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蛋白基料水平上的固态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商朝我国人民就已知道人工制曲蘖酿酒,并发展创造了我国独特的固态发酵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规模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反应器技术、传感器技术、自控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密集型的固态发酵技术日益受到冲击,而与此同时,固态发酵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却异军突起,规模日渐扩大。从基料蛋白水平上分类,我认为可把固态发酵分为低蛋白基料水平上的发酵和高蛋白基料水平上的发酵。低蛋白基料水平上的发酵包括中国传统酒曲、活性酵母添加剂、固态发酵复合酶制剂、益生素及其它。国外固态发酵酵母生产基料配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基料蛋…  相似文献   

2.
利用饲用益生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例子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厚层固态发酵技术,不仅设备投资大,操作工艺复杂,而且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差。可移动式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设备少、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在食品行业.泡菜和豆腐乳就是比较典型的可移动式固态厌氧发酵,它们是古老的发酵产品,同时也显示了长生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固态发酵生产木质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态发酵(SSF)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本文综述了固态发酵在木质素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重点介绍了固态发酵的生产木质素酶的特点、基质及其生物反应器生产。  相似文献   

4.
酶制剂目前在畜禽饲料中广泛使用,而酶制剂生产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或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在发酵生产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相比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具有底物广泛、发酵能力强、终产物浓度高、能耗和废水排放少等特点,并且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固态发酵产物往往包括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以及多元醇和有机酸等。特威宝SSF作为固态发酵技术产物,含有多种酶制剂,能提高饲料养分释放,改善动物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上期回顾:上期主要介绍了纤维素酶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纤维素酶的分类及如何筛选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3使用深层液态发酵、固态发酵或者培养生产纤维素酶发酵是一种通过多种微生物将复杂的底物转化为简单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它被广泛地用于生产纤维素酶,并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多年来,由于其经济和环境优势,发酵技术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由于其快速发展,目前存在两种广泛的发酵技术:即液态发酵(SubmergedFermentation,SmF)和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entation,SSF)。3.1固态发酵/固态培养SSF利用固体底物,如麸皮、甘蔗渣、稻草、其他农业废弃物和纸浆。使用这些底物  相似文献   

6.
废渣固态发酵生产酵母蛋白质饲料及其产业化发展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采用废渣固态发酵技术生产酵母蛋白质饲料的研究进展,对其应用前景和产业化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制订固态发酵产的酵母粉的质量评估指标与质量标准,以规范该产品的生产、品管和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对比,分析了固态发酵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简要介绍了固态发酵目前的应用现状,对固态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高活性蛋白饲料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细胞蛋白(SCP)饲料即饲用微生物蛋白的生产是一项综合效益大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国外普遍采用深层发酵工艺。目前我国饲料酵母生产多为固体发酵方法,使工农业加工副产物、下脚料及纤维饲料等得到了较好地利用,但应用多菌种混合接种培养固态发酵生产高活性蛋白饲料的报道甚少。本文主要报道一项混合接种曲霉、酵母和乳酸菌,固态培养发酵具有高活性多功效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这项技术投资少,效益高,产品性状稳定,经初步检测和饲喂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菌种的选用1.l菌种来源由山东大学、山东省农业大学、山东省…  相似文献   

9.
卧式固态物料发酵罐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卧式固态物料发酵罐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饲用复合酶生产试验应用,生产中工艺参数的确定。使用该卧式固态物料发酵罐进行多次饲用复合酶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本卧式固态物料发酵罐实现了在同一发酵设备内既能使固态物料灭菌,又能冷却发酵,通风良好,杜绝杂菌污染;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环境卫生,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菊芋糟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效果较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为最适麸皮添加量10%,最适初始pH为5.5,加水比为1:1.7,尿素含量为2%,接种量为9%,在此条件下30℃培养5 d,粗蛋白含量达到32.09%,比培养基初始粗蛋白含量提高了超过90%。在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糟渣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扩大试验,粗蛋白含量达到27.92%。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和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固态发酵当归培养基,以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所筛选成分中,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固态培养基成分为当归、黄豆粉、碳酸钙和水。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分别为:当归320.914 g/L、黄豆粉109.918 g/L、碳酸钙1.532 g/L、水544.159 mL/L,37℃发酵培养72 h,固态发酵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达24.91 mg/g。结果表明,优化的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宜解淀粉芽胞杆菌生长,易于多糖的释放,所筛选的发酵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能量饲料。通过平板点种实验筛选共生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白地霉、啤酒酵母、黑曲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的共生配伍菌株。  相似文献   

13.
《江西饲料》2008,(4):42-42
利用饲用益生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例子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厚层固态发酵技术,不仅设备投资大,操作工艺复杂,而且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差。可移动式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设备少、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在食品行业,泡菜和豆腐乳就是比较典型的可移动式固态厌氧发酵,它们是古老的发酵产品,同时也显示了长生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固态发酵是一种古老的发酵方式,但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生产青霉素为代表的液体发酵逐渐取代固态发酵成为常规的发酵技术,液态发酵特点是菌种的纯种培养,传热、传质均匀性较好,机械化程度高;但同时还有投资大,产率低,生产大量的有机废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目前主要固态发酵设备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各发酵反应器的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以期为开发研制新型固态发酵反应器及合理利用固态发酵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本研究室筛得的核黄素高产株 Arem othecuim ash byii T 3 0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它在 90% 豆渣及 10% 麸皮的混合培养基上固态发酵生产核黄素粗品的发酵条件及可行性。同时也探讨了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添加碘乙酸、玉米浆、 K H 2 P O 4 等物质对核黄素全成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E.colik88为指示菌株,研究了饲料的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两种工艺在20℃与30℃两种温度下的pH值变化及菌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温度下,物料的酸度变化(pH值)比20℃温度时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②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的起始pH值低于固态发酵(P<0.05),但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pH值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30℃的发酵温度下,乳酸细菌数呈先增值后下降趋势,但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在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在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先升后降,证实液态转固态工艺对原料中大肠杆菌直接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饲料发酵基质,再添加碳源和氮源,通过多菌种、不同时间、分别接种的方式进行厌氧、需氧固态发酵。结果各试验组饲料经发酵后其粗蛋白、灰分、磷、钙等指标和饲料消化率都有明显提高,而且有酸甜芳香的味道(真菌除外)。用固态发酵的方式可将其菌体、代谢产物、组分一起发挥有效作用,而且固态发酵可使活菌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利用饲用益生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例子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厚层固态发酵技术,不仅设备投资大,操作工艺复杂,而且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差。可移动式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设备少、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在食品行业,泡菜和豆腐乳就是比较典型的可移动式固态厌氧发酵,它们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固态发酵大曲酒的副产物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麦麸为主要辅料,采用气压自平衡固态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猪用生物饲料。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研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白酒糟与麦麸的配比对发酵产品质量的影响,测定分析了发酵原料和发酵成品中的水分、总能、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详细分析了物料温度、乳酸菌含量、酵母菌含量以及乳酸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过程。试验发现,在环境温度为12~27℃的条件下,发酵进行到72 h左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达到最大范围(均在107 cfu/g以上),物料的温度也达到最高(物料的表面温度达到35℃左右),但是乳酸的产量始终在缓慢增加,168 h以后才基本趋于平稳。白酒糟在发酵原料中的配比越低,发酵体系的代谢活力越强。当白酒糟的配比从60%下降到30%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值均上升了30%左右,而乳酸的产量增加了近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