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姬松茸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研究超临界萃取姬松茸酚的最佳工艺。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酚类物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并优选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为60%乙醇,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为20L/h、夹带剂用量120mL。然后再进行了动态萃取与静态萃取的比较,得出先静态萃取1h后再动态萃取1h,萃取率最高,酚类物质的得率达2.431%。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较优化后的乙醇浸提法姬松茸酚得率高出14%,且夹带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孟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89-295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为金柑籽中柠檬苦素的开发提供理化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夹带剂、夹带剂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萃取压力为33 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柠檬苦素提取率达3.98 g/kg。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柠檬苦素提取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发酵后的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其中的葡萄籽油进行了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后葡萄籽中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0(g/m L),最后得出的葡萄籽油提取率为23.17%。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乙酸乙酯、氯仿3种溶剂作为夹带剂,对胡芦巴植物种子干粉进行超临界CO2萃取(SCFE),其中以乙醇作夹带剂的萃取得率最高,所得到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对玉米象、谷蠹、杂拟谷盗成虫的触杀活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考察压力、温度、时间和夹带剂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同热醇浸泡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得率进行比较;得到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120min和夹带剂用量4.5ml/g时,提取得率最高。同热醇浸泡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相比,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8.92%、9.56%、9.32%、和10.24%;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菜籽皮是油菜籽脱皮制油过程中的副产物。为了提升菜籽皮的综合利用价值,探讨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菜籽皮原花色素的工艺。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萃取时间为150min,此条件下,菜籽皮中的原花色素提取率为23.35%。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亚麻籽油的优化工艺,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CO2流量4因素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3 h及CO2流量30 kg/h时,亚麻籽油提取率高达73.81%;亚麻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8.53%,19.17%和51.18%,三者总质量占总甘油脂肪酸质量高达88.88%。  相似文献   

9.
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苹果籽油,探究夹带剂比例、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苹果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添加正己烷作为夹带剂,取正己烷与四氟乙烷的比例为75.4 g/kg,萃取温度40℃,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得率为19.36%,提取率达到86%。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亚油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5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回收利用洋葱皮中的活性成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洋葱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30 MPa,提取时间1.5 h,夹带剂流量0.40 mL/min,经测定该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7.89%。  相似文献   

11.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工艺,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与水的比例为6∶4,在温度50℃下,超声波处理20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颜色较好的原花青素粗品。  相似文献   

12.
对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与提取次数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中低火,料液比1∶12,乙醇浓度70%,微波作用时间60s,提取1次,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最大含量可达5.2023mg·mL-1。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新疆脱脂葡萄籽的基本成分,脱脂葡萄籽天然蛋白的分离方法、功能性研究以及改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刺葡萄籽油萃取及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刺葡萄种籽为原料,采用普通超临界和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发酵、未发酵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种籽进行脂肪酸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种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种籽油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 MPa,在此条件下,普通超临界装置萃取的刺葡萄籽油萃取率高、油脂清亮且透明度好,优于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装置。GC-MS分析显示,2种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籽油的成分都以脂肪酸为主,其中未发酵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5.67%;发酵后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3%,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2%,其油脂微浊,酸价较高,油质较不发酵的刺葡萄籽油脂低。  相似文献   

15.
以葡萄籽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表明: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的含量;低剂量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坦纳拟普雷沃菌属、别样棒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巴恩斯氏菌属、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艾克曼菌属等细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的增殖,有利于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感官品质、好果率、失重率、糖酸比、微生物生长情况等为评价指标,对大豆多糖与三七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石榴皮提取物、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涂膜保鲜草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糖与几种植物提取物复配涂膜均能提高草莓的感官品质,降低草莓的腐烂率、失重率、糖酸比,减少微生物的滋生,提高草莓的保鲜效果;大豆多糖与石榴皮、葡萄籽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对草莓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果实好果率较高,失重率较低;与蒲公英复配,草莓中VC含量最高;与石榴皮、茶多酚提取物复配,草莓的糖酸比较高,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子的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子为原料,用SZY—07型脂肪分析测定仪提取葡萄子油。将葡萄子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来间接测定脂肪酸的含量。采用保留时间定性法和校正归一定量法来分析各种脂肪酸。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较好,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总结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深对葡萄皮渣循环利用的了解,有助于葡萄皮渣的深入发展及广泛利用。葡萄皮渣包括葡萄皮、籽及果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酚、酒石酸、膳食纤维、葡萄籽油等营养成分。国内对葡萄皮渣的利用程度不高,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上。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酿造季节大量皮渣堆积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广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