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_1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柱前衍生、柱后衍生、荧光检测、紫外检测的分离检测技术和免疫亲和柱净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硅镁吸附剂净化、液液萃取净化、硅胶净化、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方面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液相色谱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残留量,研究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手动)、固相萃取(自动)及快速溶剂-固相萃取4种不同提取净化方法在不同类别蔬菜中对多菌灵残留量测定的影响。结果发现,液液萃取的提取效果最低。新鲜蔬菜中,固相萃取(手动)、固相萃取(自动)及快速溶剂-固相萃取效果基本一致;干制蔬菜中,固相萃取的提取效果约为快速溶剂-固相萃取的90%~95%,2种方法准确性及检出浓度均能满足GB/T 23380—2009的要求。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手动)适用于新鲜蔬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干制蔬菜推荐用快速溶剂-固相萃取。该研究简化了新鲜蔬菜提取净化步骤,降低多菌灵残留测定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和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现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和国内外降解农药残留研究的主要成果,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固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在农药残留的降解脱除中应用的超声波清洗和电离辐射等物理方法、臭氧氧化技术和光降解等化学方法、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降解方法等,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农药残留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余丽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28-135
为了更快、更准、更简易地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dSPE)-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方法。实验主要比较了3种样品净化方法: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旋转蒸发浓缩法、国家标准净化方法。处理的水产样品,稀释后经UPLC-MS/M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对样品前处理比其他2种方法快速,精确,简易。经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净化后的磺胺类药物在0.5~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仪器检出限为0.0007~0.002μg/L,方法的检出限为0.007~0.02μg/kg,定量限为0.02~0.08μg/kg。在水产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67.0%~173.5%,RSD为2%~24.5%。该方法实现了快速、简单、准确地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为研究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快速准确检测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中农药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获取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大量不规范使用农药使得农作物和水源被污染,被污染的农作物和水源再将残留的农药富集到水产品中,从而造成水产品中农药的残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国民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突出分析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通过比较,认为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的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更能有效检测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环境土壤中部分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多残留监测确证技术,采用符合实际的采样方案,应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前处理及净化手段,充分发挥气相色谱(GC)双柱双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优势互补技术,建立了环境土壤中艾氏剂等10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残留检测确证方法。充分挖掘GC和MS的互补优化技术,通过标准添加和对实际样品的监测,证明方法具有前处理简洁、速度快、定量检测和定性确证结合、适合批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研究员关亚风、副研究员耿旭辉团队在微量样品中痕量植物激素分析检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微型基质固相分散(microscale MSPD)萃取的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亚毫克级植物样品,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且收率高。同时,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衍生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了电子鼻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对电子鼻在干酪种类的区分、不同保质期乳制品的识别、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乳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乳制品产区的识别以及掺假牛奶的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乳过氧化物酶是存在于动物乳中的一种天然抗菌物质,广泛用于乳、乳制品和肉制品的保鲜中.此外,乳过氧化物酶的药用价值和其他价值正被开发出来.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巴氏杀菌效力和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之一,通过乳过氧化物酶检测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GC/MS分析方法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GC-MS具备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多残留可同时检测等优点,在农残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GC/MS分析方法包括样本中残留农药的提取、净化以及检测。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SPE) 、固相微萃取法(SPME)、凝胶渗透法(GPC)、超临界萃取法、磺化法、冷冻法、凝结沉淀法等。美国已开发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检测水果和蔬菜样品中25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GC/MS检测方法。日本也开发了用GC/MS同时检测101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另外GC/MS也应用到了脂肪性食品]以及葡萄酒等食品中多种农药的检测。在中国,GC/MS技术仅用于结果的确认,尚未建立标准的利用GC/MS检测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和食品质量,食品产地来源鉴别和质量鉴定十分重要。代谢组学以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为检测平台,研究细胞及体系中小分子代谢物,能够更好地反映环境对食品组成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非天然食材的鉴定和欺诈行为认证上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一般流程,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茶和咖啡的检测、牛奶和乳制品、肉、鱼和海鲜的检测、蔬菜和水果的检测,结果助于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认证及特征鉴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表面等离子共振作为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具备检测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已被用于环境检测、医疗诊断、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诸多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广大学者将其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在传感芯片表面修饰不同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及信号放大因子,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产品安全的检测中。通过介绍该技术在农产品中农残药残、动物疾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及转基因检测的应用情况,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现状,为其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现有报道的食品和环境基质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最为常用的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基于此,已建立了一系列的不同样基质中多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除了关注常见的多种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也关注了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单种阿维菌素化合物的专一性检测方法。本研究从阿维菌素在食品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赋存状态、前处理方式(提取和净化方法)、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定量方式和基质干扰等方面,综述了2010—2020年不同检测技术在食品和环境样品基质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最后,综述了多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未来的关注点以及对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可为开展烟草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鲜活水产品市场增长迅猛,但产销地域差别明显,长距离运输需求显著。镇静剂能够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鲜活水产品应激反应,其被应用于水产品运输、繁育和手术等环节,以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但是镇静剂在水产品中广泛使用而可能导致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水产品中镇静剂的类型及使用规定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总结了近10年来水产品中镇静剂类药物的检测研究进展。论述了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展,归纳了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应在新型简单、高效样品前处理方法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乳制品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进行了检测分析,对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20 mL正己烷为提取剂,于40℃水浴温度下超声波提取30 min,残渣再超声波提取10 min,能得到最大的提取率。样品高中低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9.88%~99.06%,标准偏差(RSD)在0.030 0%~2.06%。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当前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技术之一,利用该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主要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阐述该技术在药物分析、生物传感器、食品检测、固相萃取,以及分子印迹膜和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发展的方向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牛乳中乳铁蛋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样品经缓冲液处理,选择直径为50μm,有效长度为400mm的涂层中性毛细管柱,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缓冲液(pH值为3.0±0.2),工作电压为21kV,检测波长为214n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乳铁蛋白平均回收率为75% ̄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 ̄2.8%,最低检出限为0.003mg/mL。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是快速检测乳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最适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优化山豆根DNA提取的方法,本研究以山豆根的叶片为材料,用3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山豆根DNA,并将提取的DNA经分光光度计和电泳检测,用于cpDNA引物筛选试验,找出最有效的山豆根DNA提取方法。结果显示,高PVP和β-巯基乙醇提取法和样品预处理法可用于提取山豆根基因组DNA。其中,样品预处理法山豆根DNA的效果最好,提取DNA浓度高、质量好,引物筛选结果条带清晰且单一。本研究建立了山豆根高质量的DNA提取方法,为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