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高温、干旱、大风降雨等自然灾害天气频繁发生,导致玉米减产.从品种选用、适期播种、秸秆覆盖、采用适宜播种方式进行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和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环节来提高夏玉米抗逆、稳产能力,为河南省夏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干旱高温对玉米制种结实率的影响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海  李素琴  张秀河 《种子科技》2001,19(4):232-233
玉米制种田结实率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改善玉米制种田胁迫条件 ,提高结实率 ,确保制种产量 ,就成为玉米制种单位和制种技术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玉米制种田的胁迫条件较多 ,其中开花授粉期的干旱和高温是最为严重的两个胁迫条件。作者根据实践经验 ,结合 1997年 7月、1999年 7月华北地区持续的干旱、高温 ,陈述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供广大同行参考。1 干旱高温影响玉米制种田结实率的机理玉米制种田在干旱 (土壤有效水分不足或相对湿度 <2 0 % )时常伴随着高温 (>35℃ )。干旱和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 ,往往是二者共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豫中南地区的高温干旱、阴雨寡照、暴雨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玉米的种质创新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论述了豫中南地区玉米种质创新的明确方向,对培育适合豫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夏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农业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超  李学文  孙艳伟  周婷  罗纲  陈财 《作物学报》2019,45(2):297-309
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日尺度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 (P-M)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分析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CWDI)为农业干旱评价指标,揭示夏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四大类33种分布函数拟合水分亏缺指数序列,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估算淮河流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近55年来,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均大致呈现流域中北部较高而西南部和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夏玉米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无明显趋势变化,除拔节—抽雄期外,其余生育阶段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水分亏缺状态,且流域北部相对于南部水分亏缺严重;3)夏玉米生育期中,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概率最大,除播种—出苗期特旱发生概率在30%~50%之间,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概率均大致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5.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其与生长季(6—9月)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的关系,统计了2001—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夏玉米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河南省不同纬度18个台站2001—2013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6—9月不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旱、渍涝和风灾;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在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一直处于5550 kg/hm2;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期(8月)遭受阴雨寡照(低温)、高温干旱是造成玉米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导致减产主要是在玉米灌浆中后期(8—9月)遇到大风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玉米抵御自然灾害性天气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玉米单产和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田间试验数据是玉米育种的根本,夏播玉米生长季节内高温高湿干旱等气候集中而且转化快,田间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大,为保证提供科学准确的田间试验数据,北京德农种业宁津试验站主要采取的关键措施。1精密播种,播后浇水,力保苗齐苗一致夏直播玉米播种的6月中旬,正值20~30℃的高温,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快,出苗的整齐度好坏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生长季高温频发给夏玉米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系统分析海河平原地区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年际和年内分布规律,本研究基于研究区26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日最高气温数据,以35℃作为夏玉米高温阈值,从高温事件个数和持续天数、生长季高温日数和高温度日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温指标在空间上都呈现出由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增高的趋势。1960—2019年间夏玉米生长季高温指标的年际变化存在1972、1996年2个明显的突变点,将这60年分割成高温较强—较弱—较强3个时期;6月中旬—7月上旬发生高温的日数最多,占6—9月高温日数总和的69.8%,而6月下旬—7月下旬各旬的高温日数年际变化与生长季高温年际变化规律最为接近,是影响生长季高温变化的主要时段。研究结果对于全面掌握研究区夏玉米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指导夏玉米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濮阳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濮阳市1970~2009年共4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夏玉米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139,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0.3914)的35.51%,气象因子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气温、7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日照时数等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6月上中旬播种期的干旱、7月上旬拔节期的卡脖旱、8月上旬开花授粉期的雨涝是夏玉米生育期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气候现象。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干旱胁迫调控指标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合理的夏玉米灌溉控制指标,基于2年控制试验结果,借助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各处理的实测产量、耗水量、WUE从高到低排序相比,产量、耗水量、WUE的单层次评价值位次基本相同,对于优选夏玉米的干旱胁迫控制指标具有可行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产量、耗水量评价值呈减小趋势;WUE评价值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多层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WUE的权重最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综合评价值呈减小趋势,相同生育期内轻旱胁迫处理表现最优。2年控制试验中,对照适宜水分处理最优,灌浆期轻旱处理次之,再次为苗期轻旱处理。考虑河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际,建议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与灌浆期分别控制土壤水分下限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75%、60%以上时,可保证夏玉米节水稳产。该结论为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合理的夏玉米灌溉控制指标,基于2 年控制试验结果,借助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各处理的实测产量、耗水量、WUE 从高到低排序相比,产量、耗水量、WUE 的单层次评价值位次基本相同,对于优选夏玉米的干旱胁迫控制指标具有可行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产量、耗水量评价值呈减小趋势;WUE 评价值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多层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WUE 的权重最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综合评价值呈减小趋势,相同生育期内轻旱胁迫处理表现最优。2 年控制试验中,对照适宜水分处理最优,灌浆期轻旱处理次之,再次为苗期轻旱处理。考虑河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际,建议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与灌浆期分别控制土壤水分下限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75%、60%以上时,可保证夏玉米节水稳产。该结论为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柘城县的自然条件及夏玉米高温热害的原因,总结了高温热害对夏玉米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WOFOST模型的2014年河南省干旱对夏玉米产量的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化预估干旱持续一段时间而未解除下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采用预估日前气象数据与预估日后近5年平均值气象数据组成完整序列,设计3种情景4种处理方式,利用WOFOST作物模型预估干旱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预估当日,仅依靠自然降水条件,不同干旱区夏玉米减产率变化较大,重旱区47%~64%,中旱区28%~50%,轻旱区14%~47%;有灌溉条件下夏玉米减产率大幅下降,干旱影响小;灌溉充足的情景下,轻旱区几乎无减产,重旱区减产率仅在10%~38%之间。利用实况气象数据检验发现,预估方法对中旱区和轻旱区模拟较准确,重旱区模拟效果一般。利用作物模型可以定量化地预估干旱持续一段时间未解除情况下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温和干旱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持续干旱和持续高温3种处理,探求干旱区高温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处理下,春玉米苗期缩短9~13天,穗期生育间隔延长6~12天,花粒期不完整;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3~8天,无法正常灌浆成熟。(2)持续高温处理,春玉米前期生长快,抽雄后高度不再增加;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生长缓慢,拔节期之后植株高度显著偏小;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单株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拔节期之后均较对照偏小。(3)干物质分配率在持续高温处理中呈现茎>叶片>叶鞘,在持续干旱处理中呈现叶片>茎>叶鞘,穗很小,造成经济产出少,而在对照处理中呈现穗>茎>叶片>叶鞘。(4)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下含水率呈现叶鞘>茎>叶片。受高温和干旱胁迫,产量不保时,抽雄期进行粮转饲较合适。本研究可以为科学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稳定其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胁迫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几年,本市夏玉米生长期间异常气候(如高温、干旱、大风、洪涝和冰雹等)和病虫灾害频发,部分地区缺乏有效预警机制,各部门防治协作性欠佳,防治措施不到位,影响了玉米的丰产稳产。笔者从事农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和2000年,胶东地区连年干旱,作为鲁玉16良种的主要供种基地,同其他玉米制种一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70%以上的制种绝产,30%的水浇地鲁玉16制种严重减产,暴露出正常年份不易觉察的技术问题,因此也总结出了鲁玉16等玉米品种的抗旱减灾制种技术。1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玉米制种暴露出的问题1.1 持续35℃以上高温授粉不受精在玉米开花期气温35℃以上持续时间长、空气干燥,使玉米生长发育不正常,主要表现是 :株高降低,果穗不吐丝或晚吐丝,花丝过早萎蔫,雄穗小,分枝少,不能正常散粉,花粉干瘪,导致授粉而不受精。……  相似文献   

16.
<正>眼下,正值夏播玉米的出苗期,今年由于特殊气候原因,前期干旱高温,近期又连续阴雨低温,再加上像二点委夜蛾(很多农民认为是土蚕或地老虎)、二代粘虫、蓟马虫、灰飞虱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不少地块玉米出苗不整、缺苗、断垄现象严重。还有喜鹊危害严重,很多玉米苗被喜鹊连根拔起撂  相似文献   

17.
豫西旱作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水分亏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豫西地区1971—2002年间30年的降雨资料数据分析以及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的需水、耗水规律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地区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严重错位与缺位,≥80%保证年降水450~520mm,干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上。分析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的需水和耗水状况,明确了该区在一年两熟制下的水分亏缺规律,夏玉米降水满足率较小麦高19.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王树星 《种子世界》2010,(12):25-25
<正>2010年渭南市玉米出现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1香蕉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春播中晚熟区玉米雌穗分化形成期,即八叶期至十叶期严重干旱或虽有降雨过程,但每次降雨量少于5mm均为无效雨,抑制了雌穗分化进程,玉米在穗分化阶段,遇到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使雌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温干旱对玉米制种产量影响很大,大量的种子质量不能达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辽宁省内外的种子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了高温干旱对玉米制种产量影响的原因。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繁制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干旱对夏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严格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夏玉米根冠生长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并不影响夏玉米根系、冠层干物质累积、株高增加、茎(基)粗增大等过程的总趋势。但随胁迫的增强,根、冠干物质累积速率、干物质累积总量降低,根条数变少、株高降低、茎(基)粗变细,但它们并不呈线性相关关系;水分供应量的减少延长了夏玉米的生育周期,随胁迫的增强,根系生物量最大值、最大根条数、冠层最大株高出现的时间延后;根冠比(R/S)随土壤水分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水分处理的夏玉米,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灌浆盛期,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抽雄,此阶段充分供水处理H的R/S是严重水分胁迫处理L的125.77%。充分供水的处理则有最大的根冠比 ( R/S=0.173)。在干旱条件下,协调夏玉米根冠平衡,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