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1,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09。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1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油杂1号是以隐性细胞核不育系270AoBb为母本和恢复系387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油菜种植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胡承伟 《中国种业》2019,(10):76-78
庆油1号是以0911为母本、0802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剂诱导配组而成的两系甘蓝型油菜品种,田间长势旺、产量高、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符合双低油菜标准,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和国家审定,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介绍了庆油1号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川油18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中熟优质油菜新品种,1998年通过四川省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川油18是以本所自选的低芥酸中偏早熟品系Ⅲ -232为母本,以中油所引进双低品系84039-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5代分离选优育成。2 特征特性川油18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在四川盆地秋播条件下,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比对照中油821早熟2~3天。幼苗生长半直立,基叶较肥大,叶色浓绿,腊粉较厚,无刺毛,叶绿素含量106.42mg/100g,比对照高5.6……  相似文献   

5.
苏油1号系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于1989年从荣选//372/Wesroona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双低品质优等特点.该品种在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区种植面积累计已达46.7万公顷左右,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川农油3号(原代号"CNY0514")是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利用自育稳定的双低优质核不育两用系S6AB与游离小孢子培养选育而来的双低恢复系MC0411杂交组配(S6AB×0411)而成,为双低优质中熟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满足油菜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双低不育系南A5为母本、双低恢复系37R为父本,成功配组育成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巡油919(参试名称南油537)。2018-2019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17点试验13点增产,菜籽平均产量为2941.82kg/h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8.10%(极显著);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3.11μmol/g(饼),含油量43.96%;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产油量高、熟期适中。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成油1号是甘肃省成县种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联合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2~2004年连续参加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黄淮区试验,两年表现均很突出。于2004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04002),200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5004)。成油1号硫甙含量22.79umol/g,芥酸含量0.45%,含油率42.14%,具有早熟、高产、优质三大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9.
青油331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1996年11月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北方春油菜区育成的第一个双低油菜杂交种。1998年通过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被原国家科委定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2000年被农业部定为优质及专用农作物 (新品种 )后补助项目。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 (双低 )特性。1 特征特性1.1 形态特征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薹茎绿色。株高163~178cm,分枝部位高4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7~9个,单株有效角果360个左……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杂交种川油5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杂交种种子纯度,协调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矛盾,一直是油菜杂交育种的主攻方向。利用笔者研制的NEA胞质雄性不育(NCMS)材料及其恢复材料,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杂交,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纯度杂交种。川油58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三系杂交新品种,不育系JA1,保持系JB1,恢复系JR2。JA1花朵不育度、不育花朵率及群体不育株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彻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异交结实高,完全不同于现有波里马胞质不育(Pol.CMS)类型。JR2恢复力强,花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川油58制种程序简化,制种产量高,杂交种纯度易保证,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及其恢复材料实现双低三系配套,不仅保证了杂交种种子纯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旱地油菜面积占55%,针对山地油菜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主栽品种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育成早熟、高含油量、高稳产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该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现已成为云南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区域适应性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化学杀雄不育系楚-09与中双10号组配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楚油杂910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好,生长势强,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适合江汉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水旱两用杂交稻玉优柳旱1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优柳旱1号是广两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玉林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玉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旱1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水旱两用三系感温型早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于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节水农业及桂中旱片的"望天田、水尾田"种植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何小平 《种子科技》2010,28(5):35-36
秦油33号(原代号7633)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04年育成的甘蓝型高油双低(低介酸、低硫苷)优质油菜杂交种。该品种高油、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9。  相似文献   

15.
曾兵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王沁 《种子》2007,26(8):99-101
黔油18号于2003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系我所用蜀杂1号F2代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品种R-8杂交选育的双低不育系SAB-3作母本,与杂交选育的双低恢复系双19作父本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根据黔油18号母本基本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宝杂油5号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不育系154A为母本、恢复系2010C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长势强、抗倒伏、抗冻性强、丰产,适宜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及川塬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湟中县于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单低不育植株、双低优良品系、双低杂交种等材料,采用自交、杂交、回交、测交等方式,结合定向选择,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中绵油783在2013年、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2 878.50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2.30%,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7.14μ mol/g(饼),含油量40.56%,于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唐国永 《作物杂志》2006,22(3):43-44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和PolimaCMS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025A和保持系02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种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238R;不育系025A和恢复系238R配制出杂交组合25。2004~2005年该组合在青海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定名青杂4号;合格证号:青种合字第0207号。1特征特性1·1植株性状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28号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是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一代杂交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探索黔油28号在生产上的最大潜力,总结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针对黔油28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包括翻犁移栽和免耕移栽等种植方式,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