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桉树连栽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在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桉树不同连栽代次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并进行连栽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桉树连栽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特别是表层有机质,且会造成土壤氮、磷、钾含量下降,土壤表层钾含量和中下层全氮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保持自肥+科学施肥+施用菌肥,改变耕作制度,发展复合经营,优化林分结构,降低养分移出强度,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2.
桉树速丰林风灾后的技术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漳州地区温暖多湿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大力发展桉树速丰林,但该地区频繁的台风,也成为制约发展桉树速丰林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台风对不同种植年度桉树速丰林的影响,以及风灾后的技术处理和如何预防台风对桉树的危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桉树在广东迅速发展。随着大面积营造桉树人工林,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桉树人工林发展存在的主要争论焦点之一是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可能会导致地力衰退,而人为因素也可能加剧导致桉树林地力衰退。一是有些地方在急于发展经济或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一哄而上,盲目造林,不适地适树,形成桉树低产林,  相似文献   

4.
薪炭林调查     
选择我县山区、半山半坝区、坝区、河坝区,有代表性的队,调查营造新炭林的效益.地处山区的老马公社龙泉大队,1962年营造薪炭林,连续五年,每队撒播马桑4000多斤,每年育桤木、桉树、旱莲、柏树、松树、洋槐5—6亩.五年来已栽满山坡、沟渠、四旁,有森林面积2100亩,解决了烧柴.现该队每年生产薪炭柴能烧300多个砖瓦窑(每窑装一万砖瓦).每年户平可余柴3000多斤.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桉树种植过程要结合营造技术的具体要求,合理化践行管理策略。分析了桉树精品林的林地选择及良种选择,从林地整理、造林密度的选择、造林整地、苗木处理、抚育管理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桉树精品林的营造技术,旨在为相关地区桉树精品林营造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江西桉树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近年来,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在江西省得到了迅猛的扩大。然而,人们对桉树的生境还不甚了解,对发展桉树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分歧。认为发展桉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桉树生长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问题,把握其关键所在;在江西省的桉树适生区内,应合理布局,集约经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末至2014年初云南省发生了雨雪灾害,本文在调查楚雄州冻害对桉树人工林影响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气象、树种、林龄、海拔等因子对桉树冻害形成的影响,初步总结出楚雄州主栽桉树品种的适栽海拔范围,为今后科学发展桉树产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桉树是世界著名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福建省永安市自1992年引种桉树以来,至今已在山地丘陵营造2776.3公顷的桉树人工林,是全省山地种植桉树面积最大的县(市)。桉树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用材,因其木材富含芳香油,长期以来被视为食用菌栽培禁用树种。本试验采用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木材适宜栽培食用菌特别是珍稀食用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原料林优良造林树种。这为缓解菌林矛盾,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培育中大径材林,不仅契合国家储备林的培育理念,也能提升桉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阐述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培育现状,分析了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延长轮伐期的可行性策略:1)金融机构强化桉树人工林认知,适当延长涉林贷款期限;2)林业主管部门澄清桉树种植诸多误解,加大延长轮伐期宣传工作;3)相关国企、国有林场率先延长轮伐期,作好桉树科学经营示范。研究可为推动广西桉树人工林延长轮伐期、加大中大径材林培育力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桉树人工林发展态势与持续经营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福建省桉树发展态势,针对桉树速丰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林地合理规划、立地与树种或品种相匹配、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强化桉树速生林科学经营技术等维护地力、改善生态环境,以利于持续经营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简述钦州市桉树速丰林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从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森林资源、缓解木材市场供需矛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造纸和木材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保障等方面分析钦州市发展桉树速丰林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桉树的生态作用,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加强良种选育,转变栽培模式、提倡复合经营,科学规划林区、严格选择造林地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灌草丛和马尾松林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及脲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与灌草丛、马尾松林地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栽植桉树对林地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雷州林业局自1954年建场以来,营造桉树为主的人工林79万余亩。从1970年开始小面积主伐,生产各种木材120多万立方米。全局桉树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80%,主要桉树有窿缘桉、柠檬桉和几个自然杂交的桉树。这些杂种桉面积约13万亩,占桉林面积21.7%,为了寻找适于雷州生长的速生树种,寻求早出材,多产材,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三单”选种试验,在群众性选育良种的基础上,品选出雷林1号桉等几个自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桉树木片林经营模式初探刘世荣,吴英教桉树是我国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随着国际市场上造纸原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对桉树木片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根据桉树早期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缩短生产经营周期,寻求桉树木片林的最佳经营模式,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上的次生阔叶林、桉树施肥林、厚荚相思林、不施肥连栽桉林地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较土壤有机质、全氮能更灵敏地反映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因此,初步认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以作为砖红壤土壤质量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雷州半岛1982年至1987年共营造桉树工程林14.93万亩,国家每亩工程林补助仅10元,群众投劳、筹资不一,造林措施不一,因而桉林生长存在差异。今年开始,雷州半岛计划营建桉树木片、造纸基地林(简称专用林)。为探索群众性种植桉树专用林既丰产又经济的途径,我们于1988年4~7月对近几年营造的桉树工程林进行调查。借鉴这些调查,对营造桉树专用林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5):F0002-F0002
Roger Arnold博士系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林业与林产品研究所桉树育种专家。1999年受聘来湘,就桉树引种、驯化、选优、繁育、示范栽培与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推广交流。在长达8个年头的合作中,Roger Arnold博士先后14次来湘,帮助湖南开展桉树种类种源试验,并且选育出了适合湖南发展的耐寒桉树品种——邓恩桉。目前湖南耐寒桉树从无到有,发展了将近4万公顷。耐寒桉树在湖南作为短周期(约7年可以砍伐)工业原料林,已越来越受到企业、个人及政府投资的青睐,已成为林纸一体化的最佳树种选择之一。鉴于Roger Arnold博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引种桉树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桉树引种已有百年历史,追踪桉树在中国的发展和利用现状,将对我国桉树直至林产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桉属树种在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种植,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占全部人工林面积的40%。由于桉树人工栽培面积大,对良种的需求量也大,近年来世界上陆续开展了桉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试图提高桉树改良的效果,加快改良速度。与其它主要造林树种的情况相似,桉树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于农作物,而且桉树本身也晚于杨树、松树等树种。主要工作都是在近5年内开展的,有关研究只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但桉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群体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s)定位,遗传转化等。  相似文献   

20.
桉树是速生丰产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省桉树发展很快,已由一般的四旁植树转为成片上山营造速生丰产林。去年全省造林成效检查结果表明,桉树已成为我省第三个主要造林树种,而在滇西片,桉树在22个造林树种中面积比重则占首位,达20.7%。但是,检查结果也表明,在桉树造林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