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陕西地区小麦赤霉病频繁爆发的态势,本文详细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针对赤霉病高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宜陕西地区的赤霉病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从保障小麦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全力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鲁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本文指出了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降水达到丘陵旱作小麦高产高效的目的,并总结了丘陵旱作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为丘陵旱作小麦生产提供参考。鲁中地区多为山区丘陵及过度区,浇水难和浇水贵的问题是困扰该地区小麦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然而鲁中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相对鲁北地区较多。因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是丘陵地小麦节本高效的关键。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适于鲁中丘陵旱作生产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漯河地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是小麦生产的特殊生态地区,近几年赤霉病的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均有所增加。本文初探了漯河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易感赤霉病、菌源数量多、气候条件利于赤霉病发病、田间管理措施不佳、种植户应灾能力弱等因素;并对常见市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如多菌灵、戊唑醇、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或者混配使用的建议,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济宁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我们于2012-2014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小麦扬花期前后天气情况的调查、统计,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与天气相关情况的分析,探讨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简述襄樊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现状,分析了流行原因,根据引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小麦后期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偏重至大流行,沿淮、沿海、里下河部分地区特大流行,流行程度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分析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气候特别适宜赤霉病菌是腐生菌,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流行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遇到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沈丘县小麦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016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文章根据其危害特点总结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及其他地区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盐都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域,然而该区域小麦种植频繁受到赤霉病影响,造成了产量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通过调查盐都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该地区赤霉病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对今后种植制度改革、植物病情监测和抗病育种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农业气象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以1987~2006年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以旬为时间跨度,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结果]泰州地区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主要是4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5月中旬平均相对湿度。从整体气象条件来看,降水日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在气象条件上为一定的诱因。预测模式的回报检验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已由偶发病害转变为常发病害,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气候变暖、栽培措施、防控意识3个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化学药剂施用种类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合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合肥地区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从气候、菌源、品种、栽培等方面对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品种抗倒性不强、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鲁中地区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技术,以期为鲁中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结合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危害、发生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指导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2012年曾在河南省大面积流行,局部晚治漏治地区危害甚重。据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发布的河南省小麦赤霉病预防警报分析,预计今春小麦赤霉病在河南省中北部和南部地区中度发生,局部有偏重流行的可能。4月14日,河南省农业厅下发紧急通知,令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农业局、农委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已由偶发病害转变为常发病害,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气候变暖、栽培措施、防控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化学药剂施用种类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地区赤霉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一、江苏小麦赤霉病分析1.1小麦赤霉病概述赤霉病在江苏地区非常频繁,目前没有培育出完全具有抗病性能的品种,依然需要选择药剂防治。但是能够有效治疗赤霉病的药剂非常少,难以进行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烂麦头等,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病害。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空气的潮湿,因而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蔓延非常严重。而在小麦的生长阶段,从幼苗到抽穗都非常容易滋生病害,会引起苗枯和穗腐,非常不利于小麦的成长。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金坛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该文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生长发育情况,介绍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了不同农药品种、不同用药次数等对赤霉病害的防治效果,并分析总结出相关的防治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小麦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是气候湿润多雨地区受害严重。2019年仅河南省、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就达366.67万hm~2,造成产量减产,损失极大。另外,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若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达4%时,小麦将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效益。鉴于近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和种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4、5月份沿淮地区持续阴雨引起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近几年来的一次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重者5成,严重影响了午季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穗腐主要发生在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