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湘西州烟叶物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湘西州烟叶物理特性的区域特征,以C3F等级烟叶为材料,分析了湘西州烟区烤烟主要物理特性在不同品种、土壤类型、海拔和县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湘西州烤烟开片度小,单叶重偏高,叶片厚度薄,叶质重轻,平衡含水率高,含梗率适宜。含梗率和平衡含水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开片度、单叶重、平衡含水率在品种、土壤类型、海拔高度间差异不显著;含梗率、叶片厚度、叶质重在品种和海拔高度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类型间差异显著;开片度、含梗率、叶片厚度、叶质重县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福建邵武烟区烟叶主要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福建邵武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烟叶质量,对邵武烟区不同乡镇烤烟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5的理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烟叶的开片度、干物质重、总糖、还原糖、烟碱、磷、钾、多酚、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糖碱比、氮碱比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叶重和总氮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乡镇翠碧1号烟叶的开片度和总氮存在显著差异,还原糖、两糖差、氮碱比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乡镇K326烟叶的含水率、两糖差和钾氯比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乡镇云烟85烟叶仅开片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湘西州烤烟钾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西自治州烟叶钾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州烤烟 B2F、C3F、X2F 等级烟叶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6%、1.78%、2.0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不同县之间以古丈县烤烟钾含量相对较高;烤烟钾含量空间分布呈斑块状。烤烟钾含量品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低海拔高度的烟叶钾含量相对高于中海拔高度的;种植在石灰土上的烤烟的钾含量要高于种植在红壤土上的。  相似文献   

4.
湖南浓香型烤烟区淀粉含量变化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波  黎娟  周清明  肖春生  刘涛  刘卉 《作物研究》2013,(6):558-560,567
采集了湖南省浓香型烤烟产区的B2F、C3F、X2F三个等级烤烟样本111个,用常规统计方法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等级差异、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烤烟淀粉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湖南浓香型烤烟淀粉含量范围为1.11%~6.02%,淀粉含量平均值存在年度间差异;不同等级淀粉含量大小排序为C3F〉B2F〉X2F,且X2F与C3F、B2F等级烤烟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长沙、衡阳地区烟叶淀粉含量较高,郴州最低,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湖南浓香型烤烟淀粉含量分为高、中、低3大类型。  相似文献   

5.
矮化大豆突变体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了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以东农42为野生型和该突变体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型大豆东农42及其矮化突变体进行了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茎薄壁细胞的横向长度(宽)小于野生型,薄壁细胞的纵向长度(长)大于野生型,单位面积薄壁细胞数目突变体小于野生型,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占叶片厚度突变体均小于野生型,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栅/海比突变体大于野生型,且随着矮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突变体的叶主脉维管束个数、导管个数、导管直径、输水面积、韧皮部面积均小于野生型。栅/海可作为矮化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生物性状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烤烟上部叶片的工业可用性,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云烟87上部叶片烘烤前生物性状和烤后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采收比常规采收的烟叶叶片略薄,单叶重减轻,比叶重、叶片密度下降,组织结构疏松,叶片间差异缩小,可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但是集中采收可能会因为单叶重减轻而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湖南凤凰不同产区烤烟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凰县不同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海拔产区烟田(云烟87)为试点,以烘烤结束后各对应试点B2F等级初烤烟叶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海拔与烤烟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质烤烟的钾、绿原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平衡含水率、总氮、芸香苷、两糖差、钾氯比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含梗率、挥发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差异极显著,总氮、钾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海拔烤烟除含梗率和β胡萝卜素差异显著外,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凤凰县烤烟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存在烟碱较高,总氮、钾含量、氮碱比、钾氯比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嫁接在8种砧木上的砂糖橘的生长指标,分析叶片、枝条解剖结构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生长素氧化酶(IOD)活性,探讨树势与解剖结构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枳壳、粗柠檬和枸头橙为砧木的砂糖橘树势较强,红黎檬次之,酸橘、枳橙、红橘和砂糖橘(本砧)较弱;各指标与树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与株高和树冠体积呈显著负相关,栅海比与树冠体积呈显著正相关;枝条的导管密度与株高和树冠体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POD活性与株高和树冠体积均呈显著负相关,IOD活性与秋梢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无显著相关性。叶片中较低的栅海比、较高的海绵组织厚度和POD活性与枝条中较高的导管密度是影响树体矮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州油茶耐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筛选出耐热性强的品种,为耐热性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高州油茶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指甲印迹法和图像软件分析,测量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叶片气孔相关的14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耐热性的主要指标,运用Excel软件分析平均隶属函数,并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高州油茶叶片由上下表皮细胞、叶肉组织细胞和主脉组成,叶片为异面叶,上表皮厚度大于下表皮厚度,气孔分布在下表皮,栅栏组织1~2层,排列紧密,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主要由上下表皮和紧密排列的维管束组成。6个高州油茶无性系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系统聚类将14项指标划分为4类,即第1类包括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第2类包括叶厚、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实度和栅海比;第3类包括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气孔密度;第4类包括主脉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对4类中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得出高州油茶耐热性的典型指标,即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对4个典型指标运用隶属函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与利用武陵源白虎堂区茶树种质资源,通过实地和显微结构观测,对15个单株的形态和叶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的萼片均为绿色、无毛,萼片数在4~6片之间,以5片为主,占73.3%;花冠大小在2.6~5.0 cm之间;花柱开裂数2~3裂,3裂占80%;雌雄蕊相对高度等高率占73.3%;叶面积在9.64~65.22 cm2之间,叶片多为长椭圆形、披针形,叶面平,叶质软,叶尖渐尖,叶色深绿;栅栏组织1~2层,平均厚度105.21μm;海绵组织平均厚度227.28μm;栅海比0.6以上,抗寒性较强的有3株。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的绞股蓝营养器官解剖特征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显微技术对同一品种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a)的根、茎、叶、叶柄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使绞股蓝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特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叶的解剖特征差异更为明显,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的比值、主脉直径、主脉维管束的发达程度均为阳生>中生>阴生,而绞股蓝叶面积的大小则是阴生>中生>阳生.此外,3种生境对绞股蓝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阴生绞股蓝较中生和阳生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人参皂苷含量高,说明阴生环境有利于植株生长,可生产出高产优质的产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和分析了爱文、贵妃、紫花等3个品种杧果(芒果)的叶片组织结构。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杧果的气孔密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间差异极显著,其中贵妃杧的气孔密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均为最大;3个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其气孔的密度尧长度和宽度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因而可用作品种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四倍体药用万寿菊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对药用万寿菊‘内蒙1号’的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0.15%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的万寿菊种子24 h,幼苗变异率较佳,可达到56%。幼苗定植于田间,初步筛选并标记形态变异植株,自花授粉后采收种子播种并观测子代形态指标,对形态变异明显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获得15株纯合四倍体。通过将四倍体与二倍体进行比较,四倍体植株茎粗、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和单朵花重量显著高于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总叶量、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片气孔密度和单株花朵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植株。获得的四倍体万寿菊植株单株花总重量比二倍体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对10地市茶区,6个气象因子作最短距离聚类分析得出,山东茶主要分布在4个生态类型区域内,第一类型区域在日照岚山、莒县、大坡和巨峰;第二生态类型区域在临沂莒南和青岛胶南;第三生态类型区域在泰安小津口和新泰;第四生态类型区域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经典型相关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呈正相关性,以年降雨量和极端最低温度对茶树变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温度、无霜期和日照时数,1月份年均气温对叶片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叶片结构以栅栏组织厚度对气候条件最敏感,其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与气象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5.
李平  余象煜 《茶叶科学》1988,8(1):37-42
本文对三十烷醇处理后的2种茶树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可使茶树叶片和栅栏组织增厚,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提高,栅栏细胞数增加,叶片主脉厚度、维管束体积、维管束鞘细胞壁的厚度及石细胞数量降低,茶树的生产力指数提高。结果还表明,三十烷醇处理后14天比处理后5天对茶树叶片的结构影响显著,对秋茶的影响比春茶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甘薯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IpomoceabatatasLam.)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厚度(包括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叶片总厚度)、藤叶和块根烘干率比对照均有所增加,叶片大小、叶面积指数(LAD、比叶面积SLA)、主蔓长、主蔓粗、节间长、藤叶和块根重量(鲜、干重)均不同程度减小。栅栏组织厚度、经济系数LAI、分枝数、块根干重及块根烘干率的相对值(占对照%)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5566~0.9352∶P<0.05,0.01),主蔓长、节间长及SLA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289~-0.737;P<0.05,0.01),带有直立或缠绕性株型的比纯粹匍匐型品种的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5个椰子品种的成年植株叶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的基本组成相同,但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差异,其中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差异灵敏度较高,在总次数为10次的多重比较中,差异极显著次数分别为7次和6次.结合供试材料的田间抗寒性观察发现,抗寒性最强的海南本地高种具有最厚的栅栏组织和叶片,抗寒性最弱的文椰4号的栅栏组织和叶片厚度最小.因此,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椰子品种的抗寒性,可以作为抗寒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 选用淀 粉含量高 低不同的 89273 、农 牧7432 2 、390363 18 、388226 单3 、底西芮、紫花白、388221 2 七个品种 ( 系) 为材料, 研究了马铃薯生育期间叶片组织结构变化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生育期间叶片肉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并在苗期和块茎增长期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海绵组织细胞密度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并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叶柄组织结构与淀粉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y)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52.67-7.50x1-17.94x2+14.27x3-14.60x4。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20个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为试材对叶部形态、生理性状及解剖特征进行了测定,加以相关和通径分析,并首次对10个叶部光合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研究表明:(1)叶形指数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表现为很小的负效应。(2)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全N含量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3)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极小的正效应,且通过叶片厚度的间接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4)叶片厚度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5)栅栏细胞数目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较高的正效应。(6)栅栏、海绵组织厚度与光合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但均表现为负效应。分析表明:通径分析与主成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进行光合速率综合的间接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