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冷棚栽培香菇是东北香菇生产中最主要的栽培模式之一,已由最初的冷棚香菇半熟料地床栽培模式发展到冷棚香菇半熟料菌柱栽培和冷棚香菇全熟料菌柱栽培。近两年,随着香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栽培观念的不断更新,香菇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冷棚香菇覆土栽培技术是借鉴我国南方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模式,结合北方冷棚香菇栽培模式,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用型香菇栽培新技术,兼有二者的栽培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根区温度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对垄沟基质栽培、沟槽基质栽培和膜上基质栽培3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根区日温度变化均呈S形曲线,日平均温度在22.0~22.3℃,处理间日均温度相差不大;西瓜中心糖度以垄沟基质栽培最高;膜上基质栽培和垄沟基质栽培方式西瓜产量较高。因此,膜上基质栽培和垄沟基质栽培是西瓜较为适宜的基质栽培方式,其中垄沟基质栽培因水肥管理方便、用工少,农户易接受,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曹伟 《北京农业》2007,(12):27-28
近年来。果树棚室栽培发展迅速,不论栽培面积,还是栽培树种、品种都在不断增加。成功的棚室栽培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反之,则造成较大的损失。为确保果树棚室栽培成功,果农应了解掌握棚室栽培的8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地袋栽培是目前吉林省东部山区主要的人工栽培方式,由于其栽培方式灵活、栽培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得到迅速推广普及。地袋栽培有多种划口方式,其中小孔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黑木耳栽培区,已把小孔栽培作为一种主要的提质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是低温、恒温结实性食用菌。金针菇栽培有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古田金针菇栽培主要以季节性栽培为主,是高海拔地区农户冬季生产主要品种,主导收入。  相似文献   

6.
香菇是辽宁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也已经成为多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栽培形式在不断更新,技术也日趋成熟。陆地栽培香菇是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它是把常规的棚室内栽培移到大田进行栽培,不需建大棚,更不需要搭架,最终达到菌粮双丰收的目的,使单位面积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前期基质理化性状研究及基质浸水和浸营养液后成分释放的变化,在设施内使用无机基质栽培体系和有机基质栽培体系进行叶用莴苣栽培和番茄的前期栽培试验,并以土壤栽培作为对照,研究有机基质栽培体系对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土栽培效果明显优于土壤栽培,而使用有机基质栽培体系进行栽培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产高效栽培(GCGX)和农户传统栽培(CK)2个处理,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2 a进行田间试验,测定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吐丝期和乳熟期株高、穗位高产高效栽培略高于农户传统栽培。与农户传统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较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以下叶片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高产高效栽培显著小于农户传统栽培,而叶向值均显著大于农户传统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高产高效栽培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冠层光合能力极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高产高效栽培下春玉米产量为14.009 t·hm-2(2012)和13.255 t·hm-2(2013),均极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杂交稻制种母本各种栽培方式与生产成本投入的效益回报率,提出制种母本栽培方式必须顺应经济规律,由传统栽培走向轻型(简化)栽培和机械化栽培,提升杂交稻制种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西瓜爬架式栽培模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应用的可行性,特对西瓜爬架式栽培模式进行了应用实践,并与常规地爬式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地爬式栽培模式相比,“黑津”西瓜采用爬架式栽培模式,增收明显,且爬架式栽培模式适宜浦东新区西瓜合作社、生产基地用于发展休闲观光采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以TC作为对照,探究3种栽培模式、7种处理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农田耗水量及产量的具体情况。【结果】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在40-100cm深度,HLC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TC和RC栽培模式。同样的,HLC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耗水量更高,这与其栽培密度有较大关系。HLC栽培模式下植株发育更好,成穗数、穗粒数及亩产量也要高于另外两种栽培模式。【结论】HLC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草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栽培方法简便的菇类,一直俏销市场,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选择有利栽培场所。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为有利。在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农田,如前期作物为油菜、西瓜等地作为栽培场所最为适宜。生荒田的产量远不如熟肥地高。栽培前应清除杂草,开通厢围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出能减少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栽培方式,研究了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操作简便,一个生长季节只需投入1次,能有效预防或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是切实有效的无公害、绿色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大豆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对比相同大豆品种在“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下的表现,对比不同大豆品种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表现上看,大垄密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有明显的优势,各品种产量比在“三垄”栽培模式下提高7.4%~18.2%;绥农44和龙垦305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覆土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生产已有30年的历史,先后研发推广半熟料菌块栽培、半熟料陆地栽培、半熟料冷棚地床栽培和全熟料菌袋栽培等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然而面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某些不足。2007年以来先后学习了湖北省和河北省的香菇生产模式,分析总结了现有栽培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历经2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辽宁东部地区的香菇生产栽培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黔中喀斯特地区半石山不同栽培方式对楠竹生长的影响,在贵州省紫云县喀斯特半石山中下部采用客土栽培、添加保水剂及修建鱼鳞坑填土栽培方式对楠竹实生容器苗进行栽培试验,调查分析楠竹的成活率、秆高、茎粗、冠幅及出笋率,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楠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添加保水剂的处理,其次是客土栽培及修建鱼鳞坑栽培处理,最低的是常规栽培处理;不同栽培方式对楠竹秆高、茎粗、冠幅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竹鞭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野生岩陀和栽培岩陀的岩白菜素含量差异,探讨野生岩陀与栽培岩陀是否具有质量等同性,确定最佳栽培年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岩陀和栽培岩陀的岩白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丽江宁蒗县的野生岩陀岩白菜素含量最高,为5.84%,曲靖马龙县野生岩陀岩白菜素含量最低,为4.32%,丽江栽培岩陀岩白菜素含量在3.93%~5.19%,且各基地间栽培岩陀岩白菜素含量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乡镇的野生岩陀大多呈正相关,不同地区间野生岩陀相关性有很大差异,3年栽培岩陀与野生岩陀岩白菜素含量差别不大,不同基地相同年份栽培岩陀岩白菜素含量差异不大。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岩陀样品可分为3类,第1类均为栽培品,第2类均为野生品,第3类野生品、栽培品都有。栽培年限与岩陀岩白菜素含量分析表明,栽培年限与岩白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栽培岩陀可作为野生岩陀的替代资源使用,栽培岩陀最佳栽培年限为3~4年。  相似文献   

18.
草莓商品化栽培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在我省南北部可栽培,生育期短,栽培方式较多,技术较易掌握.消费市场大,效益好,深受栽培户喜爱,是不少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不过,实际栽培时,有的农户并没有获得预期效益,甚至出现栽培失败,或丰产不丰收,或因一时找不到市场而腐烂,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栽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商品栽培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棉籽皮、玉米芯、木屑为主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棉籽皮栽培的优良菌株4株,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菌株4株,适宜木屑栽培的优良菌株5株。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当今食用菌发展的方向,它可以调节食用菌的鲜菇上市时间,稳定鲜菇上市数量,满足客户的均衡需求,所以无论从鲜菇上市销售到固定客源再到销售价格都是理想的栽培方式。另外,工厂化栽培区别于大棚的栽培,投资比例除基建外就是大量的电费开支。根据近几年来对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和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对工厂化栽培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