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悬浮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结合筛选驯化的高表达细胞株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控制细胞培养过程,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活疫苗CH-1R株的产量和疫苗的质量,本实验探索了PRRSV活疫苗CH-1R株在MARC-145细胞中大规模生产培养的最佳条件。将CH-1R株分别在3L和10L转瓶培养的MARC-145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分析CH-1R株在不同接种病毒量和不同接种病毒时间的TCID50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L和10L转瓶中,病毒的TCID50最高可达到107.0TCID50/mL以上。CH-1R株通过转瓶在MARC-145细胞中大规模增殖,为PRRSVCH-1R株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器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生产口蹄疫病毒与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分别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生产案例对比分析,比较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分析显示,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获得的细胞密度、病毒效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时的能耗和劳动力需求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转瓶培养工艺,适宜于国内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
重组H5N3禽流感疫苗株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通过反义遗传学技术构建的重组禽流感病毒rH5N3疫苗株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将rH5N3疫苗株分别在500mL和10L转瓶培养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不同接毒量以及接毒后不同时间里的血凝价,以确定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下,该重组rH5N3疫苗株在500mL转瓶和10L转瓶中可获得大量增殖,病毒的最高血凝价均可达到1:1024。rH5N3疫苗株可以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该方法为禽流感细胞培养型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PK15细胞在多种兽用疫苗的研究和生产中被广泛培养。在生产中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PK15细胞,是生产优质疫苗的前提。随着疫苗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迭代,细胞培养的方式也不断增加,目前常见的培养方式有方瓶、转瓶、生物反应器等。为了给生产制定更加优化的培养策略,本文探讨了PK15细胞在方瓶、转瓶、生物反应器三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通过分析每次细胞培养前的分种密度、培养72 h细胞密度、细胞增长倍数并观察24 h、48 h、72 h的细胞状态,确定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就对于细胞生长繁殖而言,无论哪种培养方法,该细胞均能很好生长。培养72 h,就细胞增长倍数而言,各培养系统有所区别,表现为方瓶倍增为10~30倍,转瓶为5~10倍,生物反应器为8~12倍。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转瓶细胞培养系统中加入微载体进行细胞培养试验。在几种微载体和营养液培养比较试验的基础上,对转瓶单层培养、转瓶载体培养及转瓶单层培养加载体培养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而应用10000ml大转瓶,用牛胎皮肤继代细胞、IBRS-2细胞,以效果较好的转瓶单层培养加载体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病毒疫苗生产试验。经3个毒株、8个大转瓶培养试验,证明培养量可增加1倍,而且TCID_(50)/ml均在8.0以上,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湖北畜牧兽医》2013,(2):64-64
<正>历经7年科技攻关,青岛市科技企业青岛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信得")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应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生产禽流感疫苗的重大工艺创新和突破,获得了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灭活疫苗的生产文号,这标志着该产品进入规模生产和市场供应阶段,使青岛产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细胞悬浮培养技术是在传统的转瓶培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量培养动物细胞的新兴技术,目前,该技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大规模生产,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BHK-21细胞,通过对培养工艺的研究,初步实现了病毒抗原的高效生产。整个过程采用流加方式和动物细胞微载体培养技术,在细胞反应器中进行BHK-21高密度培养和PRV的高滴度增殖。结果表明,微载体工艺比转瓶培养法获得的病毒液滴度高约100.525TCID50/0.1 m L。因此,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BHK-21细胞在伪狂犬病疫苗规模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 NLFK 细胞通过静置培养与转瓶培养作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和水貂肠炎病毒(MEV)增殖培养比较表明:(1)NLFK 细胞株生命力强,单层长成时间较短,繁殖速度较快.适用于转瓶培养;(2)无论FPLV 或 MEV 均可利用 NLFK 细胞进行转瓶增殖培养,而且转瓶培养毒液的 HA 价比静置培养毒高出3~4个滴度;(3)无论 FPLV 或 MEV 在 NLFK 细胞增殖培养时,都可作两次增殖培养收获,其二次收获的 HA 价并不比一收的低。由此可见,转瓶培养法对猫源或貂源细小病毒疫苗生产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CH/GX/750A/2015株在Vero细胞上转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大规模生产高效PEDV变异株疫苗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以10 L转瓶培养病毒,对接毒时细胞维持液中胰酶浓度(0、2、4、6、8和10μg/mL)、细胞密度(40%、60%、80%、100%、200%)、接毒剂量(MOI分别为1、0.1、0.01和0.001)、吸附时间(0、30、60、90、120、240 min)、收毒时间(接毒后12、24、36、48、60、72 h)、维持培养温度(35、36、37和38℃)和转瓶转速(6、8、10、12、14、16 r/h)7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EDV CH/GX/750A/2015株在10 L转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细胞刚铺满单层时接毒,接毒量为MOI=0.01,维持液(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胰酶质量浓度为6μg/mL,不需吸附,维持培养温度为37℃,12 r/h旋转培养48 h后收获病毒液可获得较高效价的病毒液,效价可稳定达到10~(6.50) TCID_(50)/0.1 mL。本试验为PEDV变异株大量培养提供了参考,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国牧羊犬成纤维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犬耳部和腹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为下一步犬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组织块培养后的4 d,耳组织周围开始有细胞出现,8~10 d呈优势生长,2周后可长满细胞瓶。腹部皮肤组织则要6~7 d方可见有细胞沿组织块周围爬出,10 d左右可以在组织块周围形成成片细胞,20 d左右可以长满整个细胞瓶。腹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系初期生长速度低于耳成纤维细胞,但传代至第4代时,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鸡痘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丹麦产NUNC一次性细胞培养瓶,199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快,贴壁良好,24h单层细胞即长满瓶底,无卷边脱落现象发生。将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适应了的鸡痘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4d后细胞出现预期的典型病变,并且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形成,证明鸡痘病毒具有诱发细胞融合的功能,而且说明,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鸡痘病毒,可获得数量可观的病毒粒子。将细胞毒回归鸡胚绒毛尿囊膜,形  相似文献   

13.
目前PK15细胞主要用于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传统的培养工艺为滚瓶系统或微载体系统,该两种培养系统都存在各自的劣势。驯化一株全悬浮的PK15细胞可推进工艺的进一步升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简化了培养工艺且更易于产业化。经贴壁降血清培养、低血清悬浮优化传代、无血清悬浮传代培养,对一株贴壁的PK15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的全悬浮驯化。传代23次后,该株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初始密度为0. 5×106/m L,在72 h密度可增殖到4. 0×106/m L左右,形态良好,倍增时间稳定,且细胞活率达到95%以上,命名为PK15-S,为大规模培养PK15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猪细小病毒CG-05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测定不同时间收获的病毒液的TCID50和HA,研究了CG-05株病毒在ST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病毒接种后镜检观察接毒细胞,在接种病毒后24 h,即可在细胞较少的区域看到非常轻微的病变。测定病毒TCID50,检测到接毒后培养17h病毒已经明显增殖;当培养到40h左右,其TCID50即接近高峰,达到10-7.2/0.1mL以上,并进入平台期;继续培养,TCID50最高可达到10-8.5/0.1mL,且直到122 h也不见明显降低。病毒HA价也出现同样的平台期,但比TCID50的平台期出现得晚,到50 h才进入平台期。结果表明,用ST细胞培养CG-05株病毒,接种病毒培养56~96 h后,如病变达到80%以上,且细胞脱落已形成20%以上空斑,此时收获病毒可获得高效价的病毒液。该研究可为制备高效价的PPV病毒抗原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品及兽用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细胞悬浮培养生产兽用疫苗既能降低成本, 也能提高产品质量。以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平台正逐步被建立起来且日趋成熟,成为推动兽用疫苗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介绍了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兽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区域型乳品企业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投诉,进行归纳总结;从原料乳的微生物、化学残留、理化指标,瓶装产品的回收瓶源控制,回收奶瓶清洗与消毒生产工艺,食品接触面清洁中设备清洗剂,CIP清洗工艺,产品冷链管理中冷藏贮存管理,配送路线及经销商管理等方面,分析其对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的质量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苁蓉资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的肉质茎为研究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建立一种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肉苁蓉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PVP 2 000 mg/L+2,4-D 2.0 mg/L+KT 0.5 mg/L+GA3 1.0 mg/L+蔗糖30 g+琼脂7.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2 h/d、温度(25±1)℃;其中,淡黄色的肉苁蓉愈伤组织为高产细胞株系。②肉苁蓉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为:B5+ GA3 2.0 mg/L+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8 h/d、培养温度(25±1)℃、摇床转速110 r/min。③细胞接种浓度为4.0 gDW/L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为12.350 gDW/L,该体系为最佳培养体系。该研究建立了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和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