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银盾鱼学名黑刺盖太阳鱼(Pomoxis nigromaculatus),隶属太阳鱼科,黑刺盖太阳鱼属。原产于北美,为淡水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与鳜鱼媲美,并且通过人工驯化,可用配合饲料进行人工养殖。2013年,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了美国银盾鱼,在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银盾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并获  相似文献   

2.
奥尼杂交鱼的生产推广已有十几年了。随着国内不同品系的尼罗罗非鱼的相互引进,奥尼杂交鱼的生产也因不同品系间的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差异,使所生产出的奥尼杂交鱼的“三率”也不尽相同。我们利用1993年本“中心”引进的美国尼罗罗非鱼和本“中心”奥利亚罗非鱼杂交试验生产奥尼鱼,并在广东茂名、湛江、番禹、惠州等地,大规模生产美国系奥尼杂交鱼,经过这几年的试验和推广,从中得出几点体会。一、利用美国系尼罗罗非鱼生产奥尼杂9鱼雄性事高我们在小规模生产试验中,雄性率可达95%-97%。大规模生产推广时,我们在广东茂名茂…  相似文献   

3.
笋壳鱼是名贵养殖鱼类,因其肉鲜味美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至今已有近20年的养殖历史,目前有澳洲笋壳鱼和泰国笋壳鱼两种。2007年,我市先后从广东等地引进笋壳鱼,分  相似文献   

4.
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鲴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一、斑点叉尾的引种与试养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其后,各地纷纷从湖北引种进  相似文献   

6.
为增加本地区养殖品种,江苏省南通市水产良种场承担了南通市科技局下达的为期2年的笋壳鱼引进与试养项目,5月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了体长为3cm~5cm的澳洲笋壳鱼进行专池苗种培育,夏花入池25天~30天后部分鱼种表现出异常症状,经现场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小车轮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7,28(6):15-15
日前从在厦门召开的2007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上获悉,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已成为台湾水产优良品种引进的重要基地。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介绍,福建通过台资企业等渠道先后引进了美国红鱼、甘脂鱼、吴郭鱼、虱目鱼、九孔鲍、斑节对虾、青石斑、龙胆石斑、菊花江篱等20多个优新品种。这些台湾名优品种引进后,  相似文献   

8.
眼斑鲷(cichla ocellaris)又名皇冠三间鱼,英文名Peacock Cichlid,属鲈形目(Percoidef),丽鱼科(Cichlidae),丽体鱼属(Cichlasoma),原产地为南美洲,为热带鱼类.该鱼被引进我国尚不足10年时间,最初是民间自发作为观赏鱼引进的.该鱼由于体色金黄,加上有斑纹,本身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加上个体大,能够和龙鱼同缸养殖,目前主要是作为龙鱼的搭配鱼养殖的.近年来由于发现该鱼可以经驯化改吃颗粒饲料,而且生长快,肉质好,食用价值高,作为食用鱼开发有较好的前途,已经有人尝试在池塘作为食用鱼养殖了.但是关于此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则在国内从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9.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鱼亡)(pangasius sutchi),又称八珍鱼,为淡水名贵鱼类,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于1998年引进我国。该鱼具有软骨组织,含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颇高的硫酸软骨素。2001年我们从马来西亚引进体长2~3cm的鱼苗,利用室内水泥池  相似文献   

10.
浅谈黄颡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称之为昂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高而颇受消费者欢迎。又因黄颡鱼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市场价格高而备受养殖业者关注。近年来,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养殖效益,洪泽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黄颡鱼养殖,在西顺河、岔河、仁和等渔业重点镇进行技术跟踪、项目扶持、苗种补贴等多项试点工作。近年又引进全雄黄颡鱼苗种试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养殖面积连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普及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从增城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每当选育、引进一个新的优良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在保持四大家鱼传统的养殖前提下,引进罗非鱼、吴郭鱼、福寿鱼、淡水白鲳等热带鱼类养殖,使水产品养殖产量稳步增长。90年代,名特优新品种如奥尼鱼、斑点叉尾鱼回、甲鱼、加洲鲈、革胡子鲶等的大力推广,使水产养殖的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数量型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型增长。近两年来,鲟鱼、美国黄金鲈、欧鳗、观赏鱼等众多品种的引进开发使水产养殖业亮点不断闪现。在新的一年里,养什么鱼能赚钱,成为广…  相似文献   

12.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3.
<正>墨瑞鳕学名虫纹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又名澳洲龙纹斑、河鳕、东洋鳕和澳洲淡水鳕鲈等,隶属鲈形目、支鲈科,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该鱼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河,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富含EPA和DHA,素有澳大利亚"国宝鱼"之称。中国大陆自2001年引进该鱼以来,目前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均有养殖,是一种极具开发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红鱼(Seiaenops ocellat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巾文学名为跟斑拟石首包。我国最早是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1991年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时间,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迅速推广养殖,已成为我国引进的又一新的优良人丁养殖品种,随着美国红鱼养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供能满足其生长需要的优质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5.
长丝鲈(OsphronemusgouramyLacepede)为印度尼西亚特产淡水鱼类,隶属迷器目、攀鲈亚目、攀鲈科、丝足鱼属。当地人俗称为固拉密、淡水巨鲷,当地华人称舢舨鱼或三板鱼,又叫巨型丝足鱼,该鱼蛋白质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近几年已先后被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引进养殖。由于长丝鲈的生活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我国南方的气候相吻合,饲料面广且易取得,目前在国内仅有少数公园或水族馆作为观赏鱼类引进,价格昂贵,极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1年5月14日委托进口供应商引进长丝鲈苗种…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红鱼又称眼斑拟石首鱼、红拟石首鱼、红鼓鱼、斑点尾鲈等,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外型与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较为近似,肉性杂食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红鱼生长速度比较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大陆养殖,目前为沿海常见的养殖鱼类。美国红鱼在南方网箱养殖比较普遍,尤其在广东、福建、海南等,但池塘养殖并不是主流。在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长丝鲈(Osphronemus gouramy Lacepede)为印度尼西亚特产淡水鱼类,隶属迷器目、攀鲈亚目、攀鲈科、丝足鱼属.当地人俗称为固拉密、淡水巨鲷,当地华人称舢舨鱼或三板鱼,又叫巨型丝足鱼,该鱼蛋白质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近几年已先后被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引进养殖.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人工养殖蓝鳃太阳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鳃太阳鱼 (Lepomismacrochirus) ,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太阳鱼属。该鱼原产于北美 ,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 ,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均大量分布这种鱼。 1987年我国的湖南、湖南、北京等省市相继从美国引进鱼苗养殖 ,均能安全越冬 ,1998年广州东莞、顺德也从美国引进养殖。由于这种鱼肉味鲜美 ,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 ,蓝鳃太阳鱼体形优美 ,色彩艳丽 ,极易上钩 ,因而成为观赏和游钓的上品鱼类。在东北高寒地区养殖蓝鳃太阳鱼尚属少见 ,更没有成规模养殖。本文欲综述蓝鳃太阳鱼…  相似文献   

19.
珍珠烤鱼片是指用马面鲀肉为原料加工成的方便熟食品。马面鲀俗称“皮匠鱼”、“象皮鱼”、“剥皮鱼”,原是一种低值鱼,历来未被引起重视。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烤鱼片加工技术之后,我国先后在大连、上海、福建等地试制,不久即畅销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墨瑞鳕,学名虫纹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又名澳洲龙纹斑、河鳕和澳洲淡水鳕鲈等,隶属于鲈形目,支鲈科,属于大型暖水性鱼类。该鱼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河,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素有澳大利亚“国宝鱼”之称。中国大陆于2001年引进该鱼,目前在广东、福建、安徽、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相继有养殖报道,是一种适合高密度设施化养殖的名优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