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121只天府肉鸭,在蛋白质水平为15%、17%(添加0、0.21%蛋氨酸)和15%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ppm苯甲醇胺进行饲喂,测定21至42日龄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探讨了不同饲粮条件下添加苯甲醇胺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ppm苯甲醇胺鸭只的增重、42日龄屠宰率、胸腿肌率及鸭体蛋白、水分含量在17%,15%CP和0.21%met组显著高于0ppm对照(P<0.05—0.01),而腹脂率肌胃重及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而20%cp及0%met组添加苯甲醇胺对增重、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营养因素与蛋白质周转(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有关营养因素对蛋白质周转的影响做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营养水平、蛋白质和能量采食量、氨基酸平衡、饲粮纤维素及补偿生长与蛋白质周转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部分营养因素对蛋白质周转影响的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玉米、小麦的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农用稀土对农作物的分蘖和孕穗期植株体内酶的活性、氨基酸含量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过氧化物酶在三种作物中除玉米表现增加外,水稻、小麦有增有减没有规律可循;②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强,所测17种氨基酸中绝大数表现增加,少数表现下降趋势;③籽粒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含量增加较明显。证明了农作物喷施稀土改善了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选用长白×雅南杂交生长猪60头,探讨以菜籽饼作为主要蛋白质补充料,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蛋白质节约效果。试验1,在谷物—菜籽饼(G—RSM)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试验2,在低蛋白(低二个百分点)G—RSM饲粮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和一个水平的赖氨酸+蛋氨酸。两个试验均以谷物—豆饼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作对照。结果表明: G—RSM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赖氨酸,前期(35—55kg)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显著提高(P<0.05),后期(55—90kg)有改善趋势。保证充足的有效赖氨酸供给,生长肥育猪饲喂G—RSM饲粮可取得接近于相同蛋白水平谷物—豆饼饲粮的生产性能。低蛋白G—RSM饲粮,平衡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后,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血浆尿素氮下降,每公斤体增重所耗蛋白减少,具有明显的节约蛋白质效果。验证试验表明,低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较标准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更有利于氨基酸平衡效应的发挥。低蛋白(低二至三个百分点)G—RSM饲粮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合理利用菜籽饼蛋白的有效途径。有效赖氮酸是衡量G—RSM饲粮中蛋白质质量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冬夏两季分高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粗蛋白13.5%和17.5%)用雅南、长×雅,约×雅,汉×雅,长×杜雅,共107头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对生长、肌肉 pH_1及系水力,基因型对日增重、饲料报酬及瘦肉生产力均有极显著效应(P<0.01),日粮蛋白水平则影响较小。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50及90公斤时 T_3及 T_4含量,90公厅时总胆固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品种×季节互作效应(P<0.01),品种×日粮蛋白水平对日增重,头半棘肌 pH_(24)、熟肉率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90公斤屠宰时AKP 和 LDH 活性与日增重和瘦肉率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AKP 与饲料报酬及脂肪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90公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率的相关和通径系数均显著(P<0.05),50及90公斤时血液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间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及0.536(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籼粳杂种F_1在雄配子发育的三个时期(四分体期、小孢子期和花粉成熟期)花药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有广亲和基因的籼粳杂种花药游氨基酸总量,以及其中的丙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籼粳杂种,而脯氨酸含量则表现相反的趋势。这反映了二者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代谢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用72头45~50日龄的长白×成华杂交一代仔猪,采用Ⅰ型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一个月的饲养试验,探讨不同组合的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以及各种处理因素对血浆铜兰蛋白浓度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30kg一仔猪的饲粮中含消化能14.6MJ/kg,赖氨酸1.05%,蛋白质18%,铜125ppm,抗菌素组合a时可获得最佳增重效果。血浆铜兰蛋白浓度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1)。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地受饲粮铜浓度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肉鸭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相同代谢能(2.9兆卡/公斤)条件下,前期(0—3周龄)分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24,22,20,18,16%),后期4—7周龄)在前期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又分3个不同的蛋白质水平(18,16,14%)。观察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确定肉鸭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前期不同蛋白质水平对0—7周龄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用0—7周龄指标评定前期饲粮适宜蛋白水平更为经济、合理;樱×建杂交鸭前后期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34%和15.02%。  相似文献   

9.
用金冠、富士二品种幼苗接种茎沟槽病毒(SGV)后,分期测定蛋白质、核酸、DNA、总氮、氨基酸、可溶性糖、铁和锌含量。结果表明:受SGV侵染的植株,核酸、蛋白质含量下降;DNA、总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铁含量增加,锌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杂交仔猪40头,分为四组,在基础饲粮内分别加硒0、0.05、0.30、0.60ppm(Na_2SeO_3),研究猪在这四个加硒水平下血小板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粮缺硒时,猪血小板GSHPx活性极显著地降低(P<0.01),若加硒0.05ppm,则可在第二周极显著地增高(P<0.01),并在此时、此加硒水平(0.05ppm)趋于稳定);猪血小板GSHPx活性与血浆GSHPx活性、血浆硒含量呈强正相关。作者认为;猪血小板GSHPx活性可以作为机体硒状况的一个标识。试验还还测定了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硒含量等指标,初步探讨了血小板GSHPx活性与它们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糖及糖水平对松浦镜鲤GH(Growth hormone)/IGF-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基因表达和鱼体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8.30±0.15) g的松浦镜鲤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饲喂添加25%和50%的淀粉(LS/HS)和葡萄糖(LG/HG)饲料,试验周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HS组和LS组的GH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LG组(P<0.05)。HS组的IGF-I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LS组和LG组(P<0.05)。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HS 组的水分值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HS 组的Leu含量和Cys含量显著低于LG组 (P<0.05),Ala含量显著低于LS组和LG组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淀粉抑制了GH基因和IGF-I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加了全鱼粗脂肪含量、降低了一些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獐子岛野生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对1月和5月黄海獐子岛海域的野生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和5月刺参体壁中的水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90.92%和92.00%,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分别为4.92%、3.40%,0.10%、0.31%,2.58%、2.93%,0.19%、0.30%,两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廿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为12.70%和14.92%,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4.59%和9.32%,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48.06%,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EPA、DHA含量有较大变化,且5月高于1月;两月中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35%和36.79%,变异系数为0.85%,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不大;刺参粗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富含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等呈味氨基酸和精氨酸(Arg)。  相似文献   

13.
鲜鸭蛋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对鲜鸭蛋、皮蛋和咸蛋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水量以及17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基本营养指标,为阐明其营养价值提供了初步的营养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鲜鸭蛋及鸭蛋制品中的粗蛋白含量处于同一水平,而粗脂肪、灰分以及水分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咸蛋与鲜鸭蛋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大致保持一致,而皮蛋中的Cys和Arg含量显著低于鲜鸭蛋(P=0.05).营养分析表明,鲜鸭蛋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在蛋白质方面与鸡蛋相当,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上优于鸡蛋,因此在饮食结构中,可作为鸡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毛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氮沉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品质的影响,为竹笋品质改善和人体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人工喷氮模拟氮沉降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水平的氮沉降[0 kg·hm?2·a?1(对照)、30 kg·hm?2·a?1(低氮,N30)和60 kg·hm?2·a?1(高氮,N60)]对毛竹笋不同氨基酸、营养成分(维生素C、粗纤维、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  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品质和矿质元素影响显著,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高氮沉降显著提高了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而低氮沉降则相反;同时,氮沉降显著提高了毛竹笋中甜味氨基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必需、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了毛竹笋中维生素C质量分数(P<0.05),但却提高了粗纤维质量分数,对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氮沉降显著提高了硒、铁和钠(P<0.05)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铜(P<0.05)质量分数,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锰、钙和镁(P<0.05)质量分数,而高氮沉降则相反。  结论  适度的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成分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有利于竹笋品质的改善和人体保健。图2表2参41  相似文献   

15.
选取湘西黄牛国家级保种场内不同月龄(6、18、30月龄)的黄牛各10头,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的测定。结果显示:除6月龄与18月龄间的管围、尾周长、尾长及18月龄与30月龄的尾长外,不同月龄阶段湘西黄牛生产性能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月龄的增加,湘西黄牛的屠宰性能逐渐提高,在30月龄时屠宰率可达49.98%;湘西黄牛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3.80%~76.55%、20.45%~23.05%、1.18%~3.75%和1.00%~1.10%,Cu、Fe和Zn的含量分别为0.49~0.65、10.26~17.85、25.45~34.78mg/kg,6月龄与18月龄湘西黄牛肉中的水分质量分数及Cu、Fe、Zn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与30月龄湘西黄牛肉中的粗蛋白、灰分、粗脂肪质量分数及Fe、Zn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Fe含量外,18月龄与30月龄湘西黄牛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与18月龄湘西黄牛肉中总氨基酸含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月龄与30月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氨基酸含量为18.43~19.60 g/(100 g),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75~8.34 g/(100 g),所有月龄阶段必需氨基酸总量在氨基酸总量中的占比均在42%以上,均达优质肉品质要求;湘西黄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2.17%~52.59%,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37%~40.8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5%~4.50%。综上所述,湘西黄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脂肪含量适宜,营养较全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河南黄河鲤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肉质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人工养殖的河南黄河鲤鱼和野生黄河鲤鱼为研究对象,分为野生组、养殖组,测定这两组鱼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机体必需微量矿物质元素钙和磷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野生组黄河鲤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P0.05);养殖组黄河鲤鱼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略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黄河鲤鱼的磷含量略高于养殖组(P0.05),钙含量低于养殖组(P0.05)。肌纤维特征分析表明,两个群体黄河鲤鱼的肌纤维直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野生及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肌肉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野生七彩神仙鱼、牛心汉堡养殖七彩神仙鱼和配合饲料养殖七彩神仙鱼的肌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七彩神仙鱼肌肉中粗蛋白最高,配合饲料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次之,牛心汉堡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最低(P0.05);野生七彩神仙鱼粗脂肪含量低于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P0.05),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的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水分含量和灰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七彩神仙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Glu),9种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Lys)。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9种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主要的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C16∶0)、油酸(C18∶1)和花生四烯酸(C20∶4);19种脂肪酸中EPA(0.93%~1.86%)和DHA(1.57%~2.35%)的含量较低。为推断七彩神仙鱼的营养需求量及科学配制七彩神仙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营养物质利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等氮等能饲料:鱼粉含量20%的正对照组、鱼粉含量15%的负对照组(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在负对照饲料中分别添加微囊赖氨酸(500 mg/kg)、蛋氨酸(900 mg/kg)(达到正对照饲料一致水平),175 mg/kg蛋白酶,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和175 mg/kg蛋白酶,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96±0.02)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具有最大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而负对照组的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在负对照饲料中补充氨基酸、蛋白酶后,有提高增重率和降低饲料系数趋势(P0.05);同时补充氨基酸和蛋白酶后,虾体增重率提高11.5%,饲料系数降低0.18(P0.05),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全虾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沉积率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含15%鱼粉的饲料中单独补充900 mg/kg微囊蛋氨酸、500 mg/kg微囊赖氨酸或175 mg/kg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改善不显著,联合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虾体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系)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四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