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发病情况 在我国,养殖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最早于2000年春季在大连确认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尔后,在大连,陆续于2002年春季发现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和2龄鱼,并发现于室内水槽培育1月龄稚鱼,于2002年夏秋季发现于海面网箱养殖1~3龄鱼,于2002年秋季发现于池塘培育出池后转放到海面网箱暂养的当年鱼,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确保养殖鱼类安全越冬,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越冬鱼生长期健康养殖技术、越冬鱼类安全检查、越冬鱼病害防控于增强免疫、越冬鱼栖息环境修复与养护、封冰期管理、解冻期和解冻后处理和技术示范展示这几方面,来介绍越冬技术。北方池塘封冰期最长可达150天以上,影响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越冬鱼的健康状况。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池塘放养密度和产量越来越高,个别渔区单产水平已经突破了3500kg,饲料营养保健需求和饲料成本矛盾、养殖病害与越冬鱼健康矛盾越加突出,养殖鱼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在饶阳县姚庄鱼种场搞非洲鯽鱼越冬试验已有四年之久,现已试验成功。第一年越冬是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的。这一年冬用三百九十尾非洲鲫鱼,在一个养水葫芦的地窖里越冬,用四个缸、周围填马粪保温。由于水温底,大部份鱼死亡,到一九七六年春放时只剩了三十六尾,成活率9%。一九七六年冬,建了简易温室,安装了玻璃窗,增  相似文献   

4.
<正>一、越冬池的准备1.利用温泉水越冬越冬池水深应在1米以上,出水量与进水量尽量相等。根据水流量确定放养量并适当投喂饲料。进、排水处需设拦鱼设施以防逃鱼,水温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池塘鱼类越冬的规模越来越大。黑龙江省1988年越冬秋片总量已达15354吨,价值达6000万元以上,最近几年,企业买秋片越冬转年卖春片的越来越多,企业为了避开秋季商品鱼价格偏低问题;把商品鱼越冬转年卖开江鱼的也越来越多,使池塘鱼类越冬有逐步变成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海鳀鱼越冬洄游分布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1~2003年间秋、冬季调查资料,对黄海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利用一个以温、盐为参量的刻画海区物理环境对鳀鱼适合程度的指标(环境适合度),对环境因子在鳀鱼洄游分布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定量探讨。结果表明,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呈现出一种为温盐环境因子所“驱动”的态势;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是其两个主要控制因素。秋季黄海冷水团决定着鳀鱼的洄游与分布,鳀鱼主要聚集于黄海冷水团的边缘、底层水温11~12℃等温线附近,冷水团边缘应是鳀鱼越冬洄游的主要路径。冬季黄海暖流决定了鳀鱼的越冬分布,鳀鱼主要密集于黄海暖流入侵所形成的暖水舌边缘、水温11~13℃等温线附近。物理环境适合度与鳀鱼的分布有着良好的匹配,适合度由低到高的负梯度方向决定了鳀鱼的越冬洄游路线,适合度高值区恰是越冬鳀鱼的密集区;表明适合度可作为一有效环境指标在预测鳀鱼密集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室内越冬及生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2月20日至2003年4月8日对10万尾(鱼免)鱼进行室内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冬成活率为86.6%.试验还表明(鱼免)鱼幼鱼在14.5℃以下摄食开始减少,到13.2℃摄食率仅为18.2%.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20日至2003年4月8日对10万尾(鱼免)鱼进行室内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冬成活率为86.6%.试验还表明(鱼免)鱼幼鱼在14.5℃以下摄食开始减少,到13.2℃摄食率仅为18.2%.  相似文献   

9.
李美玲 《科学养鱼》2023,(10):53-54
<正>近几年越冬后的大宗淡水鱼都出现了集中的暴发性死亡,尤其是草鱼、斑点叉尾、黄颡鱼、加州鲈和异育银鲫等吃食性鱼发生所谓的“越冬综合征”,主要症状大都表现为:肿嘴肿眼,头部眼眶周围肿胀、淤血至溃烂,有的眼球白浊凸出,上皮组织脱落,体表有充血、溃烂,尾柄到尾鳍发白、红肿乃至于溃烂。部分病鱼还伴随着水霉继发感染。这些统称为“越冬综合征”,主要是由秋季和越冬期间管理不当所暴发出的疾病。笔者对鱼的“越冬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量地阐述了鲤和鳙混养越冬对其成活率及代谢的影响。工作完成于1983—1984年。秋季捕捞时当年鱼的密度为5.8万尾/ha。当年鱼越冬试验在网箱中进行。网箱设置于生产性越冬池出水口附近。箱内鱼的总生物量为6kg/m~3。据我们的资料(谢尔宾娜,1984),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情况 在我国,养殖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最早于2000年春季在大连确认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尔后,在大连,陆续于2002年春季发现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和2龄鱼,并发现于室内水槽培育1月龄稚鱼,于2002年夏秋季发现于海面网箱养殖1~3龄鱼,于2002年秋季发现于池塘培育出池后转放到海面网箱暂养的当年鱼,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气温较低,鱼类生长期短,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越冬期,这样建立鱼类温室越冬势在必行。它不仅对缓解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保证地产鱼的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冬季对鲜活鱼的需求,繁荣了水产品的市场,也增加了养鱼经济效益。为了搞好鱼类温室越冬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是深受北方地区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欢迎的名优鱼类.近些年来,随着北方高寒地区黄颡鱼鱼种生产量的大幅增加,过去那种和其它鱼类混合放养越冬的方法已适应不了黄颡鱼生产需要,其主要问题是黄颡鱼鱼种出池困难,且容易受伤,养殖成活率较低,亟需对越冬方法进行改进.为此,2015~2016年,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黄颡鱼鱼种专池越冬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越冬技术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泥鳅是两年成熟鱼类,越冬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二是平衡市场供需,解决了商品鳅秋季集中上市,而春夏两季又无鱼可售的局面;三是解决了鳅苗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挑选合适的留种亲鳅越冬后进行人工繁育。现将泥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搞好池塘养鱼安全越冬综合管理,可以避免鱼病和“闷塘”的发生所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 加强越冬前的饲养 秋末冬初对越冬鱼继续投喂麦麸、饼类等精料;同时适当施肥,使水质保持中等肥度,透明度为30~40cm,以便鱼能增强体  相似文献   

16.
革胡子鲶是铜仁市引进饲养的一种主要养殖鱼类。由于胡子鲶耐寒力较弱,在我地越冬时须采用温泉、地窖、温棚以及室内越冬等不同的方式,越冬效果都较好,也有多年的成功经验。但近两年来,越冬鱼在每年4月份暴发赤鳍病,引起越冬鱼种和亲鱼大批死亡,因该病少见,现报道如下。 一、越冬情况 病例1:1991年本地养鱼专业户李某在11月下旬将100余尾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徐新华 《淡水渔业》1985,(2):29-31,34
<正> 根据我县近三年来的稻田养鱼实践,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四个方面,即鱼溜,鱼沟的开挖和布局,放养品种及数量,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以及鱼类度夏、越冬的方法等。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养鱼稻田的条件及鱼溜,鱼沟的开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养成商品鱼,优点是养成的食用鱼规格大,效果好。但越冬成本高,大量鱼种越冬比较困难,因此依靠越冬鱼种大规模养殖食用鱼就受到了限制。而开展淡水白鲳早繁,育成的早繁夏花当年可养成商品鱼上市,这样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从1990年起对淡水白鲳早繁技术,特别是越冬亲鱼的培育,室内发塘等  相似文献   

20.
提高河鲀室内越冬效益的几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降低越冬成本 ,提高越冬成活率是提高河鱼养殖全过程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笔者自 2 0 0 2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乐亭县水产资源增殖站利用两座对虾育苗室 ,进行河鱼室内越冬。放入平均规格 1 30 g的河鱼种 5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