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诱变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空处理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的萌发率有明显的影响,但未出现遗传变异的突变体。经生育期观察,高空处理的19号满江红品系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且表现出一定的耐荫性。可望利用高空诱变作为满江红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诱变的效应 ,结果表明 ,高空处理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1] ,在生物学观察测定的基础上引入生化测定方法 ,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经高空处理与留地对照满江红 3个品系体内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变化趋势。其结果再次表明 ,光照影响各满江红品系的生长速率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 ,各品系的生长速率都下降 ,但在低光照下 ,经高空处理的 19H品系其体内PPO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系 ,同样的也比留地对照的同一品系 19CK高 13.8% ,充分说明经高空处理后的 19H品系耐荫性得到明显提高 ,初步论证了以高空诱变作为满江红品种改良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满江红产生孢子果如同高等植物产生种子一样,都是生物体用来抵抗不良环境、保存自身、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可是满江红不同品种产孢的条件各不相同,在福州的自然条件下,只有少数满江红品系能够结孢。目前,满江红产孢诱导条件尚未掌握,人工诱导产孢技术尚未形成,所以,想要把满江红有性繁殖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资源保存,有性杂交等),则必须用最有效的贮藏方法把有限的孢子果贮藏妥当,以供利用。然而,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贮藏方法为水介质贮藏法[1],在实际工作中已发现该法贮藏时间短,发芽率降低很快。为了获得贮藏满江红孢子果的合适方法,本试验采用不同温度和介质组合6种贮藏方法进行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从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与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的有性杂交后代中得到育性正常的大小孢子果,采用光学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来自亲本和子一代杂种大孢子果的孢囊外周壁和浮膘表面形态以及小孢子果泡胶块上的钩毛形态和钩毛横隔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满江红分类及杂种鉴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共聚集扫描图象系统(LCSIS)和透射电镜追踪和表征满江红鱼腥藻在发育中的满足江红孢了果内的去向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进入满江红孢子果的鱼腥藻营养细胞连锁体与孢子果的长轴大体呈平行状态,并活跃排列,最后形成鱼腥藻营养细胞群体。该群体占据了整个孢子果果腔和大孢子囊周围一切可用的间隙。当果腔开口闭合时,部分营养细胞开始了向厚垣孢子分化的进程。在孢子果发育中期,果腔内的营养细胞连锁体都变成了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萍在绿肥中的重要地位,近年国内外正加紧对它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有关红萍的形态学资料,目前仍多参照smith(1955)的细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手绘模式图。对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性繁殖器官孢子果和固氮机构共生腔的细微形态构造,尚未见于文献。尤其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萍种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Nakai)资料更缺。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满江红小孢子果与背叶及其共生腔构造的观察结果,可供研究红萍有性繁殖和固氮生理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显微解剖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羽叶满江红、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以及它们的无藻萍的茎尖、叶腔和腺毛。对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正在萌发的大孢子果和胚的微形态也作了研讨。在满江红的茎尖或胚即有腺毛发生,未分化的鱼腥藻或厚垣孢子总是有选择地附着于腺毛上。每片叶片至少有两个初生分支腺毛。它们是鱼腥藻由茎尖进入叶腔的桥梁。腺毛除了具有运输的功能外,很可能是蕨体用来吸收和识别共生藻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果榛子白粉病的发生规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对大果榛子白粉病病菌无性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氮源处理中最适于大果榛子白粉病病菌无性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铵;中性条件下适于孢子的萌发;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20℃;24h全光照条件下更适宜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始新世满江红在地球气候从“温室”效应向“冰室”效应转变的过程所起的作用入手,指出满江红具有在未来生态农业应用的潜力,包括作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原料、作为控制农业生态环境和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作为外太空开发的先行植物等。并提出要加强满江红在节能、环保和有机肥源、外源基因导入和满江红孢子果生产技术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满江红在未来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满江红三膘亚属(Euazolla)4个种——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和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孢子育性特点;卡洲满江红2个品种,其它3个种及种间杂种F1代小孢子育性特点。影响小孢子育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讨论了小孢子育性研究对满江红物种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诱变剂EMS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3个pH值缓冲液,4个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及6个时间处理,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诱变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缓冲液pH值为7.0时,经0.03mol/LEMS溶液处理6~8min,小麦条锈菌条中27号小种夏孢子的死亡率达83.6%~85.8%,符合微生物诱变经验指数最佳诱变剂量的选择标准。不同毒性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对EMS的敏感性不同,且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毒性较弱小种的生活能力及抗逆能力明显强于毒性较强的小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的离体小孢子,研究了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特性 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将发育到单核晚期一双核早期的小孢子分别接种于含10、20、50、100 mg/L秋水仙碱的 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24 h或48 h进行染色体加倍,然后将处理过的小孢子转接于不含秋水仙碱的相同培 养基中诱导胚状体。21种基因型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比率为23.94%~99.4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 明,基因型相似的品系和杂种之间染色体加倍率差异不显著,基因型不同的一些品系和杂种间差异显著。由 此说明,基因型对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  相似文献   

14.
刺果甘草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 2%浓度的秋水仙碱与0 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和直接滴渗法处理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幼苗顶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并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变异率,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琼脂涂抹法处理2天效果最好,变异率达55%。所以,改良琼脂涂抹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烬灰吸水链霉菌突变体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烬灰吸水链霉菌对稻瘟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病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复合诱变3种方式对菌株孢子进行处理,最高变异率分别为25·2%,22·2%,24·1%。实验结果表明,物理诱变和复合诱变对菌株孢子有较好的诱变作用,而化学诱变效果不明显。诱变处理时间分别为30s和2min,可诱变产生较多的变异菌株。分别以2%诱变剂诱变处理1·5h以及60s诱变处理筛选的变异菌株对稻瘟病和西瓜枯萎病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秋水仙素对刺果甘草染色体倍性诱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刺果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05%、0.1%和0.2%的秋水仙素处理甘草种子16、20、24h,进行刺果甘草多倍体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以0.05%秋水仙素处理16h刺果甘草染色体的诱变率最低为7.5%,0.2%秋水仙素处理24h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最高,为88.64%;在0.1%秋水仙素处理种子24h得到刺果甘草四倍体(4n=4x=32),此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可达42%.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萌发和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条斑紫菜RD-1和WT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以及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结果表明:在18、23、24、25℃下,平均每个贝壳连续放散15 d的壳孢子总量,RD-1品系分别为8.4×106、4.5 ×106、6.1×105、0个,WT品系分别为7.0 ×106、2.7×106、3.9 ×105、0个,2个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5℃下均不放散孢子.通过研究在同一温度下放散的壳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后发现,18℃下放散的壳孢子被分别置于4种温度条件(18℃、22℃、23℃、24℃)下培养15 d,RD-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90.9%、85.6%、59.7%、49.8%,分裂率均为100%;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只分别为81.8%、32.0%、21.9%、15.1%,分裂率分别为99.7%、96.7%、80.3%、78.3%.在上述3组高温(22℃、23℃、24℃)下培养的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烂苗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D-1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对23℃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的壳孢子放散量基本优于WT品系,在24℃下也能大量放散壳孢子并且所放散的壳孢子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它的壳孢子和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均比野生型品系好.所以,对这个品系进行继续选育,很有可能得到耐高温的品种,应用条斑紫菜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担孢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金针菇担孢子特性,为金针菇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金针菇黄色,白色品种孢子进行了观察及几个主要因素对孢子弹射,孢子生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孢子核为2个,白色品系孢子略大于黄色品系,前者萌发速度也略快于后者;5-35℃下孢子的均可弹射,弹射最佳温度为15℃;金针菇孢子具有后熟性,低温贮藏4个月萌发热大大提高,但贮藏8个月的生活为完全裘失;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白灵菇K5的担孢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 W,照射距离为20 cm,诱变时间为7 min条件下,白灵菇K5致死率可达到74.29%。同时,通过初筛获得白灵菇K5生长状况良好的单孢菌株5株,确定其为下一步白灵菇诱变育种工作菌株。  相似文献   

20.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环境危害及修复治理日益受到重视,为揭示满江红对含PPCPs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以典型PPCPs吉非罗齐、卡马西平及满江红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满江红在不同培养时间(1、2、4、8 d)和不同PPCPs初始浓度(0、1、10、100、1 000μg·L-1)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对常规污染物[氨氮(NH3-N),硝态氮(NO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PPCPs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污水中PPCPs初始浓度的增加,满江红相对生长率及其耐受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满江红在100、1 000μg·L-1PPCPs处理下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1、10μg·L-1PPCPs处理下满江红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增强(P<0.05),但100、1 000μg·L-1PPCPs处理下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减弱(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