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9~2003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观测调查研究结果,用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与相关环境因子统计分析表明,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以花生苗期(5~6月份)平均湿度的负相关系数、负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1986~2000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花生病毒病的年度流行程度(发病率)与相关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病毒病的年度流行程度与花生苗期(5~6月份)蚜量的正相关系数、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生产上可以花生苗期的蚜量为主要依据,及时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控制花生病毒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秋 《农技服务》2009,26(2):58-60
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07和2008年花生的发生及为害情况为例,深入研究花生蚜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开展综合的防治措施,以期控制和减轻蚜虫的为害,实现花生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花生蚜虫是地球上一种最具破坏性的害虫,并且在我国花生产地较为常见,是造成花生减产,甚至绝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对花生蚜虫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以粤北地区为例,简要分析了花生蚜虫的危害情况,并对花生蚜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几点绿色防控技术,希望能够给花生蚜虫的防治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花生蚜虫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以为花生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生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花生蚜虫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以为花生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虫科,常以成若虫密集在油菜叶背面、嫩茎和荚果上,直接吸食植株的汁液,是影响油菜高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阜宁县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气候因子则对期发生危害有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气象因素与油菜蚜虫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2011年本地油菜蚜虫大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气象条件对花椒蚜虫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运用2013-2017年花椒蚜虫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蚜虫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春季气温回升早有利于卵孵化。气温偏高、少雨、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扩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温、多雨、湿润的天气不利于蚜虫的活动和发展,危害减轻。4-5月降水偏多的年份虫害轻;春末夏初干旱少雨时虫害会大面积发生。5-6月高温天气、强降水对有翅雌蚜迁飞、繁殖不利。用积温法对蚜虫的孵化开始期进行预测,为虫害防治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48—1962十五年辽宁地区蚜虫发生频率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調查研究資料,將本省高粱蚜虫的发生划分为易发区、次发区、輕发区、罕发区等四个地理区划类型,并对地区間蚜虫发生差异的有关生物因子、气象因子和蚜虫发生頻率等因素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规范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花生主要病虫害花生病毒病、花生叶斑病、蛴螬、蚜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其规范化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花生主要病虫害花生病毒病、花生叶斑病、蛴螬、蚜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其规范化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37-138
为了掌握气象条件对花椒蚜虫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运用2013—2017年花椒蚜虫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蚜虫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春季气温回升早有利于卵孵化;气温偏高、少雨、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扩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温、多雨、湿润的天气不利于蚜虫的活动和发展,危害减轻;4—5月降水偏多的年份虫害轻,春末夏初干旱少雨时虫害会大面积发生;5—6月高温天气、强降水对有翅雌蚜迁飞、繁殖不利。因此,生产中可用积温法对蚜虫的孵化开始期进行预测,为虫害防治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年度陕南油菜蚜虫偏重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秋冬及2008年春季持续干旱,秋苗蚜虫发生较重,药剂防治效果差以及天敌控害作用小等.应加强苗床地和大田秋春季药剂防治,并根据油菜蚜虫发生特点,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花生是舞钢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土地使用率和花生产量的提高,近年来花生病虫害如花生茎腐病、根腐病、冠腐病、病毒病、叶斑病、蛴螬、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据调查,一般可使花生减产10%~30%,严重者可达50%以上,已成为制约舞钢市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制定出花生主要病虫害适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控制SMV危害的种子带毒率临界水平,因年度间介体蚜量发生程度不同而变化。大豆田有翅蚜大量迁飞活动的年份也是蚜虫大发生的年份。播种感病品种,蚜虫轻发生年控制SMV危害的种子带毒率临界水平为0.5%;中等偏轻年份为0.2%;中等发生年份为0.1%;而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为0.04%;大发生年则为0.01%。因此,可根据不同年份介体蚜虫发生的程度决定所播种子的带毒率水平,控制SMV危害。文中还讨论了获得低带毒率种子的方法,并提出应该将种传率的高低,作为鉴定大豆品种抗感SMV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兴城地区花生主要病害花生叶斑病、花生白绢病及主要虫害地下害虫、蚜虫、斜纹夜蛾、造桥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该地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1985—1992年小麦黄矮病(BYDV)发生量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黄矮病发生程度与上年秋苗蚜虫量、早春蚜虫量间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上年秋苗蚜虫量和早春蚜虫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利用该模型对1993—1999年当地小麦黄矮病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程度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选用四川省有代表性的5个县(忠县,双流,宜宾,武胜,资中)11年3月份气象因素和小麦穗期蚜虫发生程度资料,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用预测因子回代,历史符合率达94.12%,1991~1994年,5月县市实际预测符合率为75.00%,证明该模型对预测小麦穗期蚜虫发生程度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花生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辽宁省目前花生生产中发生严重的褐斑病、网斑病、疮痂病、蛴螬、花生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引起的病原菌、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和危害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花生蚜虫广发于全国各花生产区,是一种常发、多发和危害严重的害虫,又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者,造成复合性危害。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花生蚜虫危害逐年加重,应高度重视防治工作。一、花生蚜虫的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