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花生一大蒜轮作模式下N、P、K配比对花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花生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量与施肥方式的不同对花生生育性状的影响较小,当施肥量为纯N195kg/hm2、P2O5157.5kg/hm2、K2O240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为7030.05kg/hm2。  相似文献   

2.
施钾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60kg/hm2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花生荚果数增加,产量提高,60kg/hm2用量下,花生产量最高3640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18.17%.0~90kg/hm2范围内,高施钾量可促进氮磷钾吸收,90kg/hm2用量下,花生粗脂肪含量最高为51.56%,比不施钾肥提高5.48%.超过90kg/hm2,增加施钾量导致花生养分吸收减少,荚果数下降,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产量随之下降.本试验条件下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花生施钾量为63.3kg/hm2,产量可达到3611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 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 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用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条件下全年钾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与小麦、花生产量及全年效益数学模型。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小麦产量最高可达7631.9kg/hm2,当茬需施K2O169kg/hm2;产量>6000kg/hm2小麦当茬K2O适宜用量为138~219kg/hm2。花生对钾分配比例的反应,与全年施钾量有很大关系,当全年钾肥不足时,花生产量随前茬小麦分配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当全年钾肥充足,花生少施或不施,均可获得高产,因此,后茬花生施肥必须考虑前作小麦的施肥量。全年效益最高可达20921.2元/hm2,此时需施K2O247.5kg/hm2,前茬小麦占71.4%;全年效益>18000元/hm2K2O适宜用量为204.0~331.5kg/hm2,前茬小麦占66.3%~84.0%。  相似文献   

5.
田间液体配肥站模式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施肥现状,以马铃薯'黄心22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底肥和中耕肥+滴灌追肥(总养分1200.5 kg/hm2)(CK),不施底肥、全程滴灌追肥且追肥总养分分别为398.3 kg/hm2(T1)和531.0 kg/hm2(T2)3个施肥处理,探究不施底肥,全程液体...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及不同气候类型对马铃薯养分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调控其生长发育过程,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在陕西华县和陕北米脂县进行马铃薯肥效试验[结果]由于试验地土质和气候备件不同,肥料对产量的影响效果也不同华县表现为:N〉K2O〉P2O5,增施1kgN、P2O5、K2O可使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32.6、4.3、24.7kg,平衡施肥处理产量可达4.7916kg/hm2:而米脂县平衡施肥处理产量为26527kg/hm2,增施1kg、P2O5、K2O可使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16.8、4.7、21.6kg在同一生长期,植株地上部分的养分含量顺序为:K2O〉N〉P2O5[结论]华县施肥推荐量N、P2O5、K2O分别为363、86、301kg/hm2,米脂县为258、82、258kg/hm2。  相似文献   

8.
大田试验表明,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条件下全年施氮水平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影响很大;全年施氮量以450 kg/hm 2 较佳,分配方式则以1/3 作小麦基肥、2/3 作小麦追肥或1/5 作小麦基肥、2/5 作小麦追肥、2/5 作花生基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施用硼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硼肥在油菜种植上的增产效应,2008-2009年在浏阳进行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油莱专用肥、增施爱棵硼或者在抽墓期喷施流体硼肥均能促进油菜生长,增高增枝增荚,提高油菜产量。以每公顷施油菜专用肥600kg为基肥,尿素150kg为追肥的增产效果最显著;抽墓期每公顷喷施硼肥900g增产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施硼各处理增产幅度为63~696kg/hm^2。  相似文献   

10.
在甘蔗田间采用生态有机肥两种不同施用方法,探讨生态肥的不同施法、常规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肥施用方法不同得到的产量效果不同,但都比对照增产极显著。一次性作基肥施用的处理产量较高,比分基肥和追肥两次施用的增产显著;比等价常规施化肥处理产量略高,但差异不明显。同时,生态肥可显著地提高甘蔗蔗糖分,分基肥和追肥两次施的处理蔗糖分最高,与一次性作基肥施、化肥及对照蔗糖分的差异均极显著;生态肥一次性施的蔗糖分次之,与对照蔗糖分的差异也极显著,与化肥处理蔗糖分的差异显著。生态有机肥在甘蔗一次性作基肥施有利于增产,而分成基肥和追肥两次施则有利于增糖。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当施氮量为N112.5 kg/hm2时,白沙1016和鲁花12号的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达到最大值,而远杂9102达到最大值时需要的施氮量仅为N 75 kg/hm2.花生干物质总量的积累动态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不同遮阴程度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花生不同部位锌含量、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减少花生病害的发生,平均降低7.1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增加19.4%。相同施锌水平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花生不同部位锌的含量和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以及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花生的发病率比不遮阴对照增加4.8、10.2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降低16.5%、10.0%。在30%、70%的遮阴条件下,施用锌肥的花生产量比不施锌的分别提高21.1%、25.0%。本试验条件下,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使花生具有较强的抗低温寡照能力及抗病性能,增产显著,可在花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为春对花生根瘤形成和产量的影响,在汝南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了试验,粉煤灰磁化肥在花生上一般用量的840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4.5%,增产729kg/h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增产6.9%,增产240kg/h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7%,增产165kg/hm^2,比未磁花粉煤灰复混肥增产3.3%,增产120kg/hm^2。最高产量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 、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3.27%和5.66%。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T3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花生的单株果重和饱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研究及高效施氮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供氮率为51.9%~73.7%,其中晋安花生等较高,潍花8号较低;根瘤供氮率为10.5%~37.4%,其中3--XC135、潍花8号等较高,晋安花生较低;肥料供氮率10.8%~15.2%,其中蓬莱小粒皮红较高,3-XC128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表示为D1、D2和D3)和4个施氮量(0、50、115、18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N115、N180),于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和D3密度分别高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分别高3.70%~27.82%和6.10%~18.94%,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高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 > N180 > N50 > 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外源钙对盐碱土壤花生荚果生长及籽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外源钙对盐碱地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以花育25号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施用外源钙肥CaO对盐碱土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籽仁品质及产量的变化。CaO用量设置0kg/hm^2(Dck)、52.2kg/hm^2(DCa1)、104.55kg/hm^2(DCa2)、156.6kg/hm^2(DCa3)4个水平,并以非盐碱土空白为对照(Lck)。结果表明:盐碱土对花生荚果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DCa1、DCa2、DCa3处理均可促进盐碱土花生荚果与籽仁的生长发育,使籽仁膨大时间提前,其中以DCa3处理提高荚果干重、体积和籽仁干重的幅度最大,分别提高24.1%、15.5%和20.36%。施用外源钙降低了盐碱土花生籽仁蛋白质与亚油酸含量,提高了籽仁可溶性糖、脂肪、油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O/L)比值。此外,外源钙的施用提高了盐碱土花生百果重、百仁重与出仁率从而提高了产量,以DCa3处理产量的增幅最大,达到43%。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对花生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12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花生荚果数增加,产量提高。120kg/hm^2用量下,花生产量最高3639.88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18.61%。0~150kg/hm^2范围内,施氮量提高促进氮磷钾吸收和植株生长及粗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