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花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大花蕙兰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取材部位,纤维素酶浓度,甘露醇浓度以及酶液各成分的浓度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片为材料,在1%纤维素酶+0.3%果胶酶+0.2%半纤维素酶+11%甘露醇的组合中酶解,经25±1℃,30r/min,筛网过滤,离心洗涤,漂浮纯化,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到10 ̄6个鲜重。  相似文献   

2.
提取冬小麦苗期叶绿体,研究了La3+离子作用下的Hill反应活性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La3+离子对于Hill反应过程的两个关键部位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这两个关键部位结合La3+离子的别构位点数目分别是5~6,9~10个。这可能是La3+离子促进冬小麦光合作用机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工感染MDV雏鸡免疫器官中巨噬细胞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酸性一d一醋酸萘酯酶(ANAE)组化染色法,对健康和免疫后接种MDV雏鸡免疫器官中ANAE ̄+巨噬细胞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表明:两个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巨噬细胞数,在接毒后15天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在40天左右法氏囊中的ANAE ̄+巨噬细胞数再次出现一明显的峰值;免疫攻毒组在接毒后前10天的增殖较健康攻毒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猪消化代谢试验对糙米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猪消化代谢试验法,以健康的湖北白猪Ⅳ系3头,体重45kg左右,去势后做三期试验:Ⅰ期为基础日粮试验,Ⅱ期为基础日粮+糙米试验,Ⅲ期为基础日粮+玉米试验,研究糙米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糙米和玉米的总能分别为16760.60、16747.62kJ·kg~(-1),消化能、代谢能分别为14594.77±76.20,13563.98±164.12J·kg~(-1)和14205.39±240.32,13272.99±276.33kJ·kg~(-1);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72.22%和70.11%,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6.73±2.27%和87.26±1.5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80%和8.60%,其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3.71±3.17%、65.03±3.16%和69.17±1.00%、59.89±1.59%;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是8.57%、8.56%,其平均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是74.43%、70.97%和59.79%、56.44%。试验结果表明:糙米和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当,糙米各营养成分的表现消化率或表观代谢率均高于玉米,因此,用糙米作能量饲料来代替玉米喂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密切。本研究明确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C)、有效积温常数(K)和发育数学模式(y)分别为:卵期C=9.30±1.84(℃),K=121.03±13.90(日度),y=9.30+121.03x;若虫期C=10.31±3.15(℃),K=174.41±36.03(日度),y=10.31+174.41x;整个世代C=10.82±1.16(℃),K=291.07±21.26(日度),y=10.82+291.07x。经推算验证,与各地实际发生世代数基本一致。鉴于生长季世代重叠严重,防治上宜药杀越冬成虫于早春产卵之前;生长季结合采摘同时治虫,则宜掌握幼龄若虫盛期及时施药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自不同地区10个土样先经盆栽黑麦草耗竭并去除根系过2mm筛作供试土样。再向土样中以摩尔比2.8:1同时加入K ̄+时,土壤的铵固定量比单加处理略有增加,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6~10之间。降低同时加入的:K ̄+摩尔比至1:1.4,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1.3~2.0之间。先加钾100mg/kg培养48h后,再加100mg/kg续培养2h,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1~2.3之间。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有优先固定铵而少固定K ̄+的现象,无论K ̄+,同时加入还是K ̄+先加入者均如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对氯偶氮胂与钙的显色反应的有关问题。根据对氯偶氮胂与钙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性质,提出了测定土壤浸出液和天然水中微量钙的吸光光度法。试验表明,在pH=12 ̄13的NaOH介质中,对氯偶氮胂与Ca^2+形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5nm。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635=1.3×10^4。测定时Ca^2+浓度在0 ̄1.6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中Ca^2+与显色剂的摩尔比为1:  相似文献   

8.
低温处理接入龙眼桔小实蝇杀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桔小实蝇卵和各龄幼虫置于低温下测定,获得对低温忍耐力量强的2 ̄3龄幼虫接入龙眼果实中,置于1℃(±0.1℃)下,至果心温度达到此温度时,然后储藏13d感染在龙眼果实中的2 ̄3龄幼虫100%被杀死。  相似文献   

9.
和缓艾美尔球虫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纯种卵囊,该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形,囊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和极帽。卵囊内有1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2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14.60±1.12)μm×(13.96±1.05)μm,测100个孢子囊的平均大小为(7.88±0.64)μm×(4.77±0.39)μm。潜隐期为95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5h,虫体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就以上指标对照文献,鉴定该种球虫为和缓艾美尔球虫(EimeriamitisTyzzer,1929)。用此球虫卵囊10万和50万个分别感染10日龄AA肉鸡各10只,另设10只为不感染对照组,结果感染组的平均增重与不感染对照纽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道病变记分和死亡率均为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kanzawaiKishida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发育历期的观察,结果表明;35℃,RH60%完成一代需6.23±0.44d;30℃,RH65%完成一代需10.89±0.5d;25℃,RH70%完成一代需9.166±1.14d;20℃,RH75%完成一代需15.92±1.1d;15℃,RH80%完成一代需27.49±2.23d。江西一年可能发生13~16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95±0.79℃,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为166±3.773日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冷害对采后"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及木质化的影响,旨在阐明冷害温度下枇杷果实品质劣变,特别是木质化败坏的规律,为枇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大五星"枇杷采后分别于冷害温度[(3±1)℃,简称3℃]和非冷害温度[(8±1)℃,简称8℃]贮藏30d,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组的品质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条件下枇杷果实在第10天开始出现冷害症状,随后日趋严重,而在8℃条件下的果实30d内发生冷害程度很轻。冷害会加速枇杷采后失重率、膜透性、木质素、PAL、POD活性的上升,促进TSS、TA和VC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2个茉莉品种苗期经低温(3±1℃)处理后,嫩梢组织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水解活性先升高,尔后下降.在处理期间双瓣种 ATPase 水解活性变化幅度比单瓣种小.低温处理3d 后电泳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活性及其酶带数增加.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至0±1℃,植株出现伤害症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电解质渗出率增加,而 SOD 的明显下降比电解质的大量泄漏出现得早.抗寒力不同的2个品种在 SOD 活性及电解质泄漏的变化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验分别采用0(对照CK)、1/1 500、1/1 000、1/500和1/100(w/v)5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二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再于(6±1)℃下低温胁迫5 d,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冷害指数较小,叶片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和Vc、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根系活力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MDA含量较低;胁迫后于温室自然条件下恢复5 d,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幼苗的干物质增加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较高。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明显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冷害的关键期及生育不良型冷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果是利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形成的垂直气温条件的差异,采取地理播种法和地理移栽法取得的。低温对玉米生育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积累过程。幼苗期低温处理,对抽穗、成熟和产量的影响甚小,随着处理期后延,减产逐渐加重,以灌浆期低温处理为最重。因此,低温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期是抽穗后的灌浆期。玉米早熟种从抽穗到成熟需要积温800℃,还需要≥20℃的高温日数20天以上,才能成熟良好。玉米冷害除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外,还有生育不良型冷害。该类型特点是:苗期阶段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但不延迟玉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苹果梨采后经水杨酸(SA)处理后24 h,损伤接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在常温(17±2 ℃)贮藏10 d,或经低温(2±1 ℃)贮藏27 d后再在常温(17±2 ℃)贮藏10 d,测定病斑面积。结果表明,0.5 g/L和1.0 g/LSA处理抑制了病斑扩展。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SA的抑制效果。此外,SA能保持常温贮藏苹果梨的果实硬度,但降低了TSS含量,对总酸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抗冷性不同的玉米幼苗(1—4级,抗冷性递减)为材料,研究了其线粒体ATP酶在11℃、24℃的活力、温度变化时其活化能(Ea)的突变温度以及线粒体膜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11℃条件下,ATP酶活力随品种抗冷性增加而增强;酶活化能折,点温度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膜脂不饱和度控制着ATP酶的活力,Ea的折点温度受膜流动性的影响并与品种抗冷性有关,我们认为ATP酶Ea的折点温度可作为玉米幼苗抗个性生化指标。另外通过玉米幼苗抗冷性锻炼表明:ATP酶Ea折点温度没变化,说明幼苗抗冷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17.
方雷  李团结  胡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43-6444
[目的]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养驴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头3-4岁雄性疆岳驴为试验动物,采用全收粪消化试验研究400g/d精料水平下疆岳驴对麦秸、稻草、玉米秸秆和青贮日粮的利用率。[结果]疆岳驴对青贮日粮干物质、有机物、NDF、ADF和能量的采食量分别为(2 909.08± 208.65)g/d、(2 565.20±166.25)g/d、(1 640.96±216.36)g/d、(1 036.48±138.23)g/d、(50.88±3.62)MJ/d,均低于其他3组,而对青贮日粮中这几种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59.10±4.62)%、(64.20±4.03)%、(60.71±4.25)%、(52.79±5.13)%、(61.92±4.32)%,均高于其他3组;疆岳驴对麦秸、稻草和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对麦秸、稻草中NDF、ADF、有机物和能量的消化率均低于玉米秸秆。[结论]疆岳驴对青贮日粮和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被稀硫酸预处理后,经纤维素酶转化,并利用混合茵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唐山丰润当年产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用1.0%的稀硫酸预处理,用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在纤维素酶、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共同作用下采用同步糖化共发酵法生产乙醇。[结果]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生产的最适条件为:玉米秸秆由稀硫酸处理后,滤渣中添加适量营养,接入1.8×10^7~1.9×10^7个/g底物Tr/choderma reesei TJK-108孢子悬浮液,于30℃固态培养7d。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周期72h,转速120r/min,纤维素酶用量35IU/g(对底物),热带假丝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2:1,酵母菌接种量为10%。在最适发酵条件下,乙醇产率为0.150g/g(乙醇/玉米秸秆),比其他试验组产率都高。[结论]玉米秸秆是价廉易得和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被纤维素酶转化后可以生产乙醇部分替代石油,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而且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 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 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 72 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 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