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谢标  李廷友 《淡水渔业》2005,(Z1):23-26
简要介绍了有机水产养殖的概念及其与常规水产养殖的区别,阐述了有机水产养殖标准、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有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概念,标准,优越性等方面综述了生态水产养殖。通过与常规养殖的比较认为生态水产养殖是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环 《河北渔业》2016,(10):54-55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专业APP不断涌现,其在精准可控、提前预测、大数据计算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如何将这些优势与水产生态养殖有机结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产生态养殖的精准给饲、疫病防控、精准繁殖,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探究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应用,希望引起全行业内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达到推动生态养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态发展理念的日益盛行,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过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推动水产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的水质日趋恶化,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此,有关渔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投放无疫病苗种,采用合理养殖模式并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控制养殖环境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良好的生长和发育状态,以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使用微生态制剂是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解剂、益生素、促生素、增生素、生菌素等,它是在微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标准化有机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工作成效,简述标准化有机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意义,建议基于生态系统办法的标准化有机水产养殖技术的积极推广策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潜力,提高经济多样性,生产更有吸引力的有机水产品。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容量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0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以接近9%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在保障世界粮食供应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水产养殖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即养殖容量与生态容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水产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例举了养殖容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养殖容量的估算方法及养殖容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其存在问题以及在水产养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以期推动以养殖容量评估为基础的水产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容量的科学评估与综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管理与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精细养殖、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和科技化养殖转变,混养、套养、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等模式也发展起来,各地建立了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积极解决传统养殖带来的水域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绿色渔业工程建设,这也为渔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本文综述了我国水产养殖环境现状,提出水体污染问题和水产生态养殖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养殖中应用较广泛的的三种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制剂、生物滤器和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9.
当前,水产养殖通常运用传统传统技术,产生的环境污染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对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生态养殖技术基于各不相同养殖生物之间共生互补原理,运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运用科学管理与方法,达到生态平衡。水产养殖对生态养殖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但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四、解决措施 针对当前在水产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到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在使用水产动物微生态制剂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陆军  董娟  冯子慧 《水产科技情报》2018,45(4):223-226, 233
为了解上海市水产养殖业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经济效益和存在的问题,对上海市水产养殖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明:上海市水产养殖业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来源于外省市,以江苏和广东的产品居多;渔用微生态制剂在上海规模化的水产养殖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相关养殖生产企业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有效改良了水质和底质,减少了养殖病害的发生;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在种类选择、使用方法和保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开展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调查结果可以为规范和指导上海市水产养殖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不断加重,社会各界对水资源保护工作愈加重视。水产养殖是我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济产业之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会造成水域环境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还会降低水产品质量,所以应该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在保障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文革 《齐鲁渔业》2008,25(4):68-68
滨州市滨城区滨州绿洲农业科技园养殖场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生态养殖技术,认真开展达标建设工作,改造养殖设备设施,加强技术服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2007年8月,该场生产的鲤、草鱼、鲢和鲫四个品种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近日经农业部委托省海洋与渔业厅进行考核验收,被认定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是水产病害一直是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治疗和预防鱼虾贝类的疾病,广泛使用各种化学药物和抗生素。长期用药,不仅使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明显,而且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养殖和科学防治成为水产养殖面临的迫切问题。在长期的养殖活动中,发现采用中药如黄连、大黄、板蓝根等对水产病害有一定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1):42-43
从农业部获悉:2006年,农业部创建了15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县、场),同时制定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等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以渔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殖理念得到推广,水产养殖“不用药”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据预测 ,人类对鱼类的消费量在今后 1 5年内将增加 5 0 % [1] 。作为提高全球水产品供给量的主要方式的水产养殖 ,特别是海水养殖 ,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以其巨大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获得迅猛发展[2 ] 。但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式的缺陷 ,使得大部分养殖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 ,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 ,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1 养殖的二次污染影响“养殖二次污染”是指由于人类养殖活动和养殖生物自身分泌、排泄和饵料过剩等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3] 。1 1 营养物的污染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在极大的解决了国人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对当地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但是,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污染间本质是平衡出现了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粗暴做法。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2007,28(2):41-41
从农业部获悉:2006年,农业部创建了15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县、场),同时制定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等工作内容目标。“以渔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殖理念得到推广,水产养殖“不用药”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核心问题是水体的氮、磷富集,目前尚无有效的工程治理方法,本研究通过有机水产养殖减轻水体的氮、磷污染。结果表明,有机水产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COD、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有机海水养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效果较有机淡水养殖更明显;有机养殖方式下严格而系统的管理措施及饵料质量的控制可能是减少氮、磷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中的应激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应激因子、应激因子的来源以及动物的应激反应;建议采用生态的健康养殖模式,适量投喂营养均衡高效的配合饲料,从而降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减少应激因子和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