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部分稻种资源的化感控制杂草潜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人工气候箱结合田间小区试验,从我国部分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了2份具有化感潜力的水稻品种(系),其中我国台湾品种蚁公包幼苗对无芒稗根长影响因子RRL为0.43,其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5%和85%,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2.0%和26.1%。云南品种地谷幼苗对无芒稗的植株高度影响因子RSH和植株干质量影响因子RPDW分别为0.62和0.58, 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53%和65%,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1.5%和46.1%。 蚁公包对莴苣的控制效果和地谷对无芒稗的控制效果均显著高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2777。蚁公包和地谷是我国宝贵的化感潜力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现存的七省(区)的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其中广西普通野生稻6份,东乡野生稻5份,广东、湖南各2份,福建及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各1份)及28份栽培稻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8份中国栽培稻被分成三类,C1、C2和C3。其中C2叶绿体基因组类型仅有1份材料,为一个籼稻品种。两个主要类型C1和C3分别对应于粳型和籼型,说明中国栽培稻在叶绿体基因组存在籼、粳分化。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DNA用同样3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与栽培稻中的C1和C3相同,其中C1类型占主要,为94.1%(16/17),具C3型叶绿体基因组的野生稻为1份广西材料。此外没有检测到新的类型。这说明在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对应于栽培稻籼型和粳型两种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而且是以对应于粳型的C1型叶绿体基因组类型材料为主。从大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与粳型栽培稻相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可以推测粳稻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温处理方法评价了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苗期的耐冷潜力。在苗期,普通野生稻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高,其次为栽培粳稻越光,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柱头高度外露的稻种资源用于培育柱头外露率高的新雄性不育系,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我们在位于尼日利亚伊巴丹市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对非洲稻种资源,包括二个栽培种、三个野生种及一个杂草类型,共2065份种质进行柱头外露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每穗柱头外露率高(≥%)的种质的百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斑点野生稻(100%)>长药野生稻(85.7%)>非洲栽培稻(54.9%).>巴蒂野生稻(34.8%)>杂草型 stapfii(20%)>亚洲栽培稻(1%)。在1787份亚洲栽培稻中筛选出18个柱头高度外露的种质可考虑作为培育异交率高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的亲本。本文还分析讨论了柱头外露种质的遗传及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 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51%,对莴苣和无芒稗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但与莲子草相比,差异不显著。空心莲子草根系对莴苣的根长平均抑制率为54%,显著高于茎和叶片。随着样品用量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50 mg叶片处理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为83%,显著高于10 mg处理的54%和30 mg处理的61%。  相似文献   

6.
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花培创新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栽培与野生稻杂交后代进行花药培养,在药得的芬粉植株中,经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野生稻抗病性强,米质优特性,又具有栽培稻丰产性的稳定品系。研究表明,栽野稻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栽野稻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和加速野生稻优异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资源研究及其在水稻育种上利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野生稻资源类型及分布 1.1 世界野生稻类型及分布 对世界上稻属(Oryza L.)的种类众说不一,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普遍认为,稻属常见的有22个种,其中包括亚洲栽培稻(O. sativa L.)、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 Steud.)和20个种的野生稻类型(表1).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省稻区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4个,占37.83%,抗药性生物型23个,占62.17%,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8个,占21.62%,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稻的耐盐性,本研究通过测试5个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的耐盐性,发现材料E11-9苗期耐盐性显著优于耐盐品种韭菜青。利用长雄野生稻E11-9对亚洲栽培稻海南红米进行耐盐性改良,创制了1个苗期至孕穗期耐盐性明显增强的株系CXZH,表明非洲长雄野生稻E-119在改良亚洲栽培稻耐盐性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的叶浸提法和田间共生鉴定法,比较分析了从124份不同来源水稻种质中初步筛选的27份化感种质对稗草和莴苣的化感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叶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稗草;对稗草和莴苣根长的抑制效果大于苗高和发芽势;叶浸提液法与田间共生法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叶浸提液对稗草发芽势的抑制指数与田间共生对稗草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稗草种子发芽势可作为测试水稻种质化感效应的重要指标。田间水稻苗高与叶浸提液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和田间共生对稗草苗高和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苗高较高的种质较苗矮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珍珠42、沙粘1、六月早、青团2号、红脚粘2和地谷的化感效应突出,对稗草的平均综合抑制指数分别为0.56、0.47、0.45、0.45、0.41和0.39,可作为强化感种质提供应用。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interference with rice,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how endophyt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ice against barnyardgrass stress. Here, we provided a detailed 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of rice root-associated microbiomes during co-cultivation with barnyardgrass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microbiomes of weed-free rice plants. Alpha divers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arnyardgrass had the opposite effects on endophytic bacteria and fungi in rice roots, in terms of the community diversity, richness and coverage at the rice seedling stag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barnyardgrass had only a minor effect on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endophytes in rice roots at the rice seedling stage, but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maximum interference at the heading stage. Rice recruited many endophytes to resist biotic stress from barnyardgrass, especially for fungi. 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 predicti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23 metabolic pathways of bacteria were overrepresented in rice. In addition, the main trophic mode of fungi was pathotroph according to FUNGuild analys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fungi in rice roots was found via network analysis. Anaeromyxobacter, Azospira and Pseudolabrys were the vital bacteria, Phaeosphaeria and Funneliformis were the dominant fungi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network. These results provided data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what role endophytes play in rice resistance to barnyardgrass stress and will have implications on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of rice against biotic stress using root microbiota.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移栽稻田水稻(Oryza sativa)与不同发生时期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长和竞争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FACE条件下水稻与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分蘖、生物量和产量均增加,而稗草则减少。水稻与移栽稻田本田萌生稗草的生物量比率增加181.7%、产量比率增加259.7%、茎蘖比率增加24.2%、有效分蘖比率增加186.3%,水稻竞争优势增加,而移栽稻田本田萌生稗草竞争能力下降。水稻与秧田萌生稗草的竞争关系变化趋势在营养生长期与上述情况相同,但进入生殖生长后水稻竞争优势不再显著,FACE条件下与秧田萌生稗草竞争的水稻最终生物量和产量分别增加22.7%和8.2%,但秧田萌生稗草的最终生物量和产量也增加了11.9%和9.5%。水稻与秧田萌生稗草的生物量比率、茎蘖比率和产量比率增加均不显著。 可见,田间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的变化与稗草发生时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秧基质理化性状对秧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渣、甘蔗滤泥、稻田土为原料配成不同水稻育秧基质,以‘桂育9号’为供试品种,探究不同水稻育秧基质理化性状对秧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不定根数、单位面积秧苗数外,秧苗各性状皆与基质的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基质容重的减小和孔隙度的增大使得秧苗株高、叶面积、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显著增大,而根系盘结力显著减小;基质p H中性左右对秧苗品质无显著影响。在2.7 m S范围内,基质电导率增大对株高、叶面积、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对秧苗株高、SPAD值、叶面积和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速效磷还对秧苗茎基宽、叶龄、地上部干重、发根能力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而与根系盘结力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株型水稻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混栽其中的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var.mitis (Pursh) Peterm.]的生长状况。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品种Ⅱ优2070显著降低移栽稻田无芒稗株高、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分蘖数、穗长和穗粒数。水稻对无芒稗的竞争力,以高秆大冠层株型最强,中秆中冠层株型次之,矮秆小冠层株型最弱。在无芒稗50株/m2干扰下,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各产量因子下降不明显,而矮秆小冠层株型粳糯稻各产量因子显著下降,平均减产40%。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子代与0代水稻(Oryzasativ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2∶1时,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子代水稻和稗草的生长和光合能力比0代都有所降低,其中水稻的子代干物质量与0代相比分别降低了18.8%和61.9%,子代净光合速率则分别降低了22.4%和27.8%;而稗草子代干物质量与为0代相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则分别下降了34.5%和31.0%,子代净光合速率也分别下降了28.4%和16.3%。FACE条件下,两代水稻与稗草的竞争能力(子代的稻稗比)都随着生长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稻稗干物质量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26.6%,而抽穗期则减少了44.1%;净光合速率稻稗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8.3%,抽穗期减少了13.8%,即FACE条件下子代水稻的竞争能力相比0代水稻在分蘖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在抽穗期却减弱。说明生长后期子代水稻/稗草的竞争已对FACE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赖波平  罗贤富 《杂交水稻》1993,(2):30-33,39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抗寒剂CR-4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抗寒剂能提高秧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防止或减轻水稻烂秧,提高秧苗素质,对增加稻谷产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在使用方法以浸种法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10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 结果表明长匡7号、P4、Kogyoku、 IR2731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AJ0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谷梅2 号、中156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而化感作用材料TN1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63无显著差异。中1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有关,而谷梅2号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化感作用。随着水稻密度增加,无芒稗受抑程度加剧,化感作用水稻对稗草根部的抑制似乎要比无化感作用水稻强。TN1对无芒稗的化感作用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不同生态的稗的作用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稻品种抑制杂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江苏主栽水稻品种5个,以及具有化感特性的PI312777和华抗草7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态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扬稻6号和PI312777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达70%~80%,扬稻6号、徐稻4号和PI312777对杂草干质量抑制率超过80%,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同时,供试水稻品种对稗草地下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稗草地上部的抑制效果,对稗草整株干质量的抑制率与对稗草地上部干质量抑制率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