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基。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政治、经济上进行宏观决策的重大而深远的战略问题,事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因此,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6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对四平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四平市实际,就如何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2004,(4):1
一、认清形势,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农村经营管理,是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三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仔细研渎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迎来的2006年,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突出重点和亮点。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它是中央统领“三农”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举措。它是农村振兴的新起点,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亿万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概括。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三农”。我国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愈来愈明显,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矛盾,农业增产不增牧、农民收入增加减慢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但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阻碍农业生产.而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对2005年定西市的农村经济从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做了调查,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看法。供同行和关注“三农”问题的有关人士共同探讨,有不妥之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亟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让农民依法、有序、自主地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更好地实现、保护和促进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施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20字方针,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蕴涵着四个新的思想和思路。第一,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第二,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第三,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基础地位较弱,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落后,这一国情现实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谋划“三农”发展的大计,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此,省政府提出了我省”十一五。发展三农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对比都是无比关切。力求破解之道。即使如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依然是纸上炎兵。进展缓慢。这显然与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与结构很难在短期内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准备充分的条件有关。大家在研究“三农”问题时,总忘不了呼吁政府和社会给予广大的农民兄弟以国民待遇。这个主张在中国非常有市场,很多人都把“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当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药方。对大家的这份赤诚之心,我颇为感激,但对“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种提法却很难认同。而且是非常地不认同。我在此提出质疑,愿与关心“三农”问题的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素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有必要在哲学的指导下,从物质现、发展观、唯物支观的角度入手,结合经济、政治、文化多种途径,合力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任务,关键在于把“三农”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5.
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必须在落实“五个坚持”,探求“五个突破”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相比更是落后,“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工作,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邓小平曾对“三农”问题有过相关的解释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