Cs~+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互作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显示:A10对Cs~+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强,ρ(Cs~+)为50~100 mg·L~(-1)时A10的溶磷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Cs~+处理及外源色氨酸均可显著诱导A10分泌IAA类似物;用1/2 Hoagland营养液稀释A10发酵液后再配制ρ(Cs~+)为25~100 mg·L~(-1)的处理液,用其培养印度芥菜,ρ(Cs~+)为0 mg·L~(-1)(CK)时A10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根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生长素效应,稀释35倍时的促根效果最佳;A10发酵液稀释5、35倍和55倍条件下,ρ(Cs~+)为100 mg·L~(-1)时幼苗地上部Cs~+蓄积量均显著升高,其中稀释35倍时Cs~+蓄积量达最大值,地上部为8.86 mg·g-1DW,地下部为16.76 mg·g-1DW,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与其吸收K+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A10具有显著的植物促生特性,A10发酵液有利于提高印度芥菜幼苗对外源Cs~+的蓄积。  相似文献   

17.
以菜用大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铅溶液(0、50、150、300、600、1 200 mg/L)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为0~300 mg/L时对菜用大黄种子发芽指标影响不大,随着Pb~(2+)浓度的升高出现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菜用大黄种子萌发对铅有一定耐性。幼苗形态指标在Pb~(2+)浓度为0~50 mg/L时最高,当浓度大于50 mg/L时各项指标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Pb~(2+)浓度的升高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镉和铅对黑斑蛙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和Pb~(2+)浓度低于1.0 mg/L时对CAT活性起诱导作用,最大值出现在0.5 mg/L附近:而高浓度Cd~(2+)和Pb~(2+)(高于1.0mg/L)对CAT起抑制作用.CAT活性对2种重金属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相同实验条件下,各浓度Cd~(2+)对CAT的诱导作用高于Pb~(2+).黑斑蛙肝脏CAT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反应敏感,对重金属的早期污染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水体中镉(Cd~(2+))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效果,以刺参幼参(体质量8.87 g±1.12 g)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6~18℃下,探讨水体中不同浓度Cd~(2+)(0.005、0.025、0.050、0.250、0.500 mg/L)胁迫下幼参体内MT含量随Cd~(2+)胁迫时间(0、12、36、60、84、108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延长,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36 h时各组织中MT含量最高或相对较高;Cd~(2+)胁迫36 h时,幼参体内MT含量依次为肠道呼吸树体壁,且Cd~(2+)胁迫后幼参各组织间M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下,Cd~(2+)浓度试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d~(2+)胁迫各时间点,幼参肠道和呼吸树中MT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显著"阶梯式"升高(P0.05),体壁中MT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d~(2+)浓度为0.025、0.050 mg/L时,体壁中MT含量相差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Cd~(2+)浓度最高组(0.500 mg/L)(P0.05)。研究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刺参组织合成金属硫蛋白,其中对肠道和呼吸树的诱导效果最明显,36 h即可达到较为显著的诱导效果,因此,刺参肠道和呼吸树组织中的MT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中重金属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果蝇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通过在果蝇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和同时添加Pb~(2+)和Cd~(2+),研究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果蝇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10和20 mg/L的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果蝇的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延长,体重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10 mg/L 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果蝇性别比没有显著影响,20 mg/L 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使果蝇性别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相同浓度Cd~(2+)比Pb~(2+)对果蝇的毒害作用更大,相同浓度的Pb~(2+)、Cd~(2+)复合胁迫对果蝇的毒害作用高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