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太原市敦化灌区5个乡镇的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汞、镍、铅、铬、镉和砷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每个采样点分不同深度取样,共采集样品130个,其中表层土样95个,根据国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最后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敦化灌区土壤属于壤土类,有机质含量1.69%,平均pH值为8.01,偏碱性;重金属平均含量除Cd(1.247 mg·kg-1)外,其余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值;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五个采样区的污染程度为:董家营村西(1.726)>王答乡南(1.524)>孟封镇北(1.500)>西谷乡东(1.474)>鹅池村南(1.344),平均综合指数为1.514。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在所调查的8种重金属中,Cd污染程度最严重,污染指数达2.078,其他依次为Ni(0.620)> Cu(0.392)>Zn(0.383)>As(0.247)>Hg(0.171)> Cr(0.113)。总体上,清徐县土壤重金属属于轻度污染,农作物已经开始受到污染,但重金属Cd达到中度污染,应引起注意及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温宿县林果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含量,明确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价.[方法]2014年对温宿县5.33×104 hm2(80万亩)林果取样调查,根据林果分布、树龄及土壤特征在1 300个样点中选取代表性138个样点,测定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总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新疆土壤背景值、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该区的土壤重金属总量分析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平均含量11.96 mg/kg,Hg平均含量0.032 mg/kg,Cd平均含量0.17 mg/kg,Pb平均含量22.93 mg/kg,Cr平均含量43.38 mg/kg,且5种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基础,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污染程度排序为:As> Cd>Cr> Pb> Hg.污染评价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As、Hg、Cd、Pb和Cr)在温宿县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中,均属于安全等级(Pi≤1),为清洁水平;就综合污染指数(Ps)而言,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也均属于安全等级(Px≤0.7),为清洁水平;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的平均值表明,温宿县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Hg(77.35) >Cd(42.60) >As(11.03) >Pb(7.96) >Cr(1.01),重金属As、Pb和Cr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E<40),重金属Hg和Cd处于中生态风险程度(E<80).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范围为79.78~236.10,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RI=139.94< 150).[结论]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含量均低于警戒线,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等级,单因子、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也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程度,说明温宿县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综合污染指数为2.03,属于中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的地积累指数为1.02,属于中等污染,Hg的地累积指数为0.30,处于轻-中等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因此,增强果蔗地土壤安全性生产管理、严控土壤污染源与推行标准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研究孝感市孝南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区典型土壤中采集了11个混合土壤样本.通过原子分光光度计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d、Cu、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该区普遍受到了重金属Cd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2.23;土壤中Cd为中度污染,Cu和Pb为安全级(清洁水平),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Pb.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重金属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其长期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难以消除和修复治理,而矿山开采和冶炼可对矿区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明确吉林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Cd)的污染程度,通过对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土壤样品采集和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12.26~195.70,70.50~116.50,16.76~650.30,0.33~60.55,10.72~103.40,0.01~0.37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48.39,91.06,93.71,9.71,26.04,0.11 mg/kg;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Cu、Zn、Ni、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83,1.13,4.38,1.10倍,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低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50%的采样点为安全或警戒级,30%的采样点为轻污染,7.5%的采样点为中污染,12.5%的采样点为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均为轻微。这说明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污染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研究孝感市孝南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区典型土壤中采集了11个混合土壤样本。通过原子分光光度计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d、Cu、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该区普遍受到了重金属Cd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2.23;土壤中Cd为中度污染,Cu和Pb为安全级(清洁水平),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Pb。  相似文献   

7.
孝感市孝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研究孝感市孝南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区典型土壤中采集了11个混合土壤样本。通过原子分光光度计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d、Cu、P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该区普遍受到了重金属Cd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2.23;土壤中Cd为中度污染,Cu和Pb为安全级(清洁水平),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Pb。  相似文献   

8.
为织金县煤矿污灌区的环境治理和作物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织金县YZ、SM、SH、XF和HF 5个煤矿污灌区0~20cm厚土壤和水中Cr、Ni、Pb和Cd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比,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煤矿污灌区土壤Cd平均含量在0.52~0.55mg/kg,Pb在9.44~49.06mg/kg,Cr在33.63~168.39mg/kg,Ni在58.69~103.41mg/kg,土壤已存在重金属累积,其中以Cr和Ni最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达2.05和1.83,污灌区土壤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SHXFSMYZHF。水中Cd平均含量在0.51~0.52mg/L,Pb在7.56~7.69mg/L,Cr在31.46~44.02mg/L,Ni在0.01~0.49mg/L。污灌区水中已存在重金属污染,其中以Cr最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达51.45,Pb、Cd次之,污灌区水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SMYZXFSHHF。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南省陵水县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作者调查采集了该地区11个乡镇的混合土壤样本,并对Hg、Cd、Cr、Pb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以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陵水县水稻土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小于二级标准值,表层土壤Pb和Hg、Cr和C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从单项污染指数看,除了三才镇和本号镇存在Cd元素轻度污染外,其他各乡镇土壤均为清洁水平;同时,三才镇和本号镇的综合污染指数为警戒级程度,其他9个乡镇安全清洁。该县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22,说明全县水稻土环境质量状况整体清洁,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集工业园及周边不同区域表层土壤(0~20 cm),统计分析土壤样品中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研究区重金属累积状况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Cr、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区域土壤重金属平均值表明,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农田区域>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过渡带区域>自然荒漠区域.8种重金属分布规律明显,重金属含量较大区域大多集中在农田区域与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Cr、Cd为轻度污染程度,其余6种重金属处于污染警戒线或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各区域重金属风险程度依次为农田土壤区域>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区域>过渡带区域>自然荒漠土壤区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RI空间分布图表明,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大部分区域处于污染警戒线范围,部分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整体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事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届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 mg·kg-1,Hg:0.036~0.3i0 mg·kg-1,Ni:29.8~44.4 mg·kg-1,Cd:0.145~0.956 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外源镉对水稻生长和富集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究不同来源镉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通过盆栽种植水稻实验,以外源添加镉方式分别模拟土壤镉污染源、灌溉水镉污染源和大气降水镉污染源,对水稻的生长及其镉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三种不同污染源中镉的含量对水稻株高以及稻谷的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水稻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随着污染源中镉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中土壤污染和灌溉水污染处理下水稻植株中镉含量分布为根茎叶谷壳糙米,叶面污染为叶根茎谷壳糙米。无论是在同一污染源不同镉浓度还是不同单一污染源下,糙米中镉的含量与叶面中镉的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0.05)。三种污染源对糙米富集镉的贡献顺序为叶面污染源灌溉水污染源土壤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析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为农田土壤污染选用不同的污染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河子总场城市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对多种元素进行分析.以多个土壤污染指标作为投影参数来寻求其投影方向,由投影指标函效来反映污灌区土壤污染物特征,避免人为赋予权重的干扰.[结果]土壤污染以镍和铬为主要污染因子,并呈现随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的变差,土壤采样点数减少的规律.[结论]石河子总场对土壤污染影响最大的是污染物是镍和铬,对土壤的污染顺序为:Ni >Cd >Zn> Cu >V> As> Pb> Mn>F>Se>Hg >Cr.确定了石河子总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田Cd和Hg污染的来源解析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天津某郊区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壤及农产品中Cd和Hg的污染状况,运用指数法评估其污染风险,利用GIS空间模型和同位素比值法分析了Cd和Hg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并筛选出生物富集低且经济效益可观的作物种类,为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降低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部分农田受到了Cd和Hg的污染,安全土壤点位分别占19%和46%,污染土壤中有较多点位属于警戒(36%和17%)和轻污染(26%和19%),处于重度污染的小于10%,该区域种植的农产品中Cd和Hg超标率分别为17%和37%。基于GIS的空间分布显示:Cd主要以点源形式进入土壤,移动性较大;Hg以面源污染为主,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运用同位素比值分析法得出:研究区内土壤Cd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弃物及灌溉水,农产品中Cd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Hg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有机肥及灌溉水,农产品中Hg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土壤和大气降尘。不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瓜果类蔬菜对Cd和Hg的富集系数最低,果实中这两种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水平以内。研究表明,利用不同植物吸收重金属有效性的差异,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在微污染农田中生产出安全农产品,为控制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灌区耕作层土壤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在典型黄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采集74个粮食作物种植土壤表层样品,检测分析土壤中PCBs的含量和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探索其来源,通过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人群暴露PCBs的致癌与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PCBs浓度范围为ND~246.13 ng·g^-1,均值为35.63 ng·g^-1,与国内其他灌区相比,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其中乌拉特与乌兰布和灌域受污染程度最严重;灌区以低氯联苯为主,高氯联苯检出率不足1%。经主成分分析,灌区PCBs污染主要来源于电力设备以及国产油漆涂层添加剂的使用、残留。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PCBs对成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对儿童存在致癌与非致癌风险,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是主要的风险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及其整治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通过对太行山前污水灌溉区土壤较高密度的采样和分析,揭示了该污灌区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污水灌溉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耿暖  王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63-13764
河北省污水灌溉区普遍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以镉累积较为普遍。阐述了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典型地震灾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地震灾区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选取29个农业土壤样品,其中水田土壤分层采样,研究土壤Cd、Cu、Pb、Zn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村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Pb、Cd。区域内耕地土壤平均重金属含量高于非耕地,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非安置点。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在同一土层,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自然水田。土壤Cd为重污染,Cu为轻污染,Zn预警,未受Pb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Zn>Pb。34.48%样点受污染,绝大多数为冲积平原与丘陵交界处安置点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20.
湘中南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部分农田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且威胁人体健康。为进一步明确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定量解析污染来源,采集了湖南省重金属潜在风险区内典型水旱轮作区107个土壤样品、13个肥料样品和31个灌溉水样品,测定了其中Cd、Pb、Zn、Cu 4种元素含量,并利用UNMIX模型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表层土壤Cd、Pb、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5.22倍、4.58倍、1.10倍、1.49倍,其中Cd、Pb富集明显;对比国家土壤重金属二级标准,点位超标率分别为69.16%、5.61%、3.73%和6.54%,可见Cd污染尤为严重。肥料和灌溉水中Cd含量未超过我国有关限量标准。UNMIX解析结果表明,在郴州和衡阳区域,土壤表层Cd污染主要由工业活动(贡献率分别为66.15%和64.88%)引起,Pb污染同时受工业活动(贡献率分别为49.10%和54.28%)和交通运输及自然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3.24%和50.23%)共同影响;在长沙区域,土壤表层Cd污染受农业源影响最大(61.50%),而Pb污染主要与交通运输及自然污染综合源(94.29%)有关。综合3个研究区域,土壤表层Zn、Cu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肥和灌溉等农事活动。本研究结论可为湖南省典型水旱轮作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