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农杂66为材料,以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研究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主根长、根长、根半径和根密度均高于对照。漂浮育苗移栽棉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对照,根系鲜重增加1倍。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提早3~5 d;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8.3%,蕾铃脱落率降低3.2%,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混配基质与土壤、催芽与干籽及利用不同水源配制的营养液进行育苗对其出苗、成苗率及棉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混配基质作为支撑物、干籽、催芽播种和净水配制的营养液处理进行漂浮育苗的出苗率、成苗率高,达90%以上;以混配基质作为支撑物进行育苗的棉苗素质优于其它处理,茎叶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主根长均高于其它处理,棉苗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3.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根系适应水生环境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是一种新型的育苗技术,但棉花根系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作者从根系的结构、蛋白质组学以及关键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棉花根系的适应机理。【方法】以基质育苗为对照,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营养液漂浮育苗不同苗期棉苗主根尖的超微与显微结构,以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营养液漂浮育苗3叶1心期棉苗水生根的蛋白质差异,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营养液漂浮育苗不同苗期棉苗水生根以及3叶1心期棉苗不同部位关键基因即乙醇脱氢酶基因与烯醇酶基因的表达验证。【结果】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主根中各个时期均出现了通气组织。漂浮育苗的皮层薄壁细胞体积较小。漂浮育苗棉苗主根的韧皮部生长基本正常,而木质部生长出现弱化,其导管直径明显比对照小,导管占中柱的比例也比对照小。1叶1心期,漂浮育苗棉苗主根尖细胞中出现酚类物质。2叶1心期,漂浮育苗的主根尖皮层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细胞间隙。3叶1心期,漂浮育苗的主根尖中出现淀粉粒。4叶1心期,漂浮育苗棉苗的主根尖中出现含晶细胞,同时,细胞中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分析漂浮育苗条件下3叶1心期棉苗的水生根与对照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结果,总计28个差异蛋白被鉴定出来,28个差异蛋白包括20个非冗余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功能分类,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细胞防卫、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等,涉及的主要代谢途径为:糖酵解、乙醇发酵、三羧酸循环等途径。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水生根中的乙醇脱氢酶2a基因从2叶1心期至5叶1心期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水生根中1叶1心期至4叶1心期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4叶1心期至5叶1心期呈急剧下降趋势,在3叶1心期漂浮育苗棉苗水生根中的乙醇脱氢酶2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漂浮棉苗茎、叶相比有显著差异。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水生根中的烯醇酶基因从1叶1心期至4叶1心期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其相对表达量从1叶1心期至5叶1心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3叶1心期漂浮育苗棉苗水生根中的烯醇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漂浮棉苗茎、叶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营养液漂浮育苗环境下,棉苗水生根通过根系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来适应水生环境,是棉花对水生环境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营养液漂浮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对照)相比,营养液漂浮育苗有效地提高了移栽棉根系的TTC还原强度,棉株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铃期和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19.2%、20.0%、10.6%、22.6%和13.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6%、12.3%、5.5%、8.7%、8.2%和4.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8.3%、8.1%、4.0%、3.2%和3.8%,叶片光合效率得到改善.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时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除苗期外).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能有效改善棉株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麦后棉移栽期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5日.比专套棉推迟移栽30天左右。为此,麦后棉播种育苗期要同步推迟。麦后棉苗龄宜短不宜长.应控制在25天左右,棉苗控制在三叶一心以下移栽,从技术上把握好棉花播期、小麦收获期、棉花移栽期的时间衔接。  相似文献   

6.
光照强度对工厂化棉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索光照强度对工厂化棉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测定不同出苗天数工厂化棉苗的单株鲜重、根鲜重、有效根数、根叶比、叶片数、叶片厚度、叶重、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不同出苗天数棉苗各项指标都增加,可见,高光照对工厂化棉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棉花返苗期缩短。综合来看,出苗20d的棉苗最适合移栽。  相似文献   

7.
考察常规漂浮育苗、浅水漂浮育苗、湿润育苗、晾盘和池底发酵增温漂浮育苗几种方式对白肋烟烟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育苗的池水温度比常规漂浮育苗增加4.5℃,晾盘处理的基质温度比常规漂浮育苗提高1.99℃;浅水3 cm漂浮育苗和晾盘处理的苗床期比常规漂浮育苗缩短7 d和6 d;猫耳期,湿润育苗的叶片数和最大叶长、宽优于其他育苗方式,晾盘处理烟苗的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条数显著优于其他育苗方式;成苗期,各处理间及处理与对照间烟苗的叶片数、一级侧根数、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活性无统计学意义,池底发酵增温漂浮育苗烟苗的地上部鲜重优于其他育苗方式,晾盘处理烟苗的二级侧根数、地下部鲜重、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壮苗率优于其他育苗方式;浅水漂浮育苗和常规漂浮育苗的成本最低,为696元/hm2,池底发酵增温漂浮育苗的成本最高,较常规漂浮育苗增加576元/hm2。  相似文献   

8.
与露地移栽棉相比,移栽地膜棉的主要栽培效应:一是地温增加;二是生长发育提早,干物质积累重心前移;三是根系发达粗壮,根干重增加,一次侧根数多,生育前期根系活力较强,但二次侧根数减少,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较快;四是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高。  相似文献   

9.
漂浮育苗作为一项优质烤烟的生产技术,其所育烟苗根系发达、抗病性强,可增加叶片数量,提高产量,而且便于运输,降低成本。烤烟漂浮育苗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育苗方法,可培育出无病、茎高、均匀一致的;隹苗,移栽后的整齐度好、根系发达,能有效减少大田病害,特别是花叶病的发生,可消除早花,增加有效叶片数,有利于顶叶的开出,还可减少烟农的投入和劳力,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与质量。漂浮育苗还有节约用地、节省费用、移栽后便于管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烤烟漂浮育苗不同育苗盘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5种不同规格漂浮盘育苗试验,观察出苗速度、出苗率、烟苗长势,以及35天成苗时生物学性状,并对比分析了育苗成本。结果表明,各处理出苗集中时间均在播种后的8~11d;盘高越高,出苗较早,但漂浮盘太高烟苗长势较慢;成苗时生物学性状随着漂浮盘孔数的增多,茎粗趋细,茎高趋高,茎鲜重、茎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下降;育苗成本方面,随着漂浮盘孔数增多,单位面积育苗成本降低。综合考虑,以325孔规格漂浮盘较为切合当前的烤烟栽培方式,既能培育出膜下小苗移栽所需的漂浮苗,同时有利于节约成本和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个不同年份棉种的出苗率、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长、幼苗叶片SOD和MDA、根系形态、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为隔年种子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于2018年以新陆早51号为材料,分别测定隔二年(2015年)、隔一年(2016年)和当年(2017年)棉种的出苗率、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长、幼苗叶片SOD和MDA、根系形态、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不同储藏年份间棉种发芽势、发芽率、根表面积、根体积、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无显著差异;在第三片真叶时,与当年棉种相比,隔一年棉种的株高、茎粗、叶鲜重和干重、茎鲜重、第一片真叶SOD活性显著增加,第一片和第三片真叶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茎干重、第三片真叶SOD、根长和出苗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当年棉种相比,隔二年棉种出苗率、第一片真叶MDA和第三片真叶SOD均显著下降,但茎粗、叶鲜重、茎鲜重和干重、根长、第一片真叶SOD和第三片真叶MDA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北疆室内自然储藏条件下,隔一年的棉种在第三片真叶时提高了叶片SOD活性,降低了叶片MDA含量,促进了棉花幼苗的生长;储藏1~2 a的棉种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品种与播期对棉花生长、产量以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棉花播期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置裂区试验,以2个早熟棉品种锦科707和鲁棉2387为主区,4个播期5月10日(SD1),5月20日(SD2),5月30日(SD3),6月10日(SD4)为副区,分析不同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育期进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株内部铃重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播期的推迟,2个品种均表现为苗期不变,蕾期缩短,开花期和吐絮期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锦科707在SD1处理,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有利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2)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锦科707在SD1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873 kg/hm2,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767 kg /hm2;(3)锦科707在SD1处理中,上部和中部铃重最大,而下部铃重SD3最大,鲁棉2387在SD2处理中,下部、中部、上部铃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下部和中部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而上部则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结论】在黄河流域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过晚播种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锦科707在5月10日,鲁棉2387在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9年试验资料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和有关性状影响的大小,因生育时期而异。整个生育期间,干燥度和蒸发量是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铃重和绒长与其关系密切;苗期,蒸发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与其关系密切;蕾期,降雨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和株高与其关系密切;铃期,蒸发量和积温是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绒长和生育期与其关系密切。其间,各因素对有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了较高的同步性。由此认为,这一规律可作为旱地棉田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并提出了旱地棉花育种和栽培的有关方略。  相似文献   

15.
棉田不同杂草群落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2012年在山东省茌平县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和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为主,总密度为338.75~505.13茎/m2,棉花产量损失为69.7%~69.8%;莎草科杂草区以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为主,杂草密度为260.75茎/m2,产量损失为57.7%~59.4%;阔叶类杂草区以藜(Chenopodium album L.)、醴肠[Eclipta prostrata(L.)L.]为主,杂草总密度为208.25~316.0茎/m2,产量损失为87.5%~88.9%;混合杂草区杂草群落2011年主要以藜、醴肠、牛筋草等为主,2012年以牛筋草、异型莎草为主,总密度为366.00~410.0茎/m2,产量损失达90.5%~90.7%。以杂草单茎危害率衡量不同类型杂草对棉花产量损失的影响依次为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禾本科杂草。杂草危害直接影响棉花生长,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均有影响,其中对棉花成铃数影响最大,杂草生长区比无草区成铃数减少45.2%~87.3%,果枝数减少21%~64%,单铃重减少6.7%~24.5%。此外,杂草的生长也直接威胁到棉花植株的保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昌吉棉区适宜的脱叶剂和机采模式,以中棉M02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一膜六行宽窄行机采模式M1(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机采模式M2(76 cm+76 cm+76 cm),5个脱叶剂处理:T1(脱吐隆+乙烯利)、T2(瑞娇+乙烯利)、T3(瑞脱龙+乙烯利)、T4(阔笑+乙烯利)、T5(赛得利+乙烯利),研究了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叶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脱叶率和吐絮率,且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的脱叶效果一致;脱叶剂对同一机采模式下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M2机采模式下的脱叶率、吐絮率、平均单株铃数均显著高于M1机采模式,但产量却显著降低,说明供试品种在M2机采模式下虽然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得到一定的增加,但是不能弥补因密度降低对产量的影响,这可能与棉花品种和脱叶剂的使用技术相关。因此,M2机采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机采棉品质,但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需充分考虑品种、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协同效应。综合考虑,T1、T2和T3更适宜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防效及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合理使用该药剂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10×10 8活芽孢/g、15×10 8活芽孢/g和30×10 8活芽孢/g 3个不同活芽孢数量的可湿性粉剂,按照药种比1∶10播前种子处理,评价不同处理对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防效以及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结果 3个处理均能降低立枯病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和死苗率,其中15×10 8活芽孢/g处理效果最好,防效达44.31%,死苗率显著低于对照;15×10 8和30×10 8活芽孢/g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其中15×10 8活芽孢/g处理防治效果高达70.71%;3个处理籽棉产量和铃重均有提高,其中15×10 8和30×10 8活芽孢/g处理的籽棉产量增产率分别达到20.1%和24.3%;各处理对衣分、籽指、单株铃数及纤维品质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拌种处理能减少死苗率,降低棉田立枯病、黄萎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铃重和籽棉产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也无不利影响。其中以15×10 8活芽孢/g处理防治病害效果最佳,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可用于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密度和播期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筛选出适宜的品种、密度和播期。【方法】分别在库尔勒、阿拉尔、图木舒克进行试验,采用无膜滴灌栽培方式和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密度、播期3个因素对棉花生育期、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长影响较大,生育期较短的早熟棉花品种子棉产量较高;播期推迟造成生育期延长,并使子棉产量、单株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逐渐下降,对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密度增加造成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逐渐下降,对子棉产量、纤维品质未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棉花品种中619熟性较早,产量较高,可作为新疆南疆无膜滴灌栽培的适宜品种;适宜的播期为4月15~25日;密度22.5×104株/hm2的子棉产量在3个密度中最高,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